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葛静深 《外交评论》2023,(1):78-108+6-7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参与性、互动性等媒介特征以及显著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同国家的电子游戏折射出不同的战略文化和外交传统。流行于美国的第一人称射击(FPS)游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体现了美国黩武主义的外交传统和冲突型的战略文化,是当前美国“军事娱乐复合体”生产的最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在美国国内及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20年来,美国主流FPS游戏持续输出同质化的意识形态与战略文化,将虚拟的世界秩序建立在“好”与“坏”、“强”与“弱”、“文明”与“野蛮”、“社会内部”与“社会外部”之间的对立之上。美国FPS游戏塑造了地缘政治“邪恶他者”与“仁慈帝国”之间相互对立、处于永恒战斗状态的世界观,建构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基于“道德等级”的世界秩序。美国FPS游戏宣扬美国霸权,以技术例外主义的物质性权力塑造不受约束的政治例外主义,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叙事、机制,建构美国霸权的合法性权力。以FPS游戏为代表的美国新兴大众文化产业对内影响美国公众的认知、对外传播美式价值观,已经成为现阶段美国最重要的一种软实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与地缘政治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评论》2016,(3):1-24
西方地缘政治学历经百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系统、权威的古典地缘政治理论,提供了一整套有关地缘政治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论框架,也即"西方地缘政治想象"。受此影响,当代西方地缘政治精英在解读"一带一路"时会产生两种习惯性思维:一是历史类比,将中国与历史上的崛起大国相比照;二是通感,想象中国会模仿自己追求扩张和霸权。本文批判了西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认知基础,指出"一带一路"不以追求权力和控制为目的,不依循"国家中心主义"路径,也不采取海陆对立的"两分法"视角,而是尝试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中国应妥善应对"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地缘政治风险,讲好中国的地缘故事,改造重商主义的地缘经济学,代之以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的新地缘经济学,探索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消极影响是刺激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诱发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异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裂变、弱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是衡量其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民族国家的精神体现,直接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和释放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释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知识与想象体系,怎样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观,认为发展文化软实力,建构健全、丰满的以民族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业已成为事关我国和平发展与文化复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政治仪式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政治仪式塑造了党的良好形象,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表现为挖掘政治仪式的历史资源,打造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政治象征;创新政治仪式的表达形式,发挥政治仪式的多维功能;设立政治仪式的管理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政治仪式提供内在资源。因而,政治仪式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在西方社会的产生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机械化的规模生产应用到文化领域催生了现代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娱乐形式的出现让普通大众也可便利地接触文化艺术这个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权领域,西方社会进入大众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文化内嵌着物质主义的实用价值观,是一种打破雅俗之分的文化。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方国家向着重视自我价值实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定制化服务和灵活生产成为可能,文化产业作为高经济附加值服务行业以及以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代表性领域再次迸发活力。文化产业发展与西方社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社会变迁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同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主要通过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价值观念)两个方面的基本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周明 《外交评论》2014,(3):136-156
2013年9月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习近平倡导欧亚国家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合作建构"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以哈萨克斯坦为案例,从两个角度评估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能参与程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否契合哈地缘政治想象、能否满足哈获取物质收益的期待。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契合哈精英的地缘政治想象,能为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在哈大众的地缘政治想象中具有模糊性,而且哈部分人士担心与中国开展合作更有利于中国而不是哈萨克斯坦。因此,如何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增进哈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保障参与者均能获得相对公正的收益,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参与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网络化相伴突出。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传播对青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难得到全面发挥,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提升与巩固。鉴于大众文化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产生的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作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宣传片,依托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塑造了一个充满梦想、勇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传播的成功案例。片子大致经历了"国际传播—国内网上传播—国内媒体新闻评论—新一轮网上传播—国内专家学者评论及媒体报道"这五个传播阶段。运用政治传播相关理论,从控制、内容、媒介、受众、成效和反馈等多个维度分析了这部宣传片。宣传片的政治传播功能与成效主要体现在政党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弘扬理想,激发斗志;拓展外交渠道,提高国际声望和价值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兼具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政治传播,一要推动建构红色文化从政治符号到文化符号的融合发展,发挥红色文化本身的传播功能;二要实现红色文化从符号叙事到精神意象的凝练升华,使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意象转化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三要推进红色文化从意识形态塑造到大众传播的转化,真正实现其价值传导、理论再造功能;四要实现红色文化从国内传播到国家传播的文化形象构建,促进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和中国国际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它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网络发展与科技进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更加明显,而潜伏于网络背后的意识形态正是大众文化背后的本质。在大众文化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我们要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具体来说:通过制造偶像完成主体的自身建构;通过故事性的叙事协调和整合价值取向,传递大众的文化认同;通过大众传媒以符合人性的特点制造"流行",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  相似文献   

12.
