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本文主要评介新制度主义的欧洲一体化理论。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的三大流派之一,新制度主义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来考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本文探讨了新制度主义一体化理论的渊源,介绍了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以及社会学制度主义三大分支。然后,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分析、评价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贡献与不足。本文认为,欧洲一体化理论中新制度主义的介入,填补了新功能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之间的理论空间,为欧盟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欧元区债务危机不但意味着金融和经济危机,更衍生了欧盟的社会和政治合法性危机。欧洲央行和欧洲理事会推出的反危机措施虽然收到抵抗危机与稳定欧元区之效,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欧盟经济治理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却在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损害了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合法性,更刺激了欧洲一体化三种模式之间博弈的激烈化。在对欧元区债务危机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欧洲央行推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和"公共部门购买计划"先后接受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和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在初步裁决机制中,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主要关注欧洲央行上述计划的货币政策属性及其与"禁止货币融资"条款的一致性,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审查则立足于德国《基本法》的民主原则。两个法院两种不同的司法判决逻辑背后事实上是两种一体化模式的竞争:欧洲央行和欧洲理事会构成的"欧盟经济政府"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以及德国联邦议会和联邦政府所代表的"民主的、主权的成员国"的有限一体化模式。面对反危机措施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造成的欧盟民主与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提出了有关财政经济政策一体化与推动民主合法性重心向欧盟层面转移的民主联邦主义模式主张。201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与欧委会主席选举将成为三种模式的博弈之战,其结果也将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路标。  相似文献   

3.
战后发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 ,如何对欧盟政治体制的本质进行界定仍是学界进行探讨并尚未定论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欧盟政体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欧盟一体化政策领域和政策介入程度、欧盟政策过程的性质、欧盟国家主权让渡的程度、欧盟机构设置及欧盟国际法主体地位。基于这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文章认为 ,欧洲联盟是一个以超国家性质为主要特征的、超国家与政府间性质并存的、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 ,或准联邦实体。在本世纪中期 ,某种意义上的欧洲合众国有可能显现较为完整的形态 ,并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中国等国共同发挥世界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洲认同的形成是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体化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成员国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处理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欧盟一直存在超国家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多元主义三种不同的观点。超国家主义认为欧洲认同必然取代民族认同;国家中心主义则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对欧洲认同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多元主义则宣扬欧洲认同和民族认同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观点。对欧盟公民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国家主义的观点仍然得到许多民众的支持,但是多元主义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一种民族认同+欧洲认同的多元主义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欧盟民众所接受,这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德两国曾是千年世仇,却在战后逐渐成功实现了和解。民族国家层面上法德两国的战后政策,区域层面上欧洲一体化事业与法德和解相携互促,以及体系层面上的推动因素与压力,共同诠释了法德从仇视走向和解的进程与原因。  相似文献   

6.
德法对欧洲一体化目标之争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外长菲舍尔 2 0 0 0年 5月 12日关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的演讲在欧盟各国、尤其是法国引起很大争论 ,德国总统及总理在 2 0 0 1年 4月又先后就此表态从而进一步挑起争论。本文在概述这场争论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原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1989年政局剧变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开始了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转型进程。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后,它们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转型特征。历史传统、政治精英和"回归欧洲"等因素决定和影响了它们的转型路径和转型绩效。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经历了更为曲折和艰难的转型道路,但随着政治精英更能利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促进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它在转型的后半程取得显著进展,不仅与捷克会合于欧洲-大西洋结构中,而且缩短了与捷克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挪威曾两次拒绝加入欧盟,它是研究疑欧主义的一个重要案例。通过对挪威的政党疑欧主义、大众疑欧主义以及欧洲政策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独特的"挪威现象"。经济因素、民族认同和独特的民主传统是挪威人拒绝欧盟的主要原因。政治和社会中强大的疑欧主义使得1994年之后的挪威历届政府在欧洲问题上裹足不前,挪威入盟需更待时机。  相似文献   

9.
傅聪 《欧洲研究》2005,23(4):101-111
《欧盟宪法条约》经过近一年的谈判终于在布鲁塞尔政府间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欧洲联盟宪法化揭开了新的篇章。本文从欧洲一体化演进中的宪法化进展、《欧盟宪法条约》的现实意义及欧洲联盟宪法化的最终指向三个方面,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对学界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欧盟宪法条约》是欧洲一体化棋局中的关键步骤,既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的妥协,欧洲宪政在宪法主义和政府间主义的张力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  相似文献   

