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第6条明确指出,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相似文献   

2.
2002年2月,陈某与李某因借款纠纷诉至法院,法院查明审理后于同年5月13日判决陈某在2002年8月20日以前还清借款13126元及利息给李某。事后,陈某一直未上诉并履行判决,李某也未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2003年6月,李某见陈某久拖不还,便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审查后认为,李某的申请已超过申请执行的期限,又无期限终止等特殊情况,遂驳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探索与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2008年12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研究中心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2008中原民事行政检察论坛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得民事抗诉理由得以规范;再审级别与期限的确定,也将使民事抗诉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对于民事执行监督问题,立法没有作出相应的回应。此前,呼声甚高的民事公诉、民事参诉以及民事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依然没有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5.
《商务与法律》2004,(4):39-39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程序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11月14日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主要内容如下:(1)被执行人的八种财产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包括: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相似文献   

6.
试论民事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200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此次修改中变动最大的要数审判监督程序和强制执行程序两大部分。但从修改的内容和民事执行中现存的问题来看,强制执行的修改依然无法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针对现存的"执行乱、执行难"问题,民诉法仍没有提供很好的对策。确立民事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建构进行论证,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有重提的必要。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后,关于人民检察院是否有权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行为进行监督就一直存在争议。[1]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公布终于使得这场争论尘埃落定,但遗憾的是,新法只在第235条,用一个条文笼统地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那么,监督什么?目前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张智缘 《法制与社会》2010,(24):133-134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破解执行难、执行乱,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执行程序"一篇中明确了人民检察院是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主体资格。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3年11月18日通过并公布施行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以下简称"《监督规则》"),其中第八章专章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程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监督规则》的制定主体是最高人民检察院,虽然《监督规则》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于人民法院执行活动的监督方式和程序,但是人民法院与之相对应的接受监督的程序与具体落实措施却迟迟没有出台。从检法系统来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最终的监督实效有待考察。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中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执行活动的监督范围和方式均有待实践检验,检察院法院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仍处在摸索期。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该条款为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在立法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机制等方面着手分析开展执行监督的困难之处,同时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的方式、手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敏 《法制与社会》2011,(36):66-67
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民事判决书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是其一,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现实中民事判决书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在缓解执行难,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朱彦 《法制与社会》2012,(8):150-151
本文指出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必须建立良性的民事执行长效机制,而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有赖于执行思路的转变,即从法院被动执行、应付执行向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判决债务人主动履行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立法机关即将启动新一轮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制定一部面向21世纪的新民事诉讼法典之际,值得反思并且需要认真  相似文献   

14.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执行和解是我国民事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执行对抗、优化执行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和民间对资金需求的增加,金融案件随之增加,如何处理好涉金融案件,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今后执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涉金融案件执行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执行和解应具备的条件、执行和解协议的优势与不足、做好执行和解工作的建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大瑜 《法制与社会》2011,(19):133-134
民事执行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维护司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民事案件的执行效果却不尽人意,"执行难"是目前法院面临的一大难题,执行不力给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效力打了大大的折扣。本文试图通过在对目前执行难的表现、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破解执行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曹靖楠 《法制与社会》2010,(35):162-163
民事执行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不仅关系到当事人权利的实现与否,更加影响着司法机关在公众中的威信度。因而,法院的执行情况备受关注。但我国的执行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执行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就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本文认为执行救助就是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现在的执行救助制度,特别是将被执行人经济确有困难而导致的执行不能,同时申请执行人经济困难但合法债权难以得到及时保护的情况作为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执行救助制度存在诸如没有统一标准、性质不明、救助金来源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也就执行救助制度存在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阐述了相关见解,以期有利于执行救助制度的日臻完善并具有更大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对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行政诉讼法第十条规定的不同理解,检法两家对民事行政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方面,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提出执行监督方案;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2000年的几个批复中明确指出,对于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人民检察院对生效民事判决提出暂缓执行建议,没有法律依据,不予采纳等。显然排斥检察监督。这与宪法赋予人民检察院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尝试对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是法律职责使然,…  相似文献   

20.
执行难、执行乱是困扰司法机关的突出问题,建立切实有效的检察监督制度是改变民事执行现状的迫切要求和必然出路。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按照执行程序的特点和规律,具体地将执行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