世界政治中的“中南亚”:新的地缘政治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星 《外交评论》2011,28(5):1-10
从宏大的世界历史图景来看,冷战后由苏联解体开启的实力中心动态转移进程以及"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战略整合,可以被视为地缘战略思想传统和大国权势政治逻辑的自然延续。为此,把中亚和南亚视为一个战略聚合体——"中南亚",并将之置于21世纪世界政治中加以考察,揭示其地缘属性和蕴含的巨大的国际政治张力,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尤其富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方 《工会论坛》2006,12(3):109-111
政治社会化是将社会的政治文化通过适当的途径向社会成员广泛传播的过程。随着传播全球化的深入,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政党和政治机构、政治事件等众多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中,大众传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代途径和手段。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递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宣传、灌输政治思想、树立政治形象、传播政治知识、监督政治环境、激发政治参与。我们要利用和发挥好大众传播媒介对政治社会化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影响,努力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主要是从政者在其政治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追求、道德风尚、权力观、利益观、理想信仰等精神风貌。政治生态就是从政者的从政环境,与政治文化关系密切。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具有净化、浸润、固本、补漏的作用。病态的政治文化则会败坏政治生态,对其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涵养政治生态。在具体建设上,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价值观进行铸魂培元、立规定矩,使处理政治行为中的人际关系有章可循,以优秀文化补精神之"钙",实现以文化人,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家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来自主客观方面的有意作为和塑造,文化吸引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具有异质文化背景的行为主体,这就决定了通过增强文化吸引力来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而,进一步提炼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向世界昭示中国文化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理念,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精神的的良好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划分世界的中轴位置从原来的美苏之间改变为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美国赢得了唯一的超强地位,同时世界格局正在多极化发展。欧亚大陆仍然是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央舞台,美国与欧亚本地大国争夺欧亚地缘政治空间。欧亚大陆内部的地缘政治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大国关系为主线,形成新的地缘政治组合体。  相似文献   

17.
西方语境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实境遇相契合而构成中国特色大众文化。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的生存、发展存在巨大的主体地位空间、社会环境空间、科技传媒空间、地缘人缘空间、多元生活空间和全面发展空间 ,并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众文化在国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它强有力地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大众文化环境的复杂性。有的大众文化存在着导致青少年的庸俗化,诱发他们"异化"的行为方式等一些负面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中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如娱乐影视(警匪言情片、电视肥皂剧等)、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的高校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它客观上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二文化空间”,这是高校德育建设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20.
论地缘政治中的技术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是影响和制约地缘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大技术进步常改变地缘政治的面貌和特征。从对世界地缘政治关系变迁过程的考察中可以发现,技术对地缘政治存在两大作用途径:一是技术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改变地缘政治,二是技术通过改变地理空间的性质及其政治意义进而改变地缘政治。在影响地缘政治的诸多技术要素中,交通通讯技术是改变地缘政治关系与样式的核心成分。从技术对地缘政治的作用机制来看,技术进步不断地将地缘政治推向纵深领域,新技术往往意味着新的地缘政治空间。人类社会掌握技术的能力存在显著的时空不平衡性,因而导致空间控制能力竞争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