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庄子》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反对五色五声之华美,崇尚虚静恬淡,他的“淡”的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后世繁衍出诸如“平淡”、“清淡”、“淡雅”、“淡泊”等众多相关的审美范畴,从美感的角度来说,更是体现了以简驭繁的审美张力。庄子的“淡然无极”,不可不说是破执之后的通达。  相似文献   

2.
庄子作为“最高地艺术精神”的代表, 最本质地体现, 就是在《庄子》中, 他将人生艺术 化了。而所谓将人生艺术化, 即表现为以“忘” , 尤其是“坐忘”等一系列范畴进行心性的锤炼, 从而 达到由凡俗向至高的精神境界皈依, 由此境到彼境, 由具体的有限之境到无限丰盈的境界升华。在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实践中, 也表现出庄子心性锤炼的内涵及效果, 如陆机、刘勰等对艺 术创作心理过程的阐述;陶渊明、苏轼诗词作品中展现的从现实到艺术的超脱心境的转换;贺铸、晏 几道词作的荡开一笔, 求得更为开阔意境的创作方法等, 他们都与庄子的心性锤炼殊途同归, 是对 庄子代表的艺术精神的验证, 在艺术实践中, 形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巨大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3.
作家总是把自己的审美情感注入审美对象, 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 孙犁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表现了作家对“美的极致”的审美理想的追求。同时孙犁也很 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透视和捕捉新生活的美质。用炽热的感情去追求、讴歌美, 构成了孙犁审美 观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4.
一位在公安系统供职的老友和我近来不肘撰写些“闲来之笔”,意在为本刊搭配些“佐料”,但他似“慧眼独识”,却认定这些篇幅是鞭笞邪恶呼唤道德皈依以期净化社会空气。我虽不敢贪天之功,但也不便妄宜非薄,只得来个淡然一笑,权作折衷。这老兄还古道热肠地盛邀我到他戒备森严的“官邸”,拿出几份卷宗,我恭敬不如从命地阅毕,择其卷一去粗删繁,报露如下:  相似文献   

5.
说字     
汉字是世界所史上最悠久、最占老的文字之一.它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井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并仍在使用的文字,汉字素有历史文化的“化石”之称;作为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绕.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以其独特的形式.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6.
邓政 《海内与海外》2008,(5):51-52,55
艺术设计是“以协调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荆雷《设计概论》)中国的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工艺到设计的转化,这一转化经历了繁杂并混沌的过程,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设计成就,从功能、艺术、审美等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杰出的创造力,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然而,今日之中国,城市设计的“曼哈顿”化,广告设计的“麦当劳”化,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画家范曾先生交往甚笃,在一个星期六晚上酒后洽谈甚欢,他兴致很好,就泼墨为我绘了《庄周梦蝶图》,《庄子·齐物论》上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相似文献   

8.
烦你没商量     
为止 《新青年》2002,(10):33
别人手机都换到第N代了,我却只能望“机”兴叹。我这人挺阿Q的:没有就没有,耳根子可清静许多,加班之类的麻烦事儿也可避免。总不好意思拿出CALL机——怕寒酸。每天开着除了车铃不响其它都响的两轮房车,看着别人沟通无极限的潇洒,幻想着拥有自己的汽车、房子……希望是很遥远的.而生活必须要你现实地去面对。“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通过互联网成为最近中国网上最红的短片,这部由胡戈引用陈凯歌《无极》中的一些片段制作的幽默片,在传媒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论。胡戈是否侵权,侵犯了何种权利?双方律师各持一端。陈方律师认为,胡戈侵犯了《无极》作品的权利,未经授权进行了“歪曲篡改”。但胡方律师认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没有进行任何的营利,仅是为了个人的娱乐,且胡戈本人也宣称,他纯粹是以个人学习为目的。此外,另有一方观点认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文学批评,‘馒头血案’从性质上说并不是文艺作品,而是以文艺创作的方式表现的一种文艺批评。作者由于花了高价看了《无级》而感到相当不满意,觉的这个剧本很有问题,情节简单而且荒唐,所以才对这个片子的故事加以解构、讥讽,以发表他对这个片子的观点、看法和见解,这完全符合文艺批评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自己的特点, 很多古文字字形就是汉民族写实心理的表现:是 否专门造字传达出当时社会的尊卑心理, 求整齐、喜对称的审美心理反映在字形的间架结构上。汉 字文化心理的源头是汉民族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重祭祀, 重占卜”的思想。 从最早的甲骨文看, “雷”的造字取象是写实的;发展到金文, 再到楷书繁体乃至简体字, 它始终都具 有对称之美;“雷”繁复的古文字字形折射出先民的神灵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作为没落贵族后裔的身世体验, 使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述, 直接取向于凄凉的 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 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 从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和创作 风格。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领域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人日日临池,笔不停挥,经年累月,但其书始终未能免俗;而有人无暇每日染翰,书艺却日有所长,超凡脱俗,终成大器。二者的分野,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人品与学问是最起作用的两个因素。人品情操高尚,审美取向高雅,下笔自然不落尘俗。腹有诗书,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扑面而来。探寻张世俊先生攀登书山之路,即可印证吾言不谬。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丝织业生产已有了明显的发展,丝织业中心之一的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城中机户雇佣的织工已达数千人之多。即使是素不蓄蚕的福建,也不惜从湖州贩运湖丝,“染翠红而归织之”,故同样有著名的丝织品销往各地,“凡福之绸丝、漳  相似文献   

