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竞争与垄断问题上有两个结论:其一,竞争引起垄断,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其二,竞争与垄断的辩证关系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保护竞争反对垄断的实践中认识到,垄断并不等于破坏效率,竞争也不能与效率划等号,关键在既保持规模经济又保证市场竞争的活力。市场竞争繁荣了我国的经济,但我国的企业规模还远不能支撑在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因此,做大我国企业规模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在培育和保护我国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的反垄断法应该主要指向垄断行为而非垄断结构。  相似文献   

2.
自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以后,殖民扩张便始终与帝国主义相伴随,究其原因,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是由垄断资本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决定的。列宁指出:“从经济上说,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为了垄断一切,它们不仅要从国内市场上,同时还要从国外市场上,从全世界把竞争者排挤掉。”因此,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不仅要在国内确立自己的垄断统治,而且必然将其统治扩展到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亚非拉落后地区进行殖民扩张,实现它的垄断统治。  相似文献   

3.
李洪琴  赵志勇  卢景 《前沿》2004,27(6):68-71
垄断又称独占,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垄断是从自由竟争中产生的,随着自由竟争的不断进行,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两败俱伤,它们会彼此妥协,达成协议联合起来,实行垄断。正如列宁所说:“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列宁全集》第2 7卷,中文第2版,第333页)。我国的垄断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垄断的形成不同,国外的垄断是建立在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自由竞争而产生的垄断,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垄断和竞争这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体。帝国主义也正是在垄断和竞争的对立统一运动中产生、发展和灭亡。(一)自由竞争生长出自己的对立物——垄断自由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斗争,它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雷明全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垄断的不断形成与竞争逐渐产生的过程。没有垄断,经济增长就缺乏后劲;没有竞争,经济增长就失去了动力。垄断不是十恶不赦的,它有其存在的基础,也有其消失的理由;新的垄断不断问世,旧的垄断要及时退出历史舞台,只有这样,经济增长才能持续、稳定。不要片面反垄断。如果没有垄断,只有新古典理论中的竞争,消费者短期福利虽能够极大化,但是长期的增长就不能实现,消费者福利水平也就永远不会提高。合理的垄断我们不仅不能反对,还需加以保护。是不是所有的垄断都要保护…  相似文献   

6.
其实这个命题可以推及到一个更加广泛的范围:即不发达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国家。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上一致认为:在市场发展的初期,国家最好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最为高妙。只有当市场竞争产生垄断,垄断产生腐朽时,国家才对市场运作迸行干预,达到限制垄断,维护竞争的目的。笔者在此试图通过对不发达经济中(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不完备的现状及其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处机 《人大研究》2006,(12):34-3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各种垄断行为对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何通过反垄断立法,禁止垄断,保护竞争,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尽快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立法工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我国反垄断立法需要把握的基本问题垄断是指特定的主体(或行为人)为了获取超额垄断利润而实施的限制或排斥市场自由竞争的行为。垄断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垄断行为不但阻碍和限制了经济的自由竞争与发展,而且还践踏了经济民主,扰乱了经济秩序。垄断问题学界有多种观点,笔者认为,我国垄断现…  相似文献   

8.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没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只用主观条件不具备来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够的,这里,我试图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结合上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经济垄断地位是当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及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经济垄断是帝国主义五大经济特征的根本特征,是帝国主义三大特点——垄断性、寄生腐朽性和垂死性中最根本的特点。正因为经济垄断所派生出的一切特征和特点,所以帝国主义必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如果按通常直观的推断,似乎这种经济垄断应该引起各帝国主义列强——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爆发革命。但是,客观历史的顺序正相反:在自由资本主义历史阶段,革命中心是在西方所渭“文明国家”——英、法、德,而到帝国主义历史阶段却转向了东方。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首先在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取得了伟大胜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仅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还在于当前其所面临的现实状况。虽然中央以及各级党和政府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但是.农民利益受到分割、侵占、损害的现象依旧存在。不能回避的现实在当前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象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境地:农业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但同时却始终是一个长期比较利益低下,谋利者不愿涉足的产业;农业是一个基础非常薄弱、亟待加强的产业,但同时却又成为一个不断向其他产业提供积累,输出大大…  相似文献   

