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光阴荏苒,中国农垦事业发展了60周年,我跟随父辈来到北大荒50年. 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过程中,父辈们所付出的艰辛,所历经的磨难,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和敬业精神,已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并成为我勤勉工作、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谢振华  刘桂华 《奋斗》2009,(9):12-13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神奇的北大荒,穿行于黑龙江垦区的各个农场,犹如步入了江南景区。140余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农垦新城星罗棋布,镶嵌在北大荒5.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60年前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时住的马架子、地窨子,60年后已变成幢幢高楼、栋栋别墅;曾经的泥泞小道,已被高等级的路面所代替,一派车水马龙;  相似文献   

3.
吕玉臣 《奋斗》2009,(11):27-27
作为一名出生在北大荒,在黑土地上长大的我来说,对黑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怀。因为是黑土的芬芳、小河边的蛙鸣伴我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是北大荒人的精神鼓舞我成就一番事业,让我拥有了精神和物质那份可观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刘英 《世纪桥》2009,(22):52-53
我是北大荒的第二代,父母是20世纪50年代来北大荒的山东、吉林支边青年。 2007年8月28日,在一次特殊的接待工作中,我认识了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抗联老战士李敏。那年她84岁,在我的概念中认为她肯定是行动不便、老态龙钟。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奋斗》2006,(6):60-60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曾为能够作为一个“北大荒”的开发者、建设者而自豪。可是。当我确切地得知,即便将“北大荒”开发几十年生产的1200多亿公斤粮食全部变卖成现金重新投资退耕还林、还草、还水,也恢复不了昔日“北大荒”的容貌的时候,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子。  相似文献   

6.
王震与丁玲     
王震:你的问题,我负责到底 1954年,时任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到修建黑龙江汤旺河木铁路的铁道兵五师视察时,被三江平原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所吸引。1958年年初,斛放军开始裁军。时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主动提出接收复员转业军人来北大荒。从当年3月到5月,数万复转官兵响应号召,走向北大荒。  相似文献   

7.
刘瑛 《奋斗》2014,(6):59-60
正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收割机手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我曾被北大荒人称为"云雀姑娘"。1950年,刚满14岁的我说服了母亲,告别亲友,离开了繁华、美丽的首都,"飞"向北大荒。在这里,我奉献了青春,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为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9,(21)
正回顾从事文学创作的40多年,盘点我创作出版的20多本文学专著,感慨颇多。创作素材和采写对象,基本没有离开北大荒。用文学作品弘扬北大荒精神,贯穿我的创作始终,或者说弘扬北大荒精神,是我作品的主旋律。北大荒的文学艺术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同步发展的。黑龙江垦区的开发建设历史,是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开发建设北大荒》一书反映的历史史实更加准确,我们在做此书出版前的最后审稿校对工作时,对有的当事人进行了专访。在北京,我们找到了当年的中南海文工队队员,后来的北大荒人──李艾和吴凤君同志。在访问过程中,她们为我们讲述了她们在北大荒那具有传奇色彩的生活。1998年6月30日上午9时,李艾如约而至黑龙江驻京办事处。她是骑着自行车来的,那天下着小雨,她穿着一件雨披。见面后,她不等喝一口水,就迫不急待地给我们讲北大荒。虽然她是北京人,但从她的身上还能看出北大荒人的豪爽。她说,我是1954年9月27日由中南军区战…  相似文献   

10.
郑加真 《奋斗》2009,(10):34-34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温州,五岁就离开了她。生活的浪潮将我抛向了上海,抛向了朝鲜战场,抛向了北京,最后落在了“北大荒”,一呆就是半个世纪。命运使我和这块古老、偏远、神奇的大荒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秋风 《世纪桥》2001,(4):33-34
在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中,产生了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这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  相似文献   

12.
也行是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缘故吧,长大后,我像许多同龄的山村孩子一样,想告别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我只身来到陌生的都市打拼,为的是——  相似文献   

13.
情牵西藏     
宋爱琳 《党课》2011,(21):115-116
西藏,这片带有浓重神秘色彩的雪域圣地或许是很多人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天堂。作为援藏干部的子女,我对西藏的向往与牵挂,又融入了对父辈的敬佩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05,(7):F003-F003
北大荒不断加大投入,推进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规模,铺开了集约化经营的画卷。北大荒人不断破解寒地作物的基因密码,把生产用种的优良遗传特性建立在规范化、标准化之上,实行种子加工工厂化。对于传统的耕作方式而言,北大荒的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01,(1):16-18
去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北大荒的关怀和慰问,亲临垦区视察,亲切会见了老军垦、老农垦、老知青和青年农垦代表,并作了重要指示,同时为垦区亲笔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亲笔题词,充分肯定了北大荒精神是几代人奋斗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壮举。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奔赴北大荒,组织创建了第一批公有制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50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亲率十几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英雄解甲,踏上一种新的战场,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高潮。此后,…  相似文献   

17.
胡鞍钢 《奋斗》2013,(8):52-54
正要谈"北大荒之路",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之路"?其次再来认识"中国之路"与"北大荒之路"之间的关系。我把"北大荒之路"称之为"中国之路"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代表。我对"中国之路"含义的认识反映在《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书中。我把它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这包括三个基本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即最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05,(7):F004-F004
致力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黑龙江垦区在快发展、大发展中抢占农区工业化发展制高点。北大荒集团作为国家大型企业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集中度高,商品率高,敏感性产品多。米、面、油、乳、种、肉、药、麦芽八大优势和产业经营优势,初步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拉动作用。北大荒集团着眼长远,在省城哈尔滨兴建的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完达山药业、北大荒麦芽五大公司,初步建成了自己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园区。  相似文献   

19.
北大荒,人称“北”国高寒,“大”片沃野,“荒”无人烟。它原来是指东北的原始荒原。后来仅指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里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片黑土地之一。为了开发这片古老的荒原,从1947年起,我人民军队先后抽调14万余官兵,分八批次进入荒原腹地,在这里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58年的“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一、“向地球开战”1958年1月24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为此,人民解放军全军进行了总动员.顿时,全…  相似文献   

20.
胡国华 《奋斗》2009,(10):31-31
2008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与圣火同行”节目中“大庆站火炬手——大豆专家胡国华”的节目,我成为了全国大豆科技工作者中的唯一火炬手,也成为了上海知青在黑龙江北大荒的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