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杨士秀 《学理论》2008,(24):9-10
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才能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调节利益关系,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是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党内和谐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力量.在构建社会和谐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然后在党内和谐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贾建梅  王莹 《学理论》2010,(11):84-85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老子》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诸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等,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的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和谐一词,原用于论乐。和者, 协调也。“其声和以柔。”(《礼记·乐记》)“和六律以聪耳。”(《国语·郑》)谐者,调和也。“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书·舜典》)和与谐连用,其义即为协调、调和。“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欧阳修)“人心龃龉一身病,身体和谐四海春。” (邵雍)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实现社会和谐,则是在社会发展上的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涂文丽 《学理论》2012,(14):41-42
"孝"思想是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规范家庭关系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学范畴。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孝道作为旧道德的集中体现,对现代人们道德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化,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孝"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孝"思想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是形成社会和谐关系的价值根源。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谐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物质财富匮乏所造成的贫困,是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之一.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一套保证经济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人人享受发展成果,社会成员利益合理分配的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石,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文化和谐,而和谐文化局面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与良性互动,只有文化生态各系统之间和谐发展,文化和谐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需要拾起久已散佚的传统精神,来培养和谐的氛围。一、和谐之古义及对现代个体之意义和谐,古亦有言。汉朝的注释家解释《诗经·周南·关雎》时说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①。和谐用来指君妇之情好合。唐代的李商隐则直接说,"诸妇和谐,不嫌麤辣"②(《义山杂纂》)。宋代的司马光在一篇《疑孟》的文章里引述虞书中称赞大舜的话说他是:"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点在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机关党组织应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率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党内和谐促进机关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陈玉林 《学理论》2012,(7):21-22
目前区域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区域和谐,不仅包括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内经济和环保等问题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和谐,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同步。以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为研究点,试图构建一个可行的区域和谐社会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对构建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深刻启示,决定了构建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必须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注重其基础性、匹配性、适应性和功能性和谐,构建更加和谐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主要包括思想和谐、组织和谐、行动和谐和制度和谐。其中思想和谐是灵魂,组织和谐是核心,行动和谐是结果,制度和谐是保障。实现党内和谐,一要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中促进党内思想和谐;二要坚持并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用严格和规范的党内生活实现和维护党的组织和谐;三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用良好的形象和作风增进党内行动和谐;四要改革党内生活的运行体制机制,以健全完善且良性运行的制度和谐保障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德育"理念的提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建设本质的要求。文章探析了马克思和谐德育的基本观点,并根据马克思和谐德育的基本要求,依据辩证法内在规律性,提出了当代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区的建设应当以居民参与为重点,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需求的和谐;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建设人文型社区,促进群体素质的和谐;以各方共建为依托,建设生态型社区,促进人居环境的和谐;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建设平安型社区,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同时还必须建立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玺 《学理论》2011,(34):21-22
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国家精神状态和凝聚力的展现,对于国民素质的形成及其能力的提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文化和谐,繁荣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既要认清文化及文化和谐的思想内涵,也要深刻把握促进文化和谐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最终归宿,科学遵从文化发展规律,从而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促进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中庸之道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森  王薇 《理论导刊》2005,(11):38-40
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庸之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因素,其目的在于营造“万物育焉”的全方位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概括地讲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制度的和谐等方面。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与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