10.
福利社团主义曾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德国福利社团的游说活动。福利社团主义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自由市场逻辑之间的冲突,使得"欧洲化"在一方面威胁到了德国福利社团在国内的独特法律地位,另一方面也弱化了福利社团主义对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限制作用。为了全面理解"欧洲化"对德国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复杂影响,需要扩展"欧洲化"研究中关于"适应性压力"的分析框架,以包含政治层面的适应问题和自下而上的变革机制。根据欧盟治理的形态和目标、福利社团针对欧盟的政治战略以及该战略对它们在国内政治中的游说行为的影响,可以将德国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进攻阶段和"双向现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欧洲和国际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主任安德鲁·莫劳夫奇克(AndrewMoravcsik)教授于去年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做了题为“欧盟宪法的本质”的学术演讲。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代表人物,莫劳夫奇克教授主要从自由政府间主义出发,对去年6月份欧盟理事会所通过的新的《欧盟宪法条约》草案作了自己的、也可以说是美国式的解读。至今,他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制宪和欧盟政体的本质仍然颇具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20-30年代,有一批俄侨知识分子务实面对苏维埃化了的俄罗斯,力图重建关于俄罗斯帝国——苏维埃国家之认知,因而出现了欧亚主义运动。以特鲁别茨柯依为代表的欧亚主义思想家们,并非在海外闭门造车,而是立足于复杂的历史经纬,具体论述了欧化治理方式的不合时宜性,包括俄罗斯文化和欧洲文化之差别、俄罗斯东正教与欧洲基督教之不同、俄国地理位置的跨欧亚性等。他们还以此来证明苏维埃制度的合法性,肯定其终止欧化进程的必要性和意义。俄侨知识分子的构成复杂,关于欧亚主义的相关论述也充满了矛盾。数十年间,欧亚主义思潮在苏俄境内默默无闻,可是在后苏联时代,随着白银时代和俄侨文化遗产的再发现,以及俄国融入欧洲的过程困难重重,它却在俄联邦各阶层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瑞士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欧盟的双边主义战略。它不寻求欧盟成员资格,而是集中发展部门性的双边关系。瑞士的欧洲政策来源于其特殊的国内政治环境,力图在不受歧视地进入欧洲市场与国内疑欧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反对之间保持平衡。尽管如此,瑞士独特的欧洲化依然得到了发展,这使瑞士部分地融入欧洲。然而,在欧债危机时期,瑞士国内爆发了抵制欧洲化运动和反移民运动,这些都使瑞欧关系陷入困境。未来瑞士的欧洲政策将努力修补严重受损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曾一度影响西德对外关系、特别是与东欧邻国关系的"哈尔斯坦主义"(1955-1970年)一直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它在战后重建欧洲和平与安全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波恩政府坚持这一原则时,阿登纳及其幕僚是否考虑到他们有限的能力与影响?实际上,由于在外交实践中陷入困境,"哈尔斯坦主义"到1963年就开始失去意义。将"哈尔斯坦主义"置于整个西德外交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哈尔斯坦主义"不仅未能实现西德外交的预期目标,而且也反映出德国人在外交理念上的传统风格,即在对现实政治目标的追求中带有焦躁与鲁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对欧洲一体化的形成、进程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文章认为,欧洲一体化引领的地区一体化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阶段。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充斥着多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最为突出的是国家与超国家、扩大与深化两个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6.
张生祥 《德国研究》2006,21(1):26-31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的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的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贺之杲 《欧洲研究》2023,(5):119-145+175-176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关注的进程之一。它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既重构了欧洲国家间关系,也使得欧盟成为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欧洲一体化研究不仅获得政治学、经济学乃至法学等学科的滋养,也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增添了新的动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和未来走向仍是欧洲研究的关注重点。学界不仅分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动力和欧盟制度建设,而且对欧盟的未来予以展望。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呈现多向多速的发展态势,欧洲一体化的叙事也从线性、单一逻辑转向多元、复杂逻辑,兼具历史导向的叙事和未来驱动的叙事、议题主导的叙事和国别主导的叙事。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是由多种动力、多元主体和多重逻辑合力推动。面对西方主导的欧洲一体化研究的多重叙事,中国视角可为欧洲乃至全球其他区域的一体化研究提供议题设置、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知识供给,用自主知识体系推动有意义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8.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郇庆治 《欧洲研究》2005,23(6):67-80
无论从议会政治实力还是选举支持稳定性方面来看,瑞典和芬兰绿党都是北欧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绿党。但是,对其欧洲一体化立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内在一致的、欧洲一体化政策上的“欧洲怀疑主义”,而是在明显地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北欧绿党欧洲一体化政策异质化发展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绿党生态主义的“绿色欧洲观”在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过程中几乎必然发生的战略选择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它的生态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在国内政治舞台上所正在发生的过程一样。二是北欧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到90年代中期基本结束的民族国家利益重新界定与建构过程的客观结果,使得这一在自然地理和政治传统上曾经相对均质的区域国家间有了更多的异质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冷战后欧洲和世界安全局势的挑战,德国对其联邦国防军进行了改革,主要是调整联邦国防军结构,由过去的专守领土防御和集体防御,转变为一支以能力为导向的国际干预力量。联邦国防军的转型对于欧盟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欧盟防务一体化建设和北约新战略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大西洋两岸关系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其转型过程中,联邦国防军遇到两个重大难题:义务兵制的存废问题和国防预算不足。联邦国防军转型若要取得成功,必须尽快消除这两个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