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要保持它的成果、形态、魅力的多样性,而且要保持各种思维、追求的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的丰富感情及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根本的目的。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保护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单纯地用民族文化遗产赚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市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巴渝大地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是建设有重庆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和源流,是我市各民族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形象地体现了重庆各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融民  相似文献   

4.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涵 《云南人大》2009,(6):17-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更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文化创造力的保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具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志鹏 《前沿》2008,(11):89-9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严重,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秉持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文物的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12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7,(6):17-18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5]145号)的精神,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云南省成立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宛政[2015]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  相似文献   

11.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全面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站在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体现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的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秦皇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范围包括古老的表演艺术、口头习俗、民间流传的传统知识和实践活动、民俗、礼仪与节庆、传统工艺以及相关表现形式等内容。以秦皇岛的高校——燕山大学为平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津政办发[2017]105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要求,全面加强我市文物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及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国家文物事  相似文献   

14.
我区是全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大区,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文化厅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赵庆鸣  古登鹏 《前沿》2010,(18):181-184
21世纪,文化多样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等传统知识的社会关系,探讨其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制度建构及保护模式选择等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知识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撷取苗族古歌这一特殊传统知识,剖析了苗族古歌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运用法律保护民族民间文学的紧迫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思路,以呼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知识的特别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刘魁立 《中国人大》2012,(11):27-3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豫政办〔2006〕104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为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它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06,(7):29-30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我区是全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大区之一,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文化科研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9.
渝府发[2011]2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5]223号)精神,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局际联席会议审核,市政府同意将《吴癞子的传说》等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予公布。附件: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血脉、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在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断地在保护中再创造,为群体、社团或个人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