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一: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的答复,可举行公开听证,通过答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辩明事实,分清责任,公开了办案程序,接受群众的监督。(第39条)解读二:信访便民原则的细化在信访形式上,信访事项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  相似文献   

2.
冯俊庭 《中国司法》2006,(12):89-90
近年来,行政机关为依法妥善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而举行的信访听证活动日渐兴起,半数多的省市先后出台了信访听证会办法。从总体上看,信访听证会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难点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本文结合拟制我省信访听证会暂行规定的工作谈一点初步认识。难点之一:信访听证  相似文献   

3.
探索解决上访老大难问题 国务院颁布新《信访条例》新条例规定 ,疑难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信访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范围、行政机关负责人坐镇信访接待日、信访事项办结期限为 60日。★我国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针对日益严重的赌博违法犯罪问题 ,今年 1— 5月  相似文献   

4.
信访也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报道,浙江信访制度正在酝酿大突破,近日提请审议的《浙江省信访条例》(修改稿)明确规定,对于信访事项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规定信访人有权获知信访结果,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听证,工作人员在信访中推诿、敷衍、拖延的要追究责任。依我之见,“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听证”堪称传统信访制度的一大制度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从法律意义上讲,作为公民申冤诉苦诉求公权力救济的民间路径和维权途径,上访其实是申诉、控告、检举等法律术语的俗称,上访权也就是受宪法保障的申诉、控告、检举及批评建议权的总称。通过信访向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和严峻性.通过公开听证,监督司法机关纠正弥补司法过错和瑕疵,促使信访人接受正确的信访结论,不失为预防、减少和妥善应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良策.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听证制度,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应当从理念梳理和制度设计等不同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听证会作为一种制度近来正不断被涉及城市规划过程的各类立法所采用。如何确定城市规划听证利害关系人的代表,笔者分析实践中其他听证事项采取的听证方式,指出这些方式存在缺乏公开性、参与性、有效操作性等缺陷,并针对城市规划的特点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申诉案件审查过程中的听证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由主办检察官主持,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在指定场所对涉案证据进行质证、认证、质辩、查清事实所进行的公开审查活动。民事申诉案件审查过程中的听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听证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公开审查活动;其二,听证的内容是对涉案证据进行质证、认证;其三,听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为案件作出最终的审查决定奠定基础;其四,听证应当有案件所有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其五,听证应当由主办检察官主持,并在指定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纪委、监察局近年来通过实行疑难信访举报问题公开听证会制度,有效解决了一批连续多年的越级上访和缠访问题。在实行疑难信访举报问题听证会制度时,北林区纪委、监察局注意做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严格控制听证范围。对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匿名举报、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以及未经纪检监察机关调查过的问题不实行听证。二是选择典型性听证案件。主要选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关心的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同时信访当事人双方都愿意配合的案件举行听证。三是广泛选择参加人员。除了纪检监察机关、上访人、有关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以推进信访听证终结制度为主,有机结合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信访监督、署实名双向举报承诺、重点信访公开四项制度,力争形成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信访制度体系,妥善解决缠访、重访、越级访问题,收到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12,(5):4-4
未来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的推进,有两点建议:第一,信息公开,卷宗允许查阅,证据、适用法律等完全在听证会上展示。当然,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殊情况可以除外;第二,允许当事人请律师。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使得听证、审理效率更高。如果把这两点做好,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的前景会很好。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07,(4):11-13
所谓信访听证,就是指有信访职能的国家机关在处理信访案件过程中,为了了解信访案件的真实情况.及时有效地正确解决信访案件,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和有关负有承办信访案件的职能部门质证的程序。在社会转型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出现了一些缠诉、缠访的“信访老户”,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信访听证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自5月1日起,将有43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26部。一、行政法规1《信访条例》(2005年修订)要点:畅通信访渠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信访加入问责制度,有关部门对信访人不能推诿塞责;疑难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2《电力监管条例》要点:  相似文献   

13.
惩处     
《中国监察》2009,(20):41-41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开发区信访听证到基层 近日,该区纪工委针对辖区内群访及越级上访增加的情况,开展了“信访听证到基层”活动。在接到联名越级信访举报后,马上组织力量调查取证,并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当地党员、群众进行案情通报。该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纪委信访办案的公信力,使一些联名越级信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将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突出抓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回头看”、重复信访治理、控告申诉案件公开听证、国家司法救助、律师执业权利保障、非公经济保护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以来,江苏省滨海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听证制度优势,打造"规范化操作、实效化开展、优质化运转"听证模式,让听证真正成为提升办案质效、促进司法公正的有力抓手. 抓机制促规范.制定《案件公开审查听证工作实施办法》,对听证案件范围、听证程序、听证重点等作出规定,探索听证事项主动告知,提升当事人主动申请听证的积极性.把...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空前变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纠纷以诉讼、案件等形式越来越多地涌入司法领域,一部分以涉检信访形式反映,涉检信访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涉检信访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涉检信访反映的内在功能价值、出现的深层原因和涉检信访办理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应当意识到现行法律规定对解决涉检信访问题尚存在一定盲区,应该进一步探索从机制和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内部制约,促进涉检信访事项高质量和高效率解决;完善涉检信访听证制度,以公开促公正,促进案结事了;全面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生活确有困难的部分刑事案件被害人进行适当补偿,体现人文关怀,促进息诉罢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的听证制度,但该制度在立法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听证事项不具体,听证参加人的范围过窄,听证通知内容不充分,听证主持人缺乏独立性,行政主体提出证据的期限未明确,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不明确等等。本文拟对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立法缺陷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立法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8.
王馨  时光 《中国公证》2004,(1):24-27
行政听证的基本理念 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前告知相对人决定理由与听证权利,给相对人表达意见的权利,以便对特定事项进行举证、质证并全面了解案情,从而以公正公开民主的方式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为拓宽信访渠道,依法、及时、就地办理群众提出的信访事项,实现信访工作做到家、群众诉求不出门的工作目标,多年来,河北省成安县各级领导每个星期一坚持以人大代表身份公开接访及便民、利民信访。这项工作制度已经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工作制度。8月6日,礼拜一,又到了四套班子领导下乡接待群众上访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信访条例》中规定的复查、复核申请人范围仅限于信访事项最初提出人,但实践中却存在着与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情形。是否受理这类申请,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根据《信访条例》的立法精神和确立的信访工作原则,借鉴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相关规定,复查、复核申请人的范围应当既包括信访事项最初提出人,又包括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