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观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模桥 《探索》2005,(4):169-171
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伦理道德的规范。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必须有相适应的伦理观念,使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发挥它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规律,要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面对市场经济效益性规律,加强奉献精神和宗旨教育;面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规律,加强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雷小兆 《学习月刊》2010,(18):24-24
随着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社会和理论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对此.国内外经济学界从各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需要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雷小兆 《学习月刊》2010,(14):6-6,30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学中永恒的主题”,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不断深入.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社会和理论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对此,国内外经济学界从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仅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重新认识个人价值观念,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种价值观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的价值观念总是和利益相联的,利益是最集中最充分显示价值的测量器,人们通过追求自己一定的利益来体现个体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种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人们…  相似文献   

7.
补正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政府,我们与企业的关系。当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让位于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下岗、再就业这些市场概念。那么,市场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经济了?政府不管劳动者了?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目标和措施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通过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合理的制度支持,政治文明建设也需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实行了四十余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后,党的十四大决定,要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有什么理论依据?这样做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有充分说服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不仅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廓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道德建设 ,有一个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那就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与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能不能统一 ?如何统一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难题 ?有一种理论观点认为 ,由于“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 ,因此所有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之间 ,都是完全平等的 :他们都同样服从等价交换原则 ,他们的关系是讨价还价、你争我夺 ,谁也不肯吃亏 ,谁也不肯自我牺牲的等价交换关系。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伦理问题是当今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一些不道德现象的产生,经济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但是,目前研究这一问题还刚刚起步。因此,什么是经济伦理?经济伦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使经济伦理进一步深化?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所以,探讨这些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一、什么是经济伦理什么是经济伦理?概念内涵是什么?从当前我国学术界的一些文章来看,学者的理解是不一致的。根据我的归纳,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3.
道德评价是通过对人们行为和社会事件所进行的善恶评判 ,用以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替频频 ,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方法和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把握这种变化对提高全民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价值合理性的经济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多元制度伦理胶着并存、具体经济制度伦理安排紊乱和缺乏协调性等伦理问题。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伦理,必须遵循义利统一、公平与效率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先富与后福兼顾等原则,采取培植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观念,转换传统伦理,合理分离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伦理,实现各具体制度伦理规范之间协调等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公正是当代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公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经济公正,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为经济公正创造了条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公正必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实现,反过来它又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价值合理性的经济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多元制度伦理胶着并存、具体经济制度伦理安排紊乱和缺乏协调性等伦理问题.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伦理,必须遵循义利统一、公平与效率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先富与后福兼顾等原则,采取培植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观念,转换传统伦理,合理分离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伦理,实现各具体制度伦理规范之间协调等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7.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伟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 ,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在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 ,解决了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 ,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陈蔷 《新长征》2007,(11):36-3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呼唤诚信、讨论诚信、弘扬诚信、践约守信日益成为人们的社会追求。建设诚信吉林、构建诚信体系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在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 ,邓小平完成了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分离出来 ,把市场从市场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双重任务 ,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市场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 ,邓小平完成了把计划经济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中分离出来 ,把计划从计划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双重任务 ,为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利用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 ,邓小平提出新体制要吸收计划和市场两者的优点 ,社会主义要利用计划和市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实现市场与计划的内在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否倡导功利主义道德原则?应如何理解和贯彻功利主义?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否倡导功利主义道德原则?对这个问题,我国伦理学界众说纷云。比较典型的,有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