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國繪畫史上,肖像畫在漢(前二○六——公元二二○年)、唐(六一八——九○七年)就已流行,元(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明(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以後逐漸走下坡路。到了上世紀末、本世紀的清末,人物畫就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新中國成立後,人物画有了起色,但其中肖像畫的發展却非常緩慢。十年動亂以後,在肖像畫的園地里仍然顯得寂寞,它遠遠比不上山水、花鳥和流行的牧歌式人物畫、仕女畫。當然,說它寂寞,並不等於說沒有人问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文聯副主席、蘇州市工藝職工大學教師劉振夏,就是孜孜不倦地長期從事中國畫肖  相似文献   

2.
提起西施,人們不僅會聯想到風光如畫、馳名海內外的杭州西子湖,喜愛文學的朋友們,還會吟誦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至於人們由西施會回憶起那個膾炙人口的“吳越春秋”的歷史故事、想到當代傑出話劇《膽劍篇》、《吳王金戈越王劍》,以及陶朱公即范蠡的那段傳奇,就更不在話下了。  相似文献   

3.
年近七十的姜恩慈先生是位出手不凡的盆景藝術家。他製作的梅樁盆景,風格獨特,古樸自然?痪们霸诤贾輸H辦的第二屆梅花臘梅展覽中,他送展的數十件臘梅古樁盆景,令衆多的賞梅者留連讚嘆。結果,他有多件作品獲獎,其中“奔”獲銀獎,“龍潛”、“穩”獲銅獎;他本人也獲中國梅花臘梅協會所頒的“個人貢獻獎”。盆景藝術在中國歷史悠久。它以植物、山石、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加工,集中在盆內,達到“縮龍成寸”、“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素有“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的美譽。  相似文献   

4.
中華梅文化是個大課題。在此只選歷史上詠梅詩詞及有關韵事數例略加介紹,作為探討梅文化的一個嘗試。抛梅求愛歌《詩經》是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編成的民歌大全,其中颇多以梅為題材者。如《召南·摽有梅》篇,就是古雍州、梁州一帶梅林中少女抛梅(子)求愛的情歌。其詞曰:摽有梅,其實七兮!  相似文献   

5.
‘雙清樓’是畫家王仲清、吳性清伉儷在上海的畫室。男主人王仲清已年屆花甲,现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連環畫研究會理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家,是當今中國畫壇上享有盛譽的工筆畫家之一。他是四川成都人,曾就讀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系。他的畫熔中西書法於一爐,功力深厚,格調清新,雅俗共赏,受到各階層人们的喜爱。如他爲魯迅先生的名著《離婚》,《風波》所畫的插圖;工筆人物畫《霓裳羽衣舞》;膾灸人口的《阿詩瑪》等等。山水畫《武夷山》曾在香港舉辦的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展覽上展出。他的一幅《傳絹圖》,傳神地勾勒出中國著名古典小說《紅楼夢》中女主人公林黛玉與婢女晴雯‘兩般门第,一樣苦恼’的内涵。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爲之叫絕,以詩讚畫:‘如若心事壓千钧,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一份阿里古格王朝遺址文物考察報告和一張照片擺在了我的案頭。古格王朝是公元十一世紀至十七世紀的西藏阿里地方政權z址中有三百米高的土山崖,依勢疊起的風化古堡、迷宮、暗道、窑洞和寺院,還有被世界譽爲“古格畫派”的壁畫藝術……它們統統屹立在中國西藏最西部?挝迩滓陨系陌⒗锏貐^。那裹最新統計的人口約爲五點五萬,而總共三十六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有大片的無人區。西藏,阿里,古格王國,這對我來說,太陌生,太神秘而又具有吸引力了。我當時是北京中國美術報的一名編輯。這一發現調動起我對阿里的巨大藝術衝動妒俏议_  相似文献   

7.
曾兩次去拜訪青年畫家宋有才,雖然還是在那間小畫室兼客廳,雖然還是見他那平易、端莊、緘默的神情,但迎面牆上懸掛的新作《日夜白梅》却使小屋增發出一層新的光輝。那構思的奇特,綫條的流暢,韵味的濃烈,將梅幹蒼勁古樸的神力、梅枝俏麗多姿的嫵媚、花朶純净高潔的情調與清柔似水的月光融爲一體,如詩似夢,好一個“暗香浮動日黃昏”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湘繡     
湘繡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十九世紀末長沙出現了第一家自製自銷的繡坊後,逐漸在國内外獲得聲譽。其题材起初以日用品為主,後增加了繪畫等。湘繡强調針法和畫面布局;構圖和  相似文献   

9.
* 最長的詩:我國藏族的民間長篇敍事詩《格薩爾王傳》,除去散文部份不算,單史詩部份就有一百五十萬行,這是最長的詩了。這一部以民間說唱形式來歌頌英雄的詩篇,創始於公元十一世紀。 * 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宋朝宋慈(一一八六——一二四九年)在一二四七年編成《洗冤集錄》五卷,比一六○二年意大利人菲德里所寫的西方第一部法醫學專著早三百五十多年。 * 最早的茶葉專著:唐朝陸羽(七三三——八○四年)著作的《茶經》,全書三卷,分十篇,論述了我國種茶的歷史,介紹了茶樹的產地、  相似文献   

10.
‘你看,這是一幅來自台灣的彩照。’七十五歲的老畫家潘懋勛對記者說。照片上,有一對身穿結婚禮服的青年,背景是一幅中堂畫,竹花並茂,幾隻剛出殼的小鷄簇擁在母鷄周圍,題款是‘團圓’。這對新人仰慕潘先生大作,輾轉託人求畫,先生贈此幅中堂。舉行婚禮時,他們特意於畫前合影,寄贈潘老致謝。丹青繪彩橋 潘懋勛治藝垂六十餘載,中西畫、書法、篆刻俱佳,國畫猶擅長魚、馬、鶴。他曾先後執教十校,桃李滿天下,有許多同窗故舊和門  相似文献   

