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 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7.8级地震.地震波及多个省市,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然而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空前浩劫中,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01.02亿元。在这其中,国内外公司、企业捐赠款物占到八成以上,而在这些捐赠行为的背后,公司、企业的股东是否知情呢,如何保护捐赠项下股东的知情权呢?本文就此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郁葱 《天津检察》2010,(2):35-35,51
司法实践中,受贿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制裁,常辩称已将受贿赃款用于单位的“公务开支”或是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这些受贿款项是否应定为受贿数额,还是应予以扣减,理论上存在广泛争议。笔者从构成犯罪与否等方面对受贿款物的公务或公益支出做了分析,并对受贿后款物的公务公益支出数额如何运用扣除法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某微信群里,众网友以爱心红包形式为一名癌症患者捐赠.不料,一名网友却将多个“爱心红包”抢走拒还,引发诸多网友不满.那么这种抢红包的行为从法律上该如何界定?此外,在即将问世的我国首部慈善法,对于相关行为是否会做出规范?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进行的爱心捐赠活动是否受法律保护?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和清华大学相关法律专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着手制订《募捐法》最近,民政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民政部门将对募捐活动严加规范,并已着手制订《募捐法》。为了保证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能够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对于捐赠物资、钱款的发放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程序。所有捐赠款物均实行逐级下拨,由各级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字会出具收据。受益人在接收捐赠款物后,须履行签字手续。发放结果一律发榜公布,由地方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  相似文献   

7.
善款使用如何做到人尽放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受到极大震撼,期望以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去援助那些家园破碎的同胞。在各地公民的生活圈里,几乎找不到没捐过款的人。随着捐赠款物分批投入救灾,善款使用的透明和公平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不少捐款人在将自己的爱心捐出去的时候,心里都会不由得闪出一个担心,  相似文献   

8.
唐澎涛 《中国监察》2008,(12):23-23
5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民政部纪检组、监察局派人参加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到四川实地检查中央下拨救灾款和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检查内容包括: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登记、拨付和管理情况,检查接收手续是否完备、账目是否清楚、拨付是否规范、内部监督制度是否健全;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相似文献   

9.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由原刑法第126条修改而来,修改后的刑法将其归入侵犯财产罪中.刑法将挪用特定款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于保护公共财产,保证这些特定款物的正确合理使用,防止有关人员挪用挥霍这些款物,完善其刑事责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言 《公民与法治》2008,(5):28-28,29,30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付出你的真情,献上善款送上爱心,捐助慈善公益事业,慷慨回馈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然而,当你在慷慨解囊、奉献善举的时候可曾想过,虽然捐赠是好事,但纠纷也要防。  相似文献   

11.
非公益性捐赠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使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产生诸多争议和问题,如非公益性捐赠的法律性质争议问题,捐赠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模糊问题,捐赠财产的使用及捐赠余额归属不清问题等,解决这些争议和问题需要在私法上修改现行《合同法》,将非公益性捐赠行为的性质予以统一,同时在公法上修改现行《公益事业捐赠法》,将非公益性捐赠行为引发的社会问题予以规范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 为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对扶贫、慈善事业捐赠物资的进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捐赠作为一种以公益事业和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日益增多.但同时,由于对捐赠法律性质的争论不休,由捐赠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捐赠人的捐赠热情,侵害了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未对捐赠行为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理论上对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也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的处理也不尽一致.鉴于对捐赠法律性质的认定将直接决定对捐赠问题的法律适用,故本文探讨一下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4.
王博 《法制与经济》2009,(16):42-42,44
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广大群众基于爱心对家庭困难的人进行医疗捐赠,当捐赠目的实现以后还有财产剩余,剩余财产应当如何处理?或者当捐赠目的实现已经不可能时,捐赠财产又应当何去何从?本文将结合社会实际探讨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捐赠剩余的法律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捐赠是以特定人为受益人的捐赠行为 ,其有别于受益人为不特定人的公益捐赠 ,因而无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捐赠中因为捐赠事项不存在或消灭都可能出现捐赠剩余 ,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 ,对社会捐赠剩余的归属必须从法律上加以分析和定性 ,以对社会捐赠剩余的处置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及时拨出大量救灾资金和物资,各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也捐赠了大批款物。灾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及时制定了关于严明纪律加强抗洪救灾款物管理发放的有关规定,并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救灾款物的管理、发放工作,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和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湖南省落实“五查五看”湖南省及受灾地、市、…  相似文献   

17.
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爱心汇聚、踊跃捐款。截至4月27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收到社会捐赠款物5.66亿元。根据计划,中国红十字会紧急采购2000万元的粮食、油、卫生用品,用于援助受灾群众。这是芦山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笔大额现金开支。而此时的中国红十字会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其能否科学、公  相似文献   

18.
5月24日,率团访问四川的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向媒体回应援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被拆一事。他强调,港方将收回援建学校的200万港元,并将其回拨到特区政府设立的四川重建基金,四川方面表示尊重港方决定。有人说,捐出去的款物就像泼出去的水,这话有些偏颇,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捐赠人"捐赠后不管"的现象。在现实中,捐赠人因对捐赠款物的用途不满等原因而将其主动收回的概率极低,几近于零,很多人或许根本就没有产生过能收回捐赠款物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仅仅以数额较大来反映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进而构成盗窃罪,并排除了盗窃数额虽然较小,而实际上社会危害性却很大的情况,这是不科学的。任何犯罪的本质特征都是行为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有的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小的案件,其社会危害性却很大,甚至超过了一些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主要有五个类型:盗窃数额较小,但造成严重后果的;盗窃救灾抢险等款物数额较小,引起公愤的;盗窃外国的外交官员及他官方代表团成员的数额较小的款物,造成恶劣影响的;盗窃党费、团费、会费,或为公益事业募捐款物,数额较小,引起群众强烈义愤的;将盗窃数额较小的公  相似文献   

20.
基层检察院接待量最大的无疑是村民的上访,而村民上访反映的大多是村干部的经济问题。200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作了立法解释,规定了农村干部“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范围,主要有救灾抢险等救济款物的管理、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等七项受政府委托的工作,村干部在管理期间若发生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由检察机关查处,其他则由公安机关管辖。这使农村干部经济犯罪主体的认定有了法律依据,但同时也给控申举报接待工作带来新问题。比如如何从群众的简单举报中确定主体从而区分管辖权、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