14.
赵光 《海内与海外》2003,(11):66-66
云南石林被誉为“中华第一奇观”,早已名扬海内外,然而,很多人还不知道,新疆的天山石林,与之相比,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加之附近有风景秀丽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以及成千上万只天鹅栖息的神秘“天鹅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比云南石林更有“惊艳之美”!只是因去天山石林的道路蜿蜒崎岖,有时只能骑马而行,所以,至今她仍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不知何时,辽东小镇上夹河悄然兴起一项特别的产业——根雕.而从事这项产业的人员,竞清一色是当地农民.没经过专业培训,更无几辈子的传承,庄稼汉们紧握锄杠的手居然熟稔切割机、雕凿、打磨的技艺,用自己的审美情趣,化腐朽为神奇,使小镇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东剧变使地区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中东转型国家内部变革进程更趋复杂,结构性难题日趋凸显;地区力量日趋失衡,地区力量格局呈现“无极化”态势;中东剧变使美国在中东面临新的困境.长远看,中东格局仍在转型之中.  相似文献   

17.
当今国际体系正经历深刻转型,基辛格称其为"四百年未有之变局",并非虚言.哈斯的"无极时代"、梅德韦杰夫的"多极化时代"、萨科齐的"相对大国时代"等等说法,虽是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定位"新时代",但都说明对于时代之变与体系之变,各国都深有体悟并开始全力应对.  相似文献   

18.
沉静的力量     
他是日本导演,淡然低调.小津安二郎生于1903年,逝于1963年,在他生日那一天离开人间,仿佛对命运权柄在握.他一生未婚,没人能解释原因.从1927年拍成处女作<忏悔之刀>正式进入导演行列,一生拍片54部.早期的18部默片,已经散失无处找寻,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小津的36部电影.  相似文献   

19.
法兰西文化历史悠久, 灿烂辉煌。其所表现出的高雅的审美聚合和不凡的文化积淀折射在英语语 言中。英语受法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痕迹比比皆是。从学术用语到日常生活用语, 都可以发现带有“法语味”的英 语。很多英语单词和法语单词长得差不多。英语中约有30%的词汇来源于法语。法语文化在英语中渗透之广超 出了我们的想象。对初学法语的人来说, 从英语入手亲近法语文化不失为一个良机。  相似文献   

20.
“宗教很可以不要哲学,而哲学却不可没有宗教”。黑格尔的这句名言特别适合于印度哲学。哲学之受宗教影响,在东西方的思想发展史上屡见不鲜,而在印度表现尤甚。有的学者干脆称印度哲学为“宗教的哲学”或“哲学的宗教”。印度著名哲学家德·恰托巴底亚耶指出:“我们的哲学思想没有能从一切宗教迷信、神话想象、甚至对于典礼仪式的信仰中完全解放出来”。“宗教与哲学没有完全分离”。事实正是如此。印度哲学确有区别于西方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