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养是收养人按一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产生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现实生活中收养子女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我国婚姻法和其他一些行政法规都曾对此作过一些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收养制度的完善。本文拟就审判实践中遇到有关收养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收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时,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就产生了一种拟制血亲关系。在通常情况下,被收养人应是未成年人。然而收养关系也同其他事物一样,既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对社会上一些婚后无子女、或虽有子女,因子女患精神病等严重疾病,或有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尽赡养义务的老人,在女方年满50岁,或男方年满55岁时,原则上可以收养一名年龄相差20岁以上的未婚青年。所以,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政策规定,确立收养关系的条件是:1.收养必须是出于双方当事人自愿;2.收养人必须是成年人;3.被收养  相似文献   

3.
送养人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如何确定原告?刘吉龙我国收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与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收养和继承法律规定,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存在不适应和不完善之处.应当加强对收养人实质条件的审查,对于不符合收养条件的,建议采用助养的方式对灾区孩子予以援助.被收养人范围应当扩大,收养人收养数量限制应当松动,为了避免仅仅由于一时爱心进行收养而产生不良后果,建议试行试收养期制度.同时,加强对收养人的监督和处罚机制,以保障被收养人的合法利益.关于继承问题,在大地震背景下,应当放松对于口头遗嘱的严格形式限制,只要有人能够证明口头遗嘱的存在就应当承认其效力,以充分尊重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5.
所谓收养,指收养人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因此,收养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履行一定程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有关收养的法制不够健全,群众对收养法律知识缺乏比较充分的了解,实践中,常常出现没有履行收养的法律手续的养父母子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自1992年4月1日生效以来,至今已实施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该法为稳定收养关系、维护当事人的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亲子观念的日趋更新。《收养法》中的有些规定已不适应公民的收养需求,其不足也充分显现。一、收养目的过于片面,不利于保护收养人的利益收养应兼顾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利益,是当今世界收养立法的基本原则。《收养法》为遵循这一原则,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制定本法的目的,旨在“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尽管如…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立法对收养关系的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含有涉外因素的收养时。究竟以何种方式适用法律较能符合公平与正义的要求,尚无定论。当前世界各国在解决涉外收养关系的法律适用时的具体作法和制度并不统一,普通法系国家偏重于管辖权的处理方式,大陆法系国家则倾向于法律适用的处理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制度:第一,法国、前苏联等国实行涉外收养适用被收养人本国法的制度;第二,德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实行涉外收养适用收养人本国法的制度;第三,瑞典、挪威、希腊等国实行涉外收养适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各自本国法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于98年进行修正,但仍有不少不适之处。被收养人和收养人范围过窄:收养登记审查流于形式;收养程序的制度性缺失;监督机构的不健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收养法》并未予以妥善解决,以至于在实践中对收养行为的规制并未到位,使得一部分收养儿童受到了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9.
陈苇  贺海燕 《河北法学》2021,39(1):15-39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根据加强国家对婚姻家庭的保护、倡导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尊重婚姻家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注重夫妻婚姻家庭地位的平等、注重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贯彻、注意保护婚姻家庭弱者的权益等立法理念,新增或修改补充了24项制度或规则,主要包括:在"一般规定"章中,新增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原则,增设婚姻家庭文明建设的倡导性规定,确立最有利于被收养人原则,界定亲属的种类、近亲属和家庭成员的范围;在"结婚"章中,减少禁止结婚和无效婚姻的法定事由,修改补充可撤销婚姻制度,新增重大疾病的如实告知义务、婚姻无效或被撤销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家庭关系"章中,新增夫妻家事代理权及其限制规则、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婚内析产规则、亲子关系的确认与否认之诉规则;在"离婚"章中,新增离婚冷静期、婚姻关系解除的时间,补充诉讼离婚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离婚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规则、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修改离婚经济补偿、离婚经济帮助的适用条件,增加离婚损害赔偿法定事由的兜底条款;在"收养"章中,放宽被收养人的年龄和收养子女的人数限制,修改收养人的条件,增加收养评估规则等。  相似文献   

10.
收养是亲属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收养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收养制度也在发展变化。原始社会时期,一个氏族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可以吸收别的氏族成员或战争中未被杀死的奴隶加入本氏族,成为该氏族的成员,享有该氏族的一切权利,使人丁不旺的氏族通过收养兴旺发达。氏族收养必须通过入族仪式,被收养人与该氏族某些成员间也发生亲属关系的称谓。这种早期的收养不是为了个人的需要,而是为了氏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