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他是那么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我真是很气愤他到底得罪了谁!”2010年11月30日,刚探视完连胜文的国民党“立委”邱毅心痛地走出台大医院?离11月26日的枪击事件过去近一周,在邱毅看来,连胜文的病情恢复并没有外界媒体描述得那么好:国民党荣誉主席之子连胜文,究竟是谁要杀害他?这是台湾“五都”选举后所留下的最大谜团。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2日,在一场国民党“反对废统大游行”中,连胜文一到场就立即被媒体重重包围,马英九还未到场时,连胜文是人气最旺的政治明星。不过,以连胜文从政仅半年的时间来看,其政治能量似大部分继承自父亲连战的累积。  相似文献   

3.
假设你来自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可能被扔到北京,可能被扔到安徽,还可能被扔到西藏。如果让你来设计高考招生制度,会怎么设计? 这种假设,是哲学家罗尔斯的发明。他在《正义论》里提出“无知之幕”的概念——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时,就会尽量把事情处理公平。  相似文献   

4.
松林 《党建文汇》2010,(3):52-52
曾经在中关村一家电子产品店里看到过一个男孩,大约18岁吧,看到我经过,很温柔地喊我“姐姐”,又将我引至店中,倒水给我。我看一眼店内不多的相机样品,打算转上一圈儿便找理由走人。转至一款相机前时,我问:“能给我介绍一下这款的:功能吗?”他忽然就红了脸,低声地朝我道歉:“对不起,姐姐,我是新来的,还不太懂,您先坐下,我们很专业的同事马上就过来为您讲解,好吗?”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记载,曾子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传不习乎?”老师教导如何去做人做事,自己真正去实践了没有?这里曾子所谈的学问看起来不是专门指“学问”,因为他不仅是指书本知识,而且还指个人修养,指的是如何把儒家的学说变成实际行动,从做人做事体现出来,这可能是最难的。当然,曾子所谓的学问只达到个人的程度还是不够的,应当扩充到社会上、从政上,变成学问的“…  相似文献   

6.
罚站和罚款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4):67-67
我家小孩的作文《惩罚》上写道:“今天我的作业家长没签字,被罚站了,不过,和我一块站的还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是对自己的字太自信,就给自己签了字,以为老师发现不了,结果老师站在他面前问“是谁签的?”他就发起抖来,老师像幽灵一样绕着他转了几圈,他就招了。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创建平安大道”一样,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是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的。  相似文献   

8.
世声     
《党课》2010,(11):124-124
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一身肌肉和力气的青少年,给人扛大包来钱最快;读书不仅挣不到钱,还会倒贴钱进去。如果你是位负责任的父母,有个16岁的壮实儿子,你是让他扛大包呢,还是让他读书呢?  相似文献   

9.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这个事在网友申引起了反思。他们也比较赞同。有一个叫“知之甚少”网友说,报纸上把这个事情说得一片大好,他认为没有这么简单,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了就能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吗?我们老百姓可不可以百分之百支持它?苟欣文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1.
伤心的结局     
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男孩在路旁嚎啕大哭,他问这孩子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我刚才不小心丢了十块钱。”那人见他哭得如此难过,就从口袋中掏出十元钱送给这个男孩。可是没想到那个小孩哭得更加伤心。那人大惑不解,就问小孩:“我刚才不是已经给你十块钱了吗,为什么还哭呢?”小男孩回答:“假如我不丢掉那十块钱,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块了。”故事短短,启迪深远。是的,如果一个人被贪婪主宰了自己的心灵,等待他的只能是“伤心的结局”。没有得到时贪婪者是“伤心”的。贪婪者手伸得老长,一味向着这个世界索取。当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相似文献   

12.
周莲娣  蓝芳  袁丽 《求贤》2014,(5):34-37
采访孙鹤时,他给记者的感觉像一个“文化人”,谈中国的传统文化、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谈中医中药的机理特点、也谈自己的人生与追求,所谈观点不乏卓识远见。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这天,他看到了一个算命的。于是,他就叫那人给算一下。他刚把那个梦说完,那个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反问道:“梦见棺材怎么是一个好梦呢?”那个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那…  相似文献   

14.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的政治理论家胡乔木在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他曾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则赞誉他是“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刘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九十岁,我希望做两件事:一是完成对主席50年代政治活动的回忆录的写作;二是重写一部完整的中共党史著作。”可病魔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带着对未竟事业深深的遗憾离夫了。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同志要求子女是很严格的。1964年夏季,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刘少奇同志写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给她买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秘书感到很为难。他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从未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对他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既“管”又”放”,对立统一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6.
“创新障碍”讨论在提出的时候就有争议:“这是个不知道谈过多少回的老问题,还会说出什么新意?”“问题谁都明白,关键在于行动,光讨论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7.
王勉  胡星 《党建文汇》2005,(12):30-30
不久前卸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相似文献   

18.
梁芷珊 《廉政瞭望》2011,(16):33-33
上司或老板总是这样的,你想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这些事情,你不需要对我讲,你去做就成了。”当然你不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你为什么不请示?自作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有一种预感,70多岁的朝鲜族老太太崔顺姬一天内去了两次医院,想要见见导诊员谷而雄,可两次都没见到。第二天一早,她又来到医院,这回终于见到了。她把谷丽雄拉到亮处,细细地端详,还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问:“昨天你病了?背我累的?”“不是,昨天我去市里开会了。”谷丽雄说着,就蹲下了:“来,我背你去打针。”两个月来,患癌症晚期的崔老太太每次来看病,都是谷丽雄背着她上二楼、三楼。“不,今天我不打针,就是来看看你。”谷丽雄像往常一样把老人送出医院大门,扶上了三轮车。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苹果,塞给谷丽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