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川弟 《政策瞭望》2014,(11):42-4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新要求。社区、社团、社工“三社”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但同时又面临着力量不足、资源不够、活力不强、负担过重等问题。如何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联动发展,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平湖市在“三社联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湖北省的疫后社区社会心理,"五社联动"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框架,其核心内容是探索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要素在社区中与"两委"如何联动,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作为"五社联动"的焦点内容之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厘清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是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社区乃至基层社会治理的。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武汉市在疫情防控及后疫情时代社区治理中,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公益慈善资源的作用,构建"五社联动"服务模式。依托"阿里公益·五社一心·爱满江城"等项目,武汉市动员社区组织,引入慈善资金支持,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和提供立体化、专业化、全过程的专业服务,为服务对象赋权增能,帮助其摆脱生活和情绪困境,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一、"五社联动"的主要特点"五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五社联动"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家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治理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治理上。在此背景下,L社区试行“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文章以湖北省荆州市L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五社联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从中提炼实践经验,分析“五社联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逐一提出解决策略,促进“五社联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及时沉淀社区抗疫经验,湖北省民政厅抓住疫情期间浮现的两股显著社会力量?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引入社会慈善资金在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同期开展"五社联动"特色社区治理机制研究。历经一年,"五社联动"在社区的实践初具成效,"五社联动"作为一种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社区治理机制在全国有了初步的版本。  相似文献   

6.
乡村建设是攸关民族与国家命运,一百多年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多次证明了这一价值判断.城乡二元结构下的资源流动,诱使乡村结构呈现“空心化”态势,村庄“空心化”的治理危机正在侵蚀和动摇我国社会的根基.目前,村落“空心化”主要表现在村庄政治有行政组织无公共权威;村庄经济有财政账务无现金资源;村庄文化有形式输入无实体培育;村庄发展有惠农政策无联动人才等四大窘相.因此,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级合作组织,引进乡村技术人才,构建多中心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需要对接外部资本并使其有序发挥作用。本研究借鉴组织变革理论,基于一个营商环境形塑的典型村庄Z村的考察,构建“破冰-变革-稳固”治理过程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在推动基层治理变革过程中形塑营商环境的过程及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资源向村庄聚合的有利外部环境下,村庄可以通过三个机制实现营商环境优化:可信机制形塑营商制度环境,专业化机制塑造营商服务环境,可见性机制培育营商人文环境。研究还发现,通过创建村民内生性组织,可以创造性地提升村民组织化程度;以“阶梯式”多重组织信任交叠,可以持续降低资本入乡交易成本。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社会力量嵌入基层治理变革,并推动乡村营商环境形塑的逻辑与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医养社联动服务和复合型社工人才机制将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县级多数地区三级医养社结合仍面临较大的阻力和诸多困难,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影响,政府支持养老社工人才建设和购买医养社服务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国企、民企等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社结合的积极性和力度远远不够。加快研究医养社联动  相似文献   

9.
王学梦 《学习与实践》2023,(10):101-111
街道社工站是透视政社分权化改革与互动关系的一个新型窗口。对S区14个街道社工站治权逻辑的调查发现,复合型街道社工站正在成为基层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总体呈现出居间治理的组织结构和行动框架。在这一结构中,站长仅具有行政委托人意义,副站长扮演了亦官亦民的“居间人”角色,社会服务机构则是直接服务代理人。上述三种角色沿着“行政-半行政半专业-专业”方向延展,具有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成员资格的身份双重性和行动模型的“一轴多元”性特征。复合型街道社工站发挥了“资源”聚宝盆、供需“中转站”、组织“孵化器”和准入“防火墙”的“居间”功能,其比较性制度优势在于通过国家建构与社会进化的复合驱动,自外而内推动了党群工作与社会工作的通约,促成了行政与社会的治权平衡,从而提升了社会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0.
乡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将外源性资源与内生性动力聚合转换,促进乡村“新内源式发展”。返乡青年具备专业多元、思维创新、文化素质水平高等优势,应抓住当下青年回乡创业的社会契机,使返乡青年精英成为链接外源资源与内生动力的关键性角色。本文以湖南M自然村为个案分析,探究青年精英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庄形成新内源发展态势的背景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精英在熟人社会中带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内生性动力在村庄内部激发凝聚,依托专业优势倒逼政府外源性资源投入,以提升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使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资源进行双向反馈互动;青年精英成立村社组织、制定行动策略,重塑动能形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事件搭接多元治理主体、助推乡村自治、孕育新兴产业,为乡村新内源式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即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和谐社区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如何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近日笔者到有关社区调研,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滨州市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动力、抱团合力、内在活力和品牌张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1万余个,构建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创新机制,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动力。创新“1357N”机制:“1”即突出党建引领,“3”即搭建孵化、服务、赋能三个平台,“5”即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7”即实现平台建设规范化、服务职能清晰化、服务手段智能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项目清单化、服务人才专业化、服务质量品牌化,“N”即提供孵化培育、项目研发、人才建设、志愿服务等N类服务。通过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了社区社会组织办公分散、资源匮乏、信息不对称、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为抚平疫情给武汉留下的伤痛,自2020年5月以来,湖北省民政厅在民政部的支持下开展"五社联动"项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50余个,发展社区志愿者8400余人,系列心理疏导服务受益人群达156.8万人次;——湖南省在建设基层社工站(室)的同时,促进"五社联动"机制建设,打造了一批品牌服务项目;——内蒙古、浙江、河北等省区相继出台推动"五社联动"建设相关政策举措;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各地"五社联动"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系列成果,也很快得到政策层面的回应。2021年7月,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在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五社”联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五社”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一)构建一个平台,实行“五社联动”。一是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五社联动”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2013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民发[2013]178号)提出"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推动以"三社联动"为内容的社区合作治理新模式。"三社联动"是指在社区服务领域中,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为基础,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的平台功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社工人才的支撑力量,努力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吴淑珩 《中国民政》2012,(10):54-54
江苏省连云港市以社工为核心,以社团为抓手,推动社区内各类组织之间、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各种社会力量之间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创新和实践“三社联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探索创新"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以社会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治理机制理清了各自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激发了内在活力,集聚了各方力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效能,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发展已迈入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发展转型期,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重塑乡村公共性、激活村庄内生发展动力已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话题。通过对村级治理能力的分解,研究指出当前羸弱的村级公共治理能力无力应对功利化、趋利性的底层行为逻辑,是加剧村庄公共性供给张力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以村庄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村级治理共同体背后蕴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公共治理逻辑,通过提高村级公共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由“非均衡型”的分利秩序向“认同、参与、动员”的包容共享型村庄内生发展转换。因此,建议以利益共享为导向构建村级治理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庄动员能力;以熟人社会为中介吸纳乡村精英、现代乡贤参与村庄公共治理,强化权威性社会认同,激发村庄参与能力;推动村级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乡村共建,激活村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以来,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以兴乐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社区与社工人员重组、合署办公、联动工作、协同互助,推进"两社合一",有效提升了社区行政效能,实现了"1+12"的效果,对其他地区的社区治理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两社合一"的实践探索依托网格单元,实行两社一体。2015年,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