11.
黃乃裳是清代晚期的維新志士,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人。本世紀初,他曾三次率領福州十邑鄉親南抵沙撈越詩巫拓荒,創建了‘新福州’,因而被後人敬稱為‘港主’。詩巫現有‘黄乃裳路’,並豎有黄氏的銅像。他的故鄉是福建省閩清縣坂東鎮湖頭村,原稱六都湖峯。不久前筆者專程訪問了这里。  相似文献   

12.
中國名酒“五粮液”,產於素有“名酒之鄉”稱號的四川省宜賓市。宜賓坐落在長江上游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滙處。這里氣候溫和,水質清洌。早在唐宋時期,當時被稱為“戎州”的宜賓就採用五穀雜糧釀酒。公元七六六年,唐代大詩人杜甫從岷江泛舟東下经宜賓,曾寫下“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詩句讚誉宜賓酒。北宋詩人、書法家黄庭堅在《荔枝綠頌》中讚“荔枝綠”酒,“王墙東之美酒,得妙用於三物……每傾家以繼  相似文献   

13.
漫畫是時代的產物,它總是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的,如果我們重視十九世紀歐洲的戈雅和杜米埃的貢獻,那麼我國許多諷刺畫家在反帝、反封建以及大革命年代裹的功績,同樣也是不可磨滅的。近幾年在北京,每年葉淺予總要召集三十年代的漫畫作者聚會一次。於今我們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把中國漫畫家在抗日烽火中的經歷紀錄下來,在中國漫畫史上留下有意義的一頁,是我們這些老人的樂趣,也是我們的責任。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國主義併吞中華的兇燄愈演愈烈。全國人民抗日情緒日益高漲。在中國漫畫的發源地上海,編輯《時代漫畫》月刊的魯少飛、王敦慶與《獨立漫畫》月刊的編輯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七○一——七六二年)是中國的偉大詩人。凡是讀過唐詩的人大概都能背誦出李白的幾句詩或幾首詩,足見其流傳之廣和影響之大。筆者在本刊去年第十二期介紹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時說過,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我們已經欣賞過杜甫的詩,現在接着來欣賞李白的七言絕句《黄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以見這兩位詩人的不同風格。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先世為隴西成紀人。李白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今四川  相似文献   

15.
在中國,能以技藝宨L被人稱呼,說明這個人在這一方面的造詣已達到相當高深的程度。“泥人張”正是十九世紀中期以來中國老百姓對天津宨T以泥塑為藝的張氏家族的褒稱。關於這個家族的泥塑技藝,在民間有“袖裹揑人,神情畢肖;暗中摸索,塑像如生”的傳言陨瞄L畫馬的中國大畫家徐悲鴻(一八九五——一九五三年)也有如是評論:“色雅而簡,至其比例之精確,骨骼之肯定,與其傳神之微妙,據我在北方  相似文献   

16.
敦煌壁畫     
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的敦煌石窟,是舉世聞名的古代藝術寶庫谟谐汕先f精美的塑像和壁畫,生動形象地反映了中國四世紀至十四世紀的社會生活以及中外友好交往痪虐似吣晡逶露?郵電部發行《敦煌壁畫》(第一組:四世紀北凉、北魏時期的作品)特種郵票一套,共四枚。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號上,我刊報道了泥塑家鄭于鶴,並刊登了他的一組泥塑作品。在這之前的二十餘年泥塑创作中,他着力刻畫的是以我國各族兒童爲题材的作品,同時也塑造了不少成年人的生動形象,如教一群娃娃讀書的鄉村女教师(組塑),開動電瓶車的清潔工,  相似文献   

18.
我國嶺南畫派,始基於清末廣東名家居古泉氏。高劍父、陳樹人先生,均古泉高弟,其後劍父、奇峯兄弟及陳樹人先生留學日本,得以接觸東、西洋畫法,因以其渾厚之中國畫基礎,參照東、西新法,遂創爲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畫之新風。其始曰‘折衷派’,然國人均以‘嶺南畫派’稱之,以其發源於辛亥革命策源地之廣東故也。嶺南畫派以最早吸收外來技法使中國畫面目一新震動當時。今二高弟子若方人定、關山月、黎雄才等,均有聲國際,而趙  相似文献   

19.
鼻煙壺     
鼻煙壺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始見於十七世紀中葉,是盛放鼻煙的孲闷髅蟆1菬焿氐莫毜窖u造藝術在於它的內畫:將畫筆伸入髮簪粗細的壺內繪畫書文,而且一律反面落筆,正面顯像。因此,它一直是人們樂於收藏的袖珍藝術品。圖中鼻煙壺爲中国著名鼻煙壺內畫大師王習三的作品之一,畫面爲兒童嬉師舞。  相似文献   

20.
四月初,江南的梅花已經過了盛花期。一位耄耋老者却不顧年邁路遙,從台灣經香港趕到江蘇無錫的梅園探梅來了蒙盱痘\飄零的梅林中,老人彷彿又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年輕時代。這熟悉的山、熟悉的園、熟悉的梅花、熟悉的鄕音……不就是朝思暮想的故鄕嗎?不就是曾激勵自己孜孜以求六十餘年、奮筆揣摹作畫做人的故鄕之梅嗎?故園重遊,老人興奮得不能自己,他默默地唸叨着:“到家了,到家了。這香雪海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