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猖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利益格局会进一步调整,加之国际上黑社会组织对我国境内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在,新的发展趋势已初露端倪,其中之一就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断向青少年这个群体蔓延,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中越来越大,青少年,无论从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还是从社会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意义上讲,都是一个具有特殊研究意义、需要特殊保障的群体。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给青少年以更多特殊的保护,使青少年免受或少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犯罪的毒害,无疑成为了我们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程诚 《法制博览》2013,(2):90-91
有组织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毒瘤,在各个国家之中都普遍存在,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直线上升,有向黑社会组织犯罪转变的趋势,因其对社会的安定有巨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对其重视,深入研究它,防止其向黑社会组织的转变,对其深入分析才能达到目的。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来分析重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概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组织犯罪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组织犯罪有五个特征一、具有严密而稳定的组织机构;二、实行明确的专业分工;三、基本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四、实施全方位多方向的犯罪类型.我国当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这不能不引起犯罪学、刑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阶段与生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所谓“黑社会”在英语世界中大约有两个词汇与之相近。一个是“organized crimegroup”,一个是“underworld society“。虽然两者在国内学者著述中都有引用,但我认为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侧重于犯罪有组织性,后者侧重于存在形态上的反社会性。从逻辑上看,后者与我国所称“黑社会”本意更为贴近。黑社会就其反主流社会角度来看称其为“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日益猖獗,带黑社会性质的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趋势。本文阐述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影响腐蚀青少年的基本态势和发展特点,分析了青少年群体易被影响腐蚀的原因,并就如何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腐蚀青少年及如何预防青少年涉黑犯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开放性有利于犯罪的国际化,各国法律、政策的差异性刺激了犯罪的国际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全球化引起的“失范状态”加剧了犯罪国际化的倾向。全球化形势下犯罪国际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手段、以有组织犯罪为其主要形态、以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为其典型犯罪类型并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来,我国的黑社会组织以种种方式逃避公安部门的打击,千方百计地与社会进行对抗,使中国的黑社会组织逐渐蔓延开来。然而,由于受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黑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因此,尽管我国目前存在黑社会组织,但其初级形态仍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犯罪手段、组织管理模式、成员结构及活动范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文章对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策略进行总结,深入地分析其惩治策略为何有效,客观、辩证地评价其得失利弊,指出了其对当代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实践的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是一个有特殊内涵的概念。2000年以来,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犯罪重新抬头,黑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单个组织的平均成员数连年下降,但参加黑社会的总人数居高不下。黑社会组织在大城市及城郊地区数量畸高,在大城市与城郊参与严重暴力犯罪比例大幅增加,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美国各地与联邦政府采取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应对措施。但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满足人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当前危害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在近代时期异常猖獗,而至新中国成立不久,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后,便销声匿迹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旧社会遗留哪些形态有组织犯罪?其有何特点?新生政权又怎样迅速有效地将其铲除?这一惩治实践对于我们当代治理死灰复燃的有组织犯罪有何启示?对这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犯罪学学界则较少涉及。在本文中,笔者试钩沉拾遗补阙,分析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的形态与特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同仁对这一“课题”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益飞 《法制博览》2013,(6):167-16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在中国大陆快速的滋生和蔓延,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引起了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及其证据的收集和认定进行研究,为正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集团的界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对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这个词汇,建国之后近50年,人们极少言及,似乎它根本不可能存在。直到1997年,《刑法》才以法律形式承认中国大陆存在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而黑恶势力的膨胀,在今天,已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河南省,广州市近来不约而同地宣称破获了当地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这两个黑社会团伙,竟都是从当地的批发市场搞打打杀杀起家。河南的宋氏黑帮已有10年的历史,并有"公司化"的趋势:广州今年5月破获的简醒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是"广州警方迄今为止所打掉的规模最庞大,武器装备数量最多,犯罪种类最齐全,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而且竟然已配备冲锋枪等武器。具体地观察和解剖这些"社会毒瘤"的长大过程,有利于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我们注意到,黑社会问题不仅是治安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治本之策不在于运动式的专项扫荡,更在于清洁中国的政治土壤,提倡健康的社会自主力量,保证公共权力对黑社会进行遏制而非合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一个干净社会的实现。--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台湾黑社会问题初探孔萍萍*在台湾,黑社会组织又称黑道。根据1996年12月台湾“立法院”通过的《组织犯罪防治条例》,“台湾黑社会组织”具体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有内部管理结构,以犯罪为宗旨或以其成员从事犯罪活动,具有集团性、常习性、胁迫性或暴力性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湖北省宜城市公安局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举打掉刘安立、刘德全两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现已查明,自1995年以来,刘安立,刘德富两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在3省10余县市,采取持枪械等暴力手段,实施杀人、伤害、绑架勒索、寻衅滋事、开设赌场、诈骗、暴力讨债等犯罪活动,作案80余起,致死1人,重伤多人,非法敛财数百万元。笔者通过对这两个犯罪组织的分析,谈谈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样态,不仅在犯罪学研究中体现出其特殊性,更在法律及法律适用上体现着其特殊的质。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适用作了不少针对性的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  相似文献   

17.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远未结束。以“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学界和实践部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及其犯罪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惟这些文章多长于理论阐述,对全国破获的各种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章则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黑社会势力在中国大陆的悄然崛起,黑社会犯罪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严重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防治黑社会犯罪是一项紧迫而严峻的课题,必须对其进行科学预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增强打击力度,坚持打黑除恶与反腐倡廉相结合,加强国际和区域刑事司法协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97年刑法第294条的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组织”。由于这一条的规定比较笼统、抽象,为正确理解、适用有关法律,2000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台湾黑社会活动猖獗,对台湾经济发展与政治的正常运作造成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岛内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台湾当局为了制止黑社会组织的蔓延,通过完善反黑法令、打击取缔、综合治理、国际合作反黑等举措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无法根除黑社会势力。本文通过论述台湾当局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的政策措施,分析其效果,探究台湾当局难以根除黑社会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