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神     
门神文/图葛磊在我国古代,各路神仙人都有庙宇,例如玉皇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庙等等,但也有没有庙宇的神仙,门神就是其中一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挺然屹立在千家万户的门扉上,历经沧桑,威风凛凛。所谓门神,是指张贴或绘制在门上的神灵形象,是“守门之神”,...  相似文献   

2.
我之所以自不量力妄谈学习,主要是有感于近日听到的一句顺口溜。那是我的一位朋友从党校学习归来,问他这次学习定有不少收获?他笑笑说,收获是有的,党校给了我一个"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办办事"的好机会。对此我不禁惊愕,感到有必要说上两句。  相似文献   

3.
厄瓜多尔纪行北京李颖息厄瓜多尔新赤道纪念碑。碑顶地球仪南北正中有一条白线与碑身东西面台阶的白红线相连,这就是赤道线。图为作者两脚跨着赤道线踏在南北半球上摄影留念。我久已渴望访问厄瓜多尔,直到我参与该国的新闻报道工作25年后,才有机会踏上赤道之国的国土...  相似文献   

4.
门神     
在我国古代,各路神仙大都有庙宇,例如玉皇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庙等等,但也有没有庙宇的神仙,门神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威风凛凛屹立在千家万户的门扉上,历经沧桑,依然如故。所谓门神,是指张贴或绘制在门上的神灵形象,是“之神”,主要任务是驱鬼避邪,保护门户。门神在我国民间流传历史之久,种类之多,在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原始社会,人们只是“巢居”、“穴居”,没有房屋这风避雨。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人们逐渐学会了造房子,并由群居发展到各立门户,房屋不但可以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扰,而且…  相似文献   

5.
刘膺镒 《传承》2010,(13):62-63
过去北京有很多庙会,有节日开放的,也有平时开放的。春节开放的主要是厂甸、白云观、财神庙、大钟寺、黄寺、东岳庙等,平时开放的也有很多,如每月逢一、二、十五、十六开放东岳庙;逢  相似文献   

6.
据老北京说,旧时火神庙遍布区、县、乡、镇,多至十七处。我想,这可能由于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大量使用易燃的木材、席箔、油麻、老漆之类。防火能力极弱,稍一不慎,就会酿成火灾;京城水系又不发达,远水不解近渴,连紫禁城里都不得不在宫殿的门前,设置硕大的储水铜缸,以备不时之需;而老百姓居住的狭窄胡同,有的连车轿都难通行,一旦发生火警,根本驰救不及,只好任火势蔓延,烧光为止:所以人们才不得不求神拜佛,祈求神佑平安。于是,北京人对火神格外敬畏,拜祭这位红脸神仙的庙宇也就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很愿意成为您长久而永恒的知心朋友.不在乎我们之间有多大的年龄差距,不在乎我们之间有没有见面的机会,心灵相通已经为这种友谊架构了一座七色彩虹似的桥梁. 从目前来看,我还真算是位身心基本没大毛病的人.尚能吃、尚能睡,即便缺不了小药、也还能锻炼身子骨儿迈开腿.再说句热乎儿的话:我是一直很敬重很关注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群.只要我能帮上啥忙儿,我特心甘情愿,绝不含糊.  相似文献   

8.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干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9.
李动 《人民公安》2007,(22):29-31
平凡是金,正是因为他做了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赢得了如此崇高的荣誉。在上海市曹家渡姚西小区,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德宝,  相似文献   

10.
筷子的比喻     
郭海滨 《人民公安》2008,(17):60-60
我们一家3口坐在一起吃饭。女儿突然来了一句“你们两个倒好.西安去了,九寨淘去了。我爸连北京、犬连都去过了,而我,哼,才去过武都!”女儿那时8岁多点。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她这个年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丸其是受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对小小的成县甚至武都已经放不到眼里了。  相似文献   

11.
有句流传盛广的顺口溜,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顺口溜辛辣地揭露了某些单位某些领导的用人奥秘。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行也行”的干部确实不少。尤其是对于那些”行也不行”的干部的遭遇实属太冤枉。 “功高撼主”说。你在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埋头工作,靠艰苦奋斗取得收获,靠呕心沥血有了政  相似文献   

