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青问题引起了复出中国政坛 不久的邓小平的高度关注 知青问题几乎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由于其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一直是个悬而来决的老大难问题。1976年2月,继李庆霖事件后毛泽东再次在一份反映知青问题的信上批示:“知青问题,宜专题研究,先作准备,然后开一次会,给予解决。”可是,直到他老人家逝世,也未“解决”。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谈到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时说:“社会上议论很多,四不满意是我讲的。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国务院直接分管知青工作的副总理陈永贵说:“知青工作很复杂,我们几个副总理一提起这事就头疼。”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知礼报恩的民族,感恩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大到党和国家的恩情,中到社会、师友的恩情,小到家庭、父母的恩情,都需要我们去感恩、去报答。而说到感恩,我有着发自内心的体会。面积排位国内第六、世界第七的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是京津地区谈之色变的沙尘暴源头之一。1969年10月,我来到这里的察哈尔右翼前旗白海子村插队。环境的恶劣和劳作的艰苦,让我们这些知青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冬季零下30多度时,女知青洗完头没等干就睡着了,结果转天早上头发被冻在炕上。一年冬天,村里知青招工的招工、探亲的探亲,就剩我一个了。  相似文献   

3.
正都说穷日子难过,我从不怀疑这种说法。我过过穷日子。在做知青的时节,常用盐水拌饭吃。那样的夜,非常非常的漫长。知青中的坏孩子说,谁和我去偷老乡的鸡?好孩子们不由自主,纷纷起立。最好的模范知青不起立,小声说:"我不去……我在家里烧开水吧。"坏孩子是真小人,好孩子是伪君子。很惭愧,我是留在家里烧过开水的。不过不是我要求烧开水,而  相似文献   

4.
我叫罗福明,是新津县安西镇党委书记。我是2000年9月23日,从新津邓双镇的镇长调到安西镇担任党委书记的。到安西工作还不到两年时间,农民朋友就把我的名字喊成了“罗富民”,说我是“富民书记”,这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农村工作的体会和心里话摆一摆。我是农民的儿子,是新津的首批知青,在农村基层工作了30多年,先后在5个乡镇担任过企办室主任、副乡(镇)长、  相似文献   

5.
梅桑榆 《唯实》2000,(1):68-69
在一次文友的聚会上,当大家谈到过去的知青生活时,一位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的女诗人问我:“桑榆先生,你们的知青生活是否很‘田园’,很浪漫?”我对这位小姐的问题只能付之一笑。因为要想让她对知青生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知需费多少口舌,我没有这个兴趣,也不愿费这个精力。但她天真的发问使我想到,人们不但可能对距今久远的历史茫然无知,而且可能对距今不远的历史茫然无知。历史就像一出戏剧,当剧终幕落之后,迟到的观众,只能听别人简介剧情的大概,至于别人的简介与剧情是否相符,他不得而知。更有一些连剧情的大概也不想了解…  相似文献   

6.
黄春平 《新湘评论》2014,(18):60-61
落成于1996年9月的"知青阁",耸立在炎陵县城西湘山之巅,这是全国第一座知青纪念建筑。作为一名在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多名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七千知青入炎陵"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毛泽东主席1968年底所作的"最高指示"。因此,很多人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8年,而"炎陵县在1963年就开始接受城里知青"插队落户",从炎陵知青阁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刘时雨说。  相似文献   

7.
赖声川 《求贤》2010,(6):29-29
记得某个下午,我坐在尼泊尔寺庙的楼梯上。雨水把整个寺庙广场弄得泥泞不堪.我们在地上铺砖块做走道。一位朋友边抱怨边踏着砖块走来。她走到我面前,以一种极为不耐烦的态度环顾四周,然后说:“真恶心!如果我掉进这些脏水里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题诗遇险记     
准确地说,不是为了打草,而是为了吟诗,才使我们几十名知青陷入了危险的处境,当然,罪魁祸首是我。 那知青农场位于青海新疆交界处的大草原上,时在1969年,当时我官拜农场知青排排长,手下男男女女四十几号人。 我排任务是打回猪草喂猪,打草的地点在几十里外。我每天早上带我的兵挤上两辆大卡车,在草原  相似文献   

