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演进史上,基本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社会制度变迁史上,属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改良形式.民主社会主义的反科学社会主义本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人类历史的基本结论.从当前国内外背景看,<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前途>的发表,似乎显示了中外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共同诱导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迹象!深刻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其理论来源,列宁到毛泽东的探索是其实践基础.从其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及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起源于罗莎·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本质上同属于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阵营。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未能区分列宁主义和打着列宁主义旗号的"斯大林模式",走向了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道路,最终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尤其是对恩格斯的误解,严重限制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使它成为一种脱离实践的空谈。与此相反,走出斯大林模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新道路,遗憾的是在理论方面,中国学者始终没有达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更不要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准确把握了。在这一意义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重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民主社会主义一直企图以其价值观念影响和改造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也常借口人权、人道、民主等问题,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近几年来,东欧一些无产阶级政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泛滥,正是导致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发生剧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严格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界限.第一,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不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多元论,认为"社会主义运动不必具有统一的世界观",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他  相似文献   

5.
根据马克思主义民主发展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当前仍处于民主发展的"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要充分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根据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些人企图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到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道路上去,主张多党制、总统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等,甚至公然反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理论上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列宁主义"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实际上是形成于不同时间、地点,基于不同世情与国情的两个主义.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新贡献在于探索落后国家如何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可以给列宁主义以新的定义,即: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纵观列宁一生所做的主要大事以及他的思想体系,既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是"与"得",也有照搬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之"非"与"失",总的看来,是多于非,得大于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源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连胜  李建 《理论学刊》2013,(3):4-8,1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自己的理论源头,与西方国家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区别。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源头,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驳斥贬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各种言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列宁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宁的民主思想既受卢梭的影响,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民主理论的总体性继承。在部分借鉴罗莎·卢森堡的"自我集中制"和完全否定卡尔·考茨基纯粹民主的基础上,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思想。民主集中制在俄国的弹性运用不仅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党和党内民主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有着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理 《党的建设》2007,(8):32-33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政治思想。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理论观点,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清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阐明社会主义民主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肃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是当前政治理论战线的一项紧迫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大大优越于资产阶级民主民主是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形式,发端于古希腊奴隶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其理论来源,列宁到毛泽东的探索是其实践基础。从其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及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提出并关注中国式的民主模式的命题。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式的民主模式业已形成。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反击西方势力对中国民主进程持否定或怀疑态度的诘难,进一步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的民主模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将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漆明春 《探索》2008,(2):144-147
近期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学界热切关注的理论热点.围绕着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界线等重大理论问题,学者们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辩证批判,体现了旗帜的鲜明性和批判的辩证性、客观性.这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能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还有若干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基于中国近代被欺辱、被压迫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结合中国当前发展的实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提出的。"中国梦"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观念,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本土化解读,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理论创新,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6.
道路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对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错误回答。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邹升平  魏晓文 《求实》2012,(2):74-77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根本对立对两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在经济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1)
当前我国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目益频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否定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的挑战。这就需要辩证、历史、联系、本质、发展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强化理性认同,抵制错误思潮,坚定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4,(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要"坚持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段志超 《唯实》2009,(4):36-40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国际共运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建设思想:清除旧社会的糟粕特别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封建主义遗毒,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反对和克服教条主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进党内民主、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对外政策、坚持正确的党际交往原则等。苏东失败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因为在理论和实践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包括列宁的基本主张和原则要求。列宁政治建设的思想主张,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