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年的年底,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我们乘车去伦敦希斯罗机场。熟悉的街市,熟悉的公路,当郊区满眼的绿草地出现的时候,我知道,机场快到了。多少次,在英国工作的几年中,我走在这条路上,去迎接祖国来访的亲人,  相似文献   

2.
婚礼是在星期日举行.早晨8点,我拿上请柬和摄像机,和小宁一起驱车去了首都阿克拉郊区,七拐八拐.到了稍微偏远的一个有点像乡镇的地方.在一个只搭起主体结构的二层楼的一楼,很多人已经在载歌载舞了!  相似文献   

3.
题记:儿子的幼儿园里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在幼儿园每月一次的新闻信息里,老师们加进了这么一小篇感人的文章,让家长们了解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我也是有幸去了"意大利"的人,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荷兰"的风景一定不比"意大利"逊色,我也祝愿天下所有不能去"意大利"的人们,好好欣赏"荷兰"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林中有兰     
周莹 《新青年》2014,(5):12-13
兰花的气质,像从宋词中走出来的美女,婉约、清秀,但不薄凉。隔着朦朦胧胧的时光,笑看美女的面容,犹如兰花般高雅明亮。蜗居城市的日子,每年春天,朋友都会约我去郊区的山野外看桃花和梨花。桃花灿烂、明媚、张扬,梨花洁白、妖娆、妩媚,在我眼中,桃花和梨花,都比不上兰花。兰花朴素、端庄、清香,是我最痴爱的花卉。  相似文献   

5.
我的唐山缘     
小时候我家住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中国城,只要有人从中国来或回中国去,父母总会说某某从"唐山"来了,或某某"转唐山"去了。因此,从我懂事起,就知道在华侨心目中,"唐山"是祖国的代名词。后来,我真的回到了"唐山",才从地理课里知道祖国真  相似文献   

6.
女儿让我到朝阳区去给她取《往来港澳通行证》,怕我弄不清楚取证方位,嘴里连续蹦出了几个词:"麦子店"、"女人街"、"莱太花卉市场"、"霄云路霄云里南街"……女儿蹦出的这几个词充分撩拨起了我久蕴不散的情怀,调动了我前往效力的积极性——只因那里是我在  相似文献   

7.
米汤汤 《新青年》2008,(6):42-43
一 下班回到家,屋子里静悄悄的.我习惯性地叫了一声里里,没人应答.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连忙去推夏里里的房门.  相似文献   

8.
同事去了一趟青岛,回来不住地说那海蟹是如何如何的好吃,仿佛天下第一美味儿似的。我忍不住笑了,因为海蟹终归不如河蟹。吃河蟹须得自己亲手去捉,并自己动手做了吃,才最有滋味。我说:"那种情趣,要比酒店里强得多啊。"  相似文献   

9.
客家人     
正"客家人"这个词汇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在电视中、书籍中都见过这个称呼,它似乎是广东、福建沿海一代华侨的代名词,客家人下南洋,我了解的客家人也就仅此而已。客家人对我来说又是陌生的,客家人是怎么形成的?他们的文化生活又是怎样的?我一概不知。1月15日,北京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作家去广东梅州采风,在去之前,我在电脑中查了梅州一下,了解了一些情况,得知是客家人居住的中心,俗称  相似文献   

10.
夜半敲门声     
紧张的期末考试一结束,晚上寝室里就像炸开的油锅,暑假外出旅行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最后,在我的提议和游说下,大家决定去我家乡的海岛拾贝、垂钓、野营,还可以自己烧烤海鲜吃. "旅游团"迅速发展到二十多人,还把年轻的物理老师张老师也拉上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先遣队员,我义不容辞地提前出发,先去联系宿营地.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随着北京作协内蒙古采风团来到额尔古纳的。正是八月中旬,北京正是暑热难耐时,但内蒙古却颇感清爽。正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沿途的城市、镇乡苏木,或悬挂或张贴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标语,这在自治区里真是个大事哩。穆司机带领我们来到海拉尔郊区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中的"海拉尔日军要塞  相似文献   

12.
马德 《新青年》2006,(11):33
认识他,是在两年前的冬天. 那是个周末,我和同事到一家叫"浴泰"的澡堂子去洗澡."浴泰"是一家小澡堂子,洗澡5元,搓澡5元,10块钱就可以洗一个熨帖的澡,我们经常去.那天,一个身量稍微瘦削的人,在雾气迷朦中探头进来,问,哪位大哥要搓澡?我在澡盆中一举手,高声应了一声,"我".  相似文献   

13.
艾美丽 《新青年》2007,(5):9-10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个暴君,我已经有小男生的尊严了,他还当着来喊我去玩的漂亮女孩子,在庭院里把我追得鸡飞狗跳,满地狼藉。看他巴掌恶狠狠落下来了,我便"哧溜"一下奋力逃走,也不管落了空的他,在身后怎样咬牙切齿,对我实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叫绝望过客] 宋博高中毕业,便来到了多伦多.住在姨妈家在郊区的一座小房子里.离学校很近,和一个叫莫里的老头合租.他日日起得很早,轻手轻脚去上学,怕影响了莫里休息.  相似文献   

15.
剩女最危险     
有一女子米,急切地给我电邮,赤手空拳问我:"我该不该去见他?"  相似文献   

16.
阿瞳 《新青年》2006,(12):48-49
1. 从小学到高中,周晓明一直和我在一个班,属于形影不离的那种朋友.记得报考志愿那会儿,我们都报了北大.之所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全是周晓明的主意.他在报考之前和我提起过,他爸爸要他报考北大中文系,随后这小子怂恿我也投奔祖国的心脏.我问他,有什么好处吗?他"嘿嘿"一笑说,去吧,我们可以天天去看升国旗.  相似文献   

17.
其实,我对于"家园"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我甚至很少使用"家园"这个词。我的祖籍广东、出生地杭州、19岁离家去北大荒下乡、27岁到哈尔滨上学、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京定居,20年中三次搬家——如此四处游走漂泊,早已淡薄了传统意义上"家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该那个男孩上场了,该他上场当着熟悉的同学和陌生的家长的面,去讲述自己的理想.在他之前,已经有同学说:"我长大要做一名律师"、"我长大要当精算师"、"我长大要当联合国的同声翻译家"……每个理想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男孩忽然胆怯了,因为他的理想与他们有些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春节感怀     
正春节过去了,心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唉,又老了一岁!我都有点儿害怕过年了,小时候我是那么地盼望过年!时间就像一条长河,无声无息地流着。你盼望也罢,害怕也罢,来的终归来了,去的终归去了。记得姑姑过50岁生日的时候,曾骄傲地对我说:"咱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如今,我也快50岁了,怎么就没有那种骄傲的感觉呢?记得从前在驾校学车的时候,一个小姑娘喊我:"大爷,请往旁边让一让!"我吃了一惊,我有那么老么?!  相似文献   

20.
雨探宏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上了车,雨中的宏村,渐行渐远." 原没打算去宏村. 我是去婺源的,半途突然被导游告之,可以游宏村. 红村?恕我孤陋寡闻,乍听之下,我把宏村听成红村了.我立即展开想象,村子里一定有穿红衣裳的村姑,打扮得像船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