9.
龚铁鹰 《党课》2012,(24):103-105
一个国家的独特风情总是令人难忘。尼泊尔选拔敬奉“活女神”就是这种独特的风情。也怪我孤陋寡闻,对尼泊尔这桩奇异之事以前竟然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党史纵横》2004,(11):32-32
2004.11党史纵横“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对于在那个特殊岁月里当过知青的人来说,这首歌恐怕为很多人所熟悉。这首歌原名叫做《我的家乡》,又名《南京知青之歌》。它的作者是南京人,而且就是当年的知青,他的名字叫任毅。1968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那天,南京五中的一批学生坐着卡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江浦县插队落户,任毅所在的生产队正好是公社所在地,于是他们这个知青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公社知青聚…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 "送你一束沙枣花,塔里木来安家。" 这是20世纪60年代每位上海支边知青都会吟唱的两首歌曲中的歌词。上海支边知青拜别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天山南北,屯垦、戍边、安家。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身,贡献了他们的聪明和才智。  相似文献   

12.
风雨纪检情     
参加工作29年来,我当过知青,任过生产队长;当了干部.任过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当了警察,担任了政工科副科长、监察室主任,现任局纪委书记。近三年来,我因工作业绩突出,连续两年被遂宁市公安局评为优秀民警,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作为公安战线上的纪检干部,我有说不尽,道不完的酸甜苦辣。这里,仅撷取我工作中几朵小小浪花,奉献给关心、支持、爱护公安纪检工作的人们及读者,我要告诉人们:我们纪检干部同样是有情有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正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四川经济社会罩上了一层阴影,也为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带来了新的背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迅速掀起在"文革"初期,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氛围中要"推倒重来"。但是,从上到下都坚持知青上山下乡的方向。可以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末,古老王国尼泊尔向国王贾南德拉说了再见。去年12月28日晚,尼泊尔议长亲笔签署了临时宪法修正案,大声宣布尼泊尔将成为"联邦民主共和国",标志着这个君主制国家真正"走向共和"。  相似文献   

15.
自尊     
陈兆安 《党课》2006,(6):85-86
关于自尊,我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和非常深刻的体会。那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知青下放,由于我腿脚有残疾被照顾留城。于是,我揣着那张照顾证,开始为找工作而四处奔走。  相似文献   

16.
孙慕天 《奋斗》2001,(3):4-4
我是一名在黑龙江工作了近40年的大学教师,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年.度过了一个最开放的春节。全国各地人士成集龙江.甚至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不顾年老体衰和长逢跋涉之苦.一定要看看新龙江,亲朋聚首,主要话题就是黑龙江的变化。俗话说,旁观者清.他们从与外省的比较中做出的评论.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作为忠实的读者,我愿借贵报一角.谈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7.
去年的8月21日,十几位北京插队知青,回到他们魂牵梦绕30年的东邑乡台东村。他们看到幢幢新房掩映林间,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里,乡亲们穿着漂亮的服饰。在热情洋溢的欢迎仪式上,知青代表郭在平感慨地说:“30年这块土地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知青们紧...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19):62-62
我的一个同学,考上公务员不到两年,就因为工作失误受到处分。他听说我也要考公务员后极力劝阻,说在机关工作太压抑,没自由,稍不谨慎就会出错受处分。我想问,国家对公务员违纪处分都有哪些规定?——读者吴昊  相似文献   

19.
石金焕 《世纪桥》2015,(12):89-90
知青文学的"读者群体"不同于其他文学现象,因其取材的特殊性,知青文学受到了知青群体与非知青群体的共同关注,这种关注助推了知青文学及亚文学现象的出现。基于这种特性,本文指出知青文学研究应跳出就文本谈文本的窠臼,从"读者接受"角度对知青文学进行研究不仅能填补学界研究的空白,而且还有利于知青文学社会价值及文化意义的发掘。  相似文献   

20.
那一盏灯     
毛磊 《党建文汇》2008,(1):51-51
35岁时,医生说,车祸导致我颅腔内的淤血压迫视神经失明,如果血肿消除,就可以恢复视力。住院期间,孤独与恐惧让我格外地思念丈夫与孩子们。直到有一天,护士通知我将有一位新病友与我做伴——琼。这个声音甜美的姑娘,时刻关注着我的心情。漫漫长夜里,她常常为我唱起圣歌。她说:“芭芭拉,暗夜沉闷漆黑。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看得见那盏心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