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出台之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内监督优良传统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进行了制度升华,为解决新形势下党内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监督新举措。党内监督路径上"嵌入"与"协同"相互配合;党内监督策略上辩证分析"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党内监督内涵上突出纪律、规矩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监督效能上强调改革和调整监督机构设置,巡视和派驻相结合,加强纪检机关自我监督;党内监督要素上从党章和领导干部入手,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抓好监督实践;党内监督制度上明确了保障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等价值取向,有力地指导了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内监督的基础性法规.它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线;着眼于党内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首次规定党代表的监督权利和监督责任;并且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条例>鲜明地体现了党内监督与权利制约的规律、政党政治运作的普遍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总结了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是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党内监督无疑是一项重要利器。正是正确运用了这一利器,才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政党。因此,在新时期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提高党内监  相似文献   

5.
<正>强化党内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只有构建起各负其责、密切协调的党内监督体系,才能形成监督合力,真正发挥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即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6.
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着眼于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具有以下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党内监督目标任务;明晰党内监督责任、主体,健全相关制度,构建起完备的党内监督体系;看住人盯住事,突出党内监督重点;坚持"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织密党内监督网络;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强化监督成果运用,确保实现立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支撑,党内监督领域存在的"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愿接受监督"、党内监督制度"空转"、具体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要在提高党内监督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确保党内监督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教训催生了党内监督,但党内监督真正成型,则是江西苏区创造的"群众监督""权力监督""权利监督"三结合。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督制度更细化,监督和惩处结合得更紧密。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强化党内监督,党中央于2003年12月颁布实施《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这个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凸显。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两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是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党内监督历史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内监督实践中的新发展.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贯彻这两个"条例"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营造贯彻落实两个"条例"的良好氛围;强化监督,创新制度,确保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取得明显成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维护好党的制度和纪律的严肃性,从而增强其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是新时期党内监督的基础性文件,明确了党内监督的目的和依据,阐述了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和强化自我监督、构建党内监督体系等重要问题,要求全党一体执行,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一把手"实行全面有效的管理监督,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一把手"作为党内监督重点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在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颁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形成的。《条例》基于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创新成果。理念思路层面《条例》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主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提出党内监督必须深入贯彻习  相似文献   

13.
策划导言 作为建党以来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最近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党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有人称其为"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的重要里程碑",也有人评价其为"党内制度监督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个条例的颁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为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重要遵循。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出台的背景2003年12月31日,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施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共分5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不久前发布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政治巡视,进一步发挥巡视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党中央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巡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7,(4)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信任正处于从传统政治信任向现代政治信任转型的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以回应挑战为导向,以强化党内监督为重点,成为培育党内政治信任的重要路径。党内监督的充分发挥,将厘清党内政治信任的主体,夯实政治信任的情感基础与认知基础,强化政治信任的制度保障,最终在全党范围内培育以制度信任为核心、以组织信任为支撑、以人格信任为辅助的复合型现代政治信任体系。以党内监督为路径培育党内政治信任,一方面有效地回答了在党内政治信任培育的过程中"谁信任""为何信任""如何信任"以及"信任谁"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促进党内政治合作,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国外政党加强党内监督的主要路径有:发展党内民主制度促进党内监督;严肃党纪党规来加强党内监督;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内监督的形式。这些做法对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内监督论     
实行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民主政党的标志之一。党内监督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便被提出来了。党内监督分为专门性监督和一般性监督。搞好党内监督要遵循党务公开原则、党内民主原则、党内平等原则、党员权利原则和依规治党原则。推进党内监督必须加大党内监督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坐实党员主体地位并有效落实党员的党内监督职责和权利,加大权力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重申了要将"关键少数"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这是对党章"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导权力,本质上是一种政  相似文献   

20.
正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依然不能稍有松懈,更不能骄傲自满、鸣金收兵。我们必须继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保证了监督执纪问责有规可循、有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