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光溢彩、造型独特、动作刚柔并济,加上那一声声高亢的嗓音,这就是川剧的魅力! 曾几何时,川剧是川人的梦。遥想当年,川剧在各派剧种中,独领风骚,尽显魅力!《巴山秀才》《变脸》《死水微澜》,这些精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细数川剧,变脸并非川剧的精髓,然而却让不了解川剧的人从变脸中再次感受到了川剧的热情和独特。  相似文献   

2.
大凡贪官,都是有头脸的人物。他们虽然贪权、贪财、贪色,但这贪字是决不能让老百姓从其脸上读出的。为了升官发财,他们练就一副绝活———变脸术。他们深得川剧变脸之精妙,其脸特别善变,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令人眼花缭乱。变术之高,好生了得。在公众面前,贪官们极善伪装。他们中有的将自己伪装成廉政兵,有的伪装成学习型、专家型人才,有的伪装成十佳公仆,有的伪装成不恋权位、卸官从教的正面典型……。访贫问苦,是一副普度众生的菩萨脸。每当逢年过节,对困难户送钱送物,嘘寒问暖,多么谦和友善,平易近人。就是平时,他们也不忘包装自己,往脸…  相似文献   

3.
石勇 《廉政瞭望》2011,(12):28-29
“变脸”是川剧里的绝活儿,转瞬之间,换了个面孔,常常让人惊叹不已。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却会另一种“变脸”。他们常常有两个或几个身份,真真假假地来回变换。被称作“最牛烟草局长”的广东省汕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陈文铸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他除了一般的违规违纪,还来回变换身份:一会儿是局长,一会儿又成了普通市民“陈涛”。  相似文献   

4.
《三国颂》《功夫茶艺》《变脸·吐火》……“我们在济州岛上专门搭建了一个川剧演艺中心,每天有三四场演出。”遂宁市川剧团团长刘德君笑着说,“在川内,我们可看不到这样红火的场面啊。”  相似文献   

5.
汉祥  耀年 《廉政瞭望》2004,(6):21-23
川剧中有“变脸”的绝技,现实中有“变龄”的人儿。如若不信,赣中就有一官员居然有四种年龄!在官场上,他用改变年龄的办法保官位,日子越过年龄越小。随着职务的升迁,他大权在握,利令智昏,为所欲为,终于数罪并发,沦为阶下囚。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报道称,河南项城市公路管理局局长被“降职”为技术员,商水县财政局局长被“降职”为会计,扶沟县交通局局长被“降职”为养护工。初看到这条消息时,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些官员究竟是犯了多大错误,以至处分如此之重,基本上是一降到底呢。这可真是践行治党从严了,可敬,可敬。读罢消息全文,才知道我根本猜错了,蛮不是那么回事。事情的真相是,为了当省劳模,有的官员假冒其他身份,以骗取荣誉。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斯言不虚。又宛如川剧的绝活“变脸”,官员的脸也根据需要,说变就变了。按说,即使评选上省劳模,也不过是一纸奖状,身…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驻足美容店,如果你注意到女士们那张张生动的脸,你就会感叹:现代美容化妆术真是了不得!它足以令丑的变成美的、老的变成少的、胖的变成瘦的……如此神奇之力量恐怕上帝造人之初也始料未及、自叹弗如。难怪一花甲老者面对美容术后已判若两人的发妻,长时间内竟把握不好自己的心态,整日里怀疑这个朝夕与自己厮守在一起的女人“并非吾妻”。无独有偶,笔者日前曾赴一友人聚会,玩笑间,友人指着两位女士的双眼皮儿。让我猜测哪个是父母赐予,哪个是后天补造。好在大家都是女性,所以我大胆地端详,仔细地揣度,最后,我指着一双弯弯如新月、顾盼也生辉的眼睛对友日:“那是真的。”顿时,知情者们哈哈大笑,那被称之为真者也洋洋自得,唯有那被我判为假者在笑声鼎沸中发出了悠悠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在重庆,现在最时尚的口号是——生活向西。大渡口作为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符号象征,正在被放大。从一条街变成一座城,从城市灰瘤变成城市绿肺——这一番天翻地覆的升级换代,仰仗于大渡口区城市管理的三次“变脸”。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3日,万州区白岩路一咖啡厅。 “从小就对川剧感兴趣么?” “没兴趣,甚至是抵触的。” “拿了梅花奖之后呢?” “还是很难说发自内心喜欢。” “那什么原因促使你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大凡贪官,几乎无不患有"人格分裂症".看过王纯的一系列表演,我对这句话更加深信不疑. 所谓"人格分裂症",是说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具有双重乃至多重的人格.就像川剧表演中的"变脸",一会儿是红的,一会儿是黑的……让你一时分不清真假.一般来说,既然患病,总要有病灶,贪官"人格分裂症"的"病灶"只有一个,那就是贪欲.  相似文献   