12.
中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富了,中国也才真正富了。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资料表明,199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31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2%。同时,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消费中注入了竞争意识和信息意识、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等高层次的追求。书香飘农家“烟香、酒香、不如书香。”这是流传在湖北宜昌农村的一句俗语,从中可以看出当地农民对书的喜爱。枝城市农民程启木劳动致富以后,建起一个藏书5000多册的图书室,敞开大门让乡亲们借阅,但有一个条件;还书时写一篇读书心得。农民为什么热衷于读书,有句顺口溜…  相似文献   

13.
李漠 《小康》2008,(8):27-30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仅这一句顺口溜,就不知牵扯出多少郁积在"老北京"们内心深处对前门浓重而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一桌饭一头牛,一部小车一幢楼”——这是广为民间流传讥讽官僚奢侈的一句顺口溜。有谁知道,官员们屁股底下的“一幢楼”价值几何呢? 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5.
北京新视线     
《小康》2017,(13)
<正>"未来30年,首都向南!"曾几何时,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宁要北城一张床,不要南城一间房。"然而,从前两年开始,另一句流行语开始流行——"全北京向南看"。向南看哪儿?那就是大兴。不可否认,今天,大兴已经成为北京,甚至整个京津冀城市发展的新主角。伴随着新机场的逐渐落成、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提速,以及雄安新区的诞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16.
佛缘     
在僧居佛寺的北京,城里城外有名有姓的寺庙加起来有840多座,吃斋说禅的善男信女越来越多,面对香火日盛的庙宇,总觉自己与佛无缘。 记得在中央电视台的咖啡厅,雪纯对我说,世界上有两座圣城,一个是耶路撒冷,一个是拉萨,只要一走进这两座城市,都会闻到神味儿。 尽管佛缘太浅,但偏偏在藏历四月这个被称为萨嘎达瓦的佛月来到西藏,这可是事前毫无准备的。越过唐古拉山,头一天到拉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气候一下子把本来就晕乎乎的我弄得飘飘然。拉萨的老城区到处是香火缭绕的玛尼堆,经文贝叶悬于树枝宛如垂缨,红红绿绿的让我想起世俗的美丽。顶礼膜拜的藏民手持酥油,摩肩接踵地向寺庙走去。恍惚的我便不知深浅地独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句老话:「人过中年万事休」,而我的人生却是从四十岁后才真正开始的。近几年,除工作之外,在美国出版了我用英文撰写的两本书,在国内也出版了几本我编译的书,此外还为海内外报刊写了不少文章。记得前些年曾有人给我看过「手相」,说我「大器晚成」。当然,这不过是一种玩笑罢了。了解我底细的人都知道,我今天能够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一些成绩,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九五一年搬到北京。  相似文献   

18.
罗鸣 《福建通讯》2001,(4):46-46
这是笔者在社会调查中、听到的几句顺口溜,“溜”出的乃是新形势下干部考察任用中的新警世良言。  相似文献   

19.
小巷鲜汤     
二十多年前,一位同事新婚。当晚,我们一帮人到他的住处“闹洞房”。洞房设在县机关办公楼的第三层,就那么一间房子,一应家具陈设都很简单。我想了四句顺口溜,让一对新人做一个小节目:请他俩手挽手,肩并肩,在房中绕圈圈,绕一圈,我说一句词。前三句忘了,最后一句是“从此少吃牛肉汤”。  相似文献   

20.
少年时,听祖父谈及:“济南府学、历城县学都有龙门碑,相传为‘仙笔’,是府、县文明的征兆。”后读志书,这才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此碑即于石上刻“龙门”二字,草书,二字连为一体,笔画雄健而缠绵,结构巧妙,取其鲤鱼跳龙门,蕴含祥瑞之意,以激励文士一心向学,期望府、州及县科举考试多出人才。如兖州、济南、夏津及泰安等地皆有此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