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街村一年经济活动涉及的资金达到200多万元,村‘两委’是如何处置的?”作为村子里有名的“刺头”,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吼”的明廷华扯着嗓门质问。“小官大贪”成了推进基层治理的顽疾,村干部如何监督?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自治、德治和法治追求的都是善秩,在治理成本、稳定性、治理效能方面各有优劣。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着传统乡村治理巨大变迁、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亟需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有待整体优化等现实问题,乡村秩序亟待重构。从“善秩”到“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多元规则良性发展、多元载体融合共生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走向善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两项改革”后,四川省在乡(镇)、村(社区)数量上实现了优化调整,并围绕以规划引领发展布局、以产业带动区域经济,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生活生产需求,优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结构,营造村(社区)新的社会认同,积极探索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践路径。崇州市在“两项改革”过程中将全域划定为“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中央活力区、大青城古镇文旅产业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五大片区”,以空间布局的结构优化支撑全域功能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发展与治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规范和发展与“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建设相符合的社区组织,持续推进“两项改革”后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完善“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4.
“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村治新模式,有利于消除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化解村官信任危机,促进村治组织架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理顺村治新模式中“四驾马车”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平衡与制约,推进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预防的实质是防患于未然,治安预防在治安秩序维护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是社区警务战略的延续发展和基层治安治理的创新举措,通过广大村(辅)警深入基层村(社)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预防各类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发生,具有总体治安预防属性。当前公安机关整体“打击优先”的实然运行理念制约了“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实际运行效果。应坚持“一村一警”警务机制的预防属性,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尊重治安预防规律,真正树立预防理念,加强“村警”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村警”职业能力,围绕“村警”打造基层“熟人”社会,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治安基层治安治理,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6.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工业革命后,资本逻辑为核心下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攫取着自然资源,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当前西方全球气候治理“失灵”,使全球气候治理陷入“困局”之中:国际间无政府状态下形成战略互疑的链条、身陷认知与行动错位的“吉登斯悖论”、气候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而掉入“集体行动困境”的窠臼。面对气候问题的挑战,中国提出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站在多边主义的领域上摒弃西方“零和博弈”思维,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公共物品供给”,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公共危机预警、化解、修复的过程中贯穿着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在公共治理视域下,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整合带来的“共识”程度越高,就越有益于突发公共危机的应对。危机治理的不同主体倾向不同的传播媒体,构成“公共传播体系”,在运行中发挥着“知识”“观点”和“诉求”的治理功能,影响着治理“共识”的最终形成。从我国既往的应急管理实践来看,公共传播体系尚存在诸多矛盾冲突,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影响到“共识”的形成,也影响到突发公共危机应对的全过程。因此,以治理逻辑和传播逻辑耦合为起点,构筑“互补和互动”的机制,优化“知识”“观点”和“诉求”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功能,即优化“共识”的形成机制,是推动我国应急管理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8.
京山县在第七届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精心组织实施村党组织“一票制”直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全县有141个村党组织成功实行“一票制”直选,占405个建制村的34.8%。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研究发现,当前国家资源下乡增加了富人当选村干部的积极性,而富人的诸多优势使得富人治村成为一种普遍村治实践。通过对富人治村的动机及权力运作的考察发现,富人治村的主要动机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富人治村的权力运作模式形成了"权力的利益网络"。富人治村的治理资源、治理主体以及治理机制具有私人性,实质上是与公共治理相违背的"私人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理资源多样化运作,城中村治理呈现如下格局:集体主导的村治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并存;综合性治理与专业化治理互动;正式治理资源与非正式治理资源互补。这种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本质上是城乡两种治理要素、治理思维和治理机制的结合与互动,对于避免基层治理体制僵化、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辩证看待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城中村治理中独特的体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丰都县在深入分析全县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推行了旨在推进村公共事务治理的“三会一评”制度,有效提高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实现了农村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具有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相结合、利益表达渠道通畅、系统性和约束性强等特点。它实现了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制度创新,从理论上说体现了一种“融合主义”,对提高我国公共事务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从源头上治理农村领域中的职务犯罪.今年阳新县全面启动预防农村职务犯罪“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拟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将为全县每个村聘请一名预防职务犯罪联络员。联络员主要职责重点是对农村村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粮农补贴专项资金、农村土地开发等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发现、举报涉嫌职务犯罪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60年的社会变迁中,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相结合,在正确的方向上凝聚强大的治理力量;坚持传统优秀治理资源与现代新型治理方式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应对时代新问题;坚持发展地域特色与复制推广应用相结合,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借鉴、共促发展。在宏大的历史坐标中,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中国地方性治理乃至发展中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国家—社会—人民”有机统一的新结构、一种“三治融合”协商民主的新经验和一条“科技赋能”共治共享的新路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代表,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智慧、新模式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
超大城市人口越多,构成越复杂分化,意味着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也意味着城市治理的难度越大。过去四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加速过程,在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形成治理过程中的“二八现象”。公安机关参与治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城市化的负面作用。而过去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因为人均治理欠缺,及其背后的“延迟满足”规律。在大变局的新时期,数字治理将是总趋势,探索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情指防”模式将是中国式善治的一种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从经验到理性、从做法到方法,从“一地”到“全局”,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健全理性知识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实践适用体系,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范式。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深植于中国基层治理实践,坚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治理文化和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共同治理、柔性治理、源头治理”理念,呈现出“平安大家建、矛盾柔性化、风险源头治”的范式优势。全国“枫桥式工作法”作为治理范式的实践载体,生动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理念和范式优势。总体上,治理范式论具有理论统摄功能,对社会治理实践具有现实的解释力,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超越现象走向本质,有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治理知识体系,有助于加强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马龙县在农村“两委”换届后.按照中共云南省委、曲靖市委对农村基层组织机构设置变更的要求,把原村党支部改设为村党总支,所属村党小组改设为村党支部。针对新设立的村党支部普遍存在无活动场所、无活动时间、无工作经费、无学习内容、无管理机制等“六无”难题,以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为突破口。每个村党支部设立1个“党员活动中心户”.解决了农村党员活动难开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基层治理的空间秩序构建,是实现我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采取田野调查法,对上海市青浦区“城中村”改造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结构性赋能、产业赋能和利益赋能构成了基层治理良性运行的底层逻辑,但是产业培育缺失、风险控制不足、政策路径和规划布局不够全面等现实困境对基层治理效能产生了阻滞效应,为构建良性治理格局,实现空间秩序的有效生成,应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激励效能。  相似文献   

18.
被村民们誉为白族村寨“领头雁”的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党支部书记刘宏业,虽年过花甲,仍干劲十足,在村主职干部的职位上,一千就是30多年。  相似文献   

19.
沿着“湖北旅游名街”——仙桃市沔街,走进背后的刘口社区,只见宽敞的文化广场、六层楼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楼群,处处呈现出一派和美的风景。近年,刘口社区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实施“四民”工程,即党建聚民、改造安民、产业富民、服务惠民,让一个负债村、老难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社区居民高兴地说:“社区党总支带领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村“两委”换届年。目前换届在即,选民对村“两委”选举工作有何担忧、对新的当家人有啥期盼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期调查走访了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实地了解到他们对本次村“两委”换届工作存在的“五忧”、“五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