11.
微光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孤立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的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痛苦状十足。我厌烦地看了他一眼:“哦,那好啊,反正你也不喜欢学习,打电话让家长来把你接走吧!”  相似文献   

12.
戏曲奇葩     
邓小平曾经说过:“不喜欢川剧的人,就不懂得文明”。他还说:“四川人不看川戏就不叫四川人。”这既表现了他对川剧的自豪和热爱,也是对于川剧艺术的历史地位、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精辟概括和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某市提拔了一批中层领导干部,走马上任前,市委书记与他们谈话,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要“官升一级,人矮一截,官升了,官脾气不能长,权大了,官架子不能大”。这话既是关心干部的肺腑之言,又是从政多年的经验之谈。 脾气这东西,人人都有,无非大小急缓不同而已,可脾气一和“官”字结合起来变成“官脾气”,那就大不一样了,斗升小民想发发脾气,也只能冲着老婆孩子喊两嗓子,除此之外,谁也不会买你的账。可做官的就不一样了,对下属颐指气使,他得老老实实看着,对百姓大发雷霆,他得服服贴贴听着。而且,“人一阔,脸就…  相似文献   

14.
男人女相     
相书上说,男人女相,必有齐天洪福。相书上的话靠不靠谱不好说,我一个喜欢写作,也喜欢奇门遁术的朋友,自得了一本来路可疑的相书之后。尤其是看到相书上“男人女相,必有齐天洪福”这句话之后,就像是中了魔障,早上第一件事便是揽镜自照,顾影自怜一番之后,发现自己胡子依旧如枪似戟.那张脸既不闭月羞花,也不沉鱼落雁,怅恨久之,  相似文献   

15.
贺龙与川剧复兴谢武申“到四川工作,就要熟悉川剧”川剧,亦称川戏,早在明代就已兴盛起来。它继承了古典戏曲中昆(曲)高(腔)的优良传统,并汲取了汉戏中皮安及秦腔的精华,不但流行于四川,也流行于西康、贵州、云南等地,为各界群众所喜爱。尤其在四川各地,普遍建...  相似文献   

16.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只有一条毛巾。早上洗脸,晚上擦脚,都要用那条毛巾。说是“毛巾”,其实早就没“毛”了,象块麻布片。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主席,领条新毛巾吧!这条毛巾也实在太旧了。以后就用它擦脚吧!再说,擦脸、擦脚也应该分开嘛!”毛泽东沉思了一下,说:“分开就不平等了。现在每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多了。我看不要分了,分开脚会有意见的。”工作人员“卟哧”一声笑了,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这样,脚也许就不会有意见了。”毛泽东摇了摇头,说:“帐不能那么算。我领一条新毛巾好像不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17.
钟玲 《学习导报》2011,(20):14-15
惟妙惟肖的糖画、细腻的黄杨木雕、典雅的叶脉画,来自中国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精彩绝伦的川剧变脸,成为美国亨廷顿图书馆2011年春节庆祝活动的重头戏。以该馆的中国园林——“流芳园”内的亭榭为舞台,歌剧《诗人李白》让观众若梦如幻,心醉神迷。这只是亨廷顿图书馆近年来开展的中华文化艺术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文化纽带,拉近与社区民众的距离,获得捐助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已成为这个集图书馆、博物馆和园林为一体的公益文化机构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别说岁月无情,别说往事如烟,多彩的世界怎能预言前行者的脚步。时间可以尘封一切,又可以改变一切,但始终没有抹掉的是我记忆中那层层叠叠“车”的变迁。小时候,我最喜爱的东西就是爷爷那个我眼中旗杆一样高的马车鞭子和那笨拙的钢轴车。爷爷是生产队里的“老板子”头,长着柞树皮一样僵硬的脸且脾气很犟,谁也不能动他那视为“最高权威”的鞭子。爷爷经常赶车去村外的镇里,我也经常能听到关于高楼、汽车以及许多神奇的故事。终有一日,爷爷又要去赶集,我一边扫地、倒水、烫酒,一边哀求爷爷带我去。爷爷三杯酒下肚后,柞树皮一样的脸…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灯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汪洋患癌10年之后,重新出山,担任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川剧“总策划”。这位从艺60载、年过七旬的“老顽童”,仍在为川剧的振兴默默地奉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20.
张鸣 《廉政瞭望》2012,(19):48-48
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话“独尊儒术”,如果大家以为他是孔夫子的知音那就错了,人家其实是董仲舒的知己。董仲舒做了官却要指挥巫婆们求雨,而汉武帝自己,则迷方术迷得像个不可救药的“粉丝”。其实,从董仲舒之后,孔子差不多变成了怪力乱神的牌位,跟原来的形象已经大不相同。作为董仲舒的知己,也作为很有点雄心的一代雄主,汉武帝对于神鬼之事很在乎。到了晚年尤其过分,不是求神拜鬼,就是疑神疑鬼。最怕的,是有人对他行巫蛊诅咒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