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我国现阶段资产性收入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资产收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入手 ,论证了资产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 ,并对剥削进行重新定义 ,阐述了资产性收入在我国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对剥削重新定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私营经济中剥削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中的剥削问题是当前社会各阶层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结合现实的国情,客观地分析现阶段剥削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认清剥削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特点等,对于形成指导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政策,推动改革开放顺利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肃削     
剥削是政治词汇,过去经济学中很少使用,因为很难界定。直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人们才根据剩余价值理论,较准确地界定了剥削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力 《理论月刊》2004,2(1):144-146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的最新发展。主要围绕着在现阶段如何界定剥削的内涵、判别现阶段剥削的标准、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范围以及如何评价现阶段剥削等问题展开,并对我国现阶段剥削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看法:剥削是经济范畴,对剥削范畴的扩大化是缺乏理论依据的;我国现阶段不存在阶级,这是分析剥削问题的制度前提;剥削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社会主义可以主动调节和消除剥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私营经济的剥削现象是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分析现阶段剥削存在的必然性 ,正确认识剥削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对抗性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过程的历史相容性的辩证关系 ,全面把握当前私营经济的特点 ,对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政策 ,推动私营经济的发展 ,以及做好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菊生  王志刚 《求索》2011,(10):107-109
20世纪80年代以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论域逐渐从经验理论转向规范理论,但这种政治哲学转向并没有呈现出一种断裂性的特征,相反,早期剥削等经验性范畴被有机地融合到政治哲学批判的框架中。运用新的批判路径和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剥削不公正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试图设计出一套能消除资本主义缺陷的可行的社会主义蓝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试图挖掘马克思理论中一直被传统马克思主义所忽略的规范性理论资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三舵 《前沿》2005,3(3):6-9
剥削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种历史现象, 它的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由于非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 其所有者占有相应的剩余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或者只是“合理的剥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既存在这种“合理的剥削”, 也存在“不合理的剥削”。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消灭剥削”, 应该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剥削”。当前, 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并消灭劳动者劳动条件恶劣、工资被克扣拖欠、养老保险未给办理, 以及劳动者“剩余价值分享权”被剥夺或部分剥夺的剥削形式。  相似文献   

8.
如何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 ?本文提出 :既要理性地看待剥削、具体地分析剥削 ,又要坦然地面对剥削、适度地鼓励剥削 ,同时还要不忘共产党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积极创造条件 ,最终彻底地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9.
王铮  李积云 《传承》2007,(5):28-29
剥削是指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占有那些没有或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行为。剥削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存在剥削。  相似文献   

10.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当前我国私营经济中存在的剥削问题,一方面要客观、科学地分析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性质;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运行的私营经济特征相结合,既看到剥削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又看到剥削的消亡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目前在我国人为地消灭剥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处理好发展私营经济和消灭剥削的关系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剥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出现的物质前提是社会上剩余产品的出现,其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存在于当今中国私营企业中,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极端肯定和极端否定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为基础,而不能片面地认识剥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变革改变了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提高传统要素生产效率的同时,赋能数据成为经济发展新驱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资本意志和数字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数据实现了资本化和商品化蜕变,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平台资本将用户数据视为数据时代推行价值剥削机制的沃土,广泛开展数据“圈地”运动,无偿攫取用户数据,并进一步利用算法技术对用户施行精准剥削和循环剥削。应立足平台、数据、算法形成的三维市场结构,优化制度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剥削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对于剥削与剥夺的概念是不加区分的,往往把一些剥夺现象作为剥削问题加以讨论。这种理论上的误区,不仅不利于剥削问题的讨论,而且在现实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剥削与剥夺分别反映的是生产性的占有与非生产性的占有关系,二者在价值形成、产权关系、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在中国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区分一定历史阶段下的两种现象,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特定时期中国特殊的经济现象,而且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嬗变中的剥削伪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的本性是私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占有,不管资本主义如何发展变化,其剥削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了所谓“股权社会化”、“中产阶级化”、“社会福利化”、“资本全球化”等特征,给资本主义的剥削披上了种种外衣,对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剥开它的画皮,揭露它的伪装。  相似文献   

15.
傅静  李克 《青年论坛》2003,(6):19-20
长期以来我们把剥削看成是与剥削阶级相联系的不公正的丑恶现象并致力于革命来消灭它。改革开放后 ,我们提倡发展私营经济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剥削现象。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这个问题是理解党的发展生产力政策的关键 ,也是正确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是之 《创造》2019,(4):79-80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广为流传,理论本身到底说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教科书带给我们的大概就只有两个字“剥削”。剥削二字十分形象,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记忆,周扒皮、黄世仁的形象深入人心。即便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甚至是博士毕业的人,也很少会去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罗默是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他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式建构等现代科学工具重构了剥削理论,这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新思考,也是对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的一个新挑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可研究性.本文从逻辑思路的角度对罗默与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产生的途径、主要的形式的基础上,及与资本主义的剥削相比较之下,对其劳资关系中的剥削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同时又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看到了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合作的博弈关系,进而对其劳资合作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雇主从事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应拿到更高的酬劳。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建立使剥削制度归于消灭,但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的特点及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私有制的存在又决定了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必然导致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但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并不等于剥削。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现阶段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的正当性,允许其存在正是为了更好地消灭它,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禁止儿童性剥削是《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内容,是《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的核心.但在中国,法律对儿童性剥削的承认和禁止都很不充分,嫖宿幼女罪就是一个例证.因此,应顺应国际公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法律改革,建立反儿童性剥削法律体系,以便更好地保护儿童的性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