10.
占广  李福刚 《理论月刊》2003,(5):122-123
长期以来人们在垄断问题上面临着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过分夸大垄断的消极作用,从而对它采取排斥的态度,有的则夸大了垄断的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这些对垄断认识的若干偏差,分别从垄断与规模经济和垄断与竞争的关系上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纠正人们对这些误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反垄断立法日程的加快,人们对反垄断法的关注和疑问也越来越多,如,反垄断法的立法意义何在,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是怎样的等。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让人们自由发挥,竞技较能,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最优越的经济形式。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生产集中,形成垄断,垄断限制竞争,必须加以反对。只有反对垄断,才能重新奠定和建构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意志自由,并在这个基础上重开市场竞争,使市场经济真正成为一种平等、自由、竞争有效的经济。反垄断法一方面通过促进市场竞争促进社会繁荣,一个竞争的社会才是一个生机勃…  相似文献   

12.
李茂华 《湖湘论坛》2003,16(6):80-81
在我国市场经济生活中 ,旧垄断正在被打破 ,但新的行政性垄断又不断出现 ,而且有对竞争秩序危害日甚之势。探析行政性垄断的成因是解决此问题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所在。制止和解决行政性垄断应该是行政、立法和改革多管齐下 ,表里兼治 ,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一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依靠法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市场并非万能 ,其本身也存在缺陷。如市场上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会导致垄断 ,而垄断反过来又会破坏市场机制 ,排斥竞争 ,从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而且市场调节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政府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对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 ,维持秩序。政府应通过经济立法和执法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 ,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没有放弃宏观调控的 ,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维护市场秩序 ,保证统…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竞争必然依赖于科技的竞争,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参与多边合作和竞争中,人才越来越成为开辟未来和赢得竞争优势的首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行政性垄断”及其分析一般而言 ,所谓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或其所属部门凭借行政权力使某些企业垄断和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从而排除、限制和干预其他相关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或状态。实际上也就是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实施并保护的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究其本质 ,是行政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当介入。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惯性作用 ,它不仅是对竞争的歪曲 ,更是对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否定。从中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 ,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形式主要有地方部门贸易壁垒、政府限定交易、设立行政公司等 ,但不论他们的外部…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制经济中的垄断行为与内部人控制李含琳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垄断本质上是市场力量加行政权力所形成的特殊垄断。这种垄断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垄断的特点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垄断依靠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形成,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的特点,依靠行政组织和行...  相似文献   

17.
垄断有3种类型:市场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由行政权力保护所形成的卖者独占或买者独占,是通过行政法规或规定等形式取得的一种排他权.是凭借公共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目前人们常说的我国的垄断,  相似文献   

18.
关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问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作了精辟论述。他指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也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列宁选集》第2卷第817—818页)同时,他又指出:“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最古老、最崇高的职业之一,它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又是人类文明的开发者。纵观社会,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可以离开教师而使自身的文明得以发展,也没有哪一个伟人,哪一个发明家、科学家、政治家可以离开教师而成功立业。我从事教师工作近三十年,深深感到教师工作是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因此,也特别热爱教师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 这个命题可以推及到一个更加广泛的范围:即不发达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国家。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上一向认为:在市场发展的初期,国家最好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最为妙。只有当市场竞争产生垄断,垄断产生腐朽时,国家才对市场运作进行干预,达到限制垄断维护竞争的目的。笔者在此试图通过对不发达经济中(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不完备的现状及其特殊的历史条件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国家。国家此时具有双重作用:首先是引进培育竞争机制即培育市场本身,其次才是限制垄断。一、不发达经济中市场发育的特殊的历史环境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大多是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国家(政府)很少插手其中。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发展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