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2.
明月话中秋     
正看到市场上摆放的各色各样的月饼,啊……又快过中秋节了!想起月亮悄悄爬上柳梢,透过窗棂,洒下满屋子清辉,心里是那个美呀!又是到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水流淌,清风暗送秋波,遥望苍穹,星疏月明,油然而生"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愁绪,也自然生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透过窗,看一轮明月如盘似玉,倾洒着柔美的银辉,似母亲温柔的目光,抚慰着一个思乡的孩子,这样的夜晚又会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久  相似文献   

3.
常钦 《党建文汇》2005,(10):27-27
针对眼下如火如荼的“中秋申遗”,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此举大可不必。他说,过节过的就是文化和精神内涵,而不是外在形式。“中秋申遗”,如果只在乎一个外在的名,而不去对它的精神内核去挖掘和提倡,即使申请下来也是不完整的。“中秋节本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不能因为它只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才是宝贵的。”冯骥才认为,传统节日是我们自己的认可,这是最重要的,并不是人家说好了,它才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3,(9):48-48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相似文献   

5.
<正>早上上班后已经十点了,办公室还就我一个人,打电话问同事方知今天是中秋节,自个哑然失笑。又是一年中秋节,生活在大西北,远离故乡、亲人和朋友,难免有几分相思,有几分惆怅。月到中秋分外明,且把问候遥相寄。的确,中秋!风清月明,银蟾光满,一壶清茗,一道月饼,敞摊心扉,柔情回溢。中秋!小河与大海相思,旷野与天空互唤,草木与阳光相依,星星与月亮相悦。中秋!更是漂泊异乡,相思无限,梦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4,(9):63-63
逢节必令,狠刹歪风。 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当商家纷纷投放广告预热中秋礼品市场之际,中纪委整治中秋送礼风的大幕已经拉开。8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宣布将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狠刹公款送礼的举措密集出台,“逢节必令”渐成中国官场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前夕,一个以“奥运&#183;中秋”为主题的党员支部学习大会在网上举行,暂居在全国9省和旅居国外的20多名退休党员教师通过QQ群视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湖北省汉川一中党组老年支部举办的一次特殊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江淮》2011,(9)
中秋节的由来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  相似文献   

9.
正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  相似文献   

10.
中秋琐忆     
陈刚 《党课》2012,(19):103-104
妈妈说今年中秋回来过节吧,家里添了个小人儿。我说“嗯”。 小人儿是弟弟的儿子,前几日回家见了,头发乌乌的。一人说像弟弟,另外的一人又说像弟妹,他俩听到都会乐呵呵的,爸妈也甚是开心……因而想到自己小的时候,想到了那些难忘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11.
情系沙乡的老县长侍明祥,张兆宏“月到中秋更明亮,人逢喜事精神爽。”1993年的中秋节这天,地处沙海中的民勤县政府大院内,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片喜庆景象。成千上万的沙乡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此参加民勤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陈云樵先生的赠书仪式。在喧天的锣...  相似文献   

12.
中秋记忆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每至中秋,皓月如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思亲之情涌上心头。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中秋秋,皓天空如明月,心头。悲欢离缺,此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常是人们表达相思之情的佳句。"的词句,常是人们佳句  相似文献   

13.
他乡明月     
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其实,他乡的月亮也很明媚,只是感受有所不同。那是我们在瑞士学习培训的第4个周末。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过后,终于盼来了星期六,又适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就像夜空中那薄雾萦绕的明月,如梦如缕、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4.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在分组讨论中央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报告的过程中,转移支付问题再次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贺铿委员苦笑着说:“大量资金掌握在中央部门手中,又是分散掌握,出现重复交叉、资金浪费,出现‘跑部钱进’等现象是很自然的。”成思危副委员长笑言:“我曾经说过,中秋节前北京堵车很严重,都是送月饼的,什么时候中秋节前北京不堵车了,我们的政府可能就好多了。”很显然,这些送月饼的,很有一部分是给“财神爷们”进贡的,此现象折射出我国财政工作某些机制的病痛,应该引起决策者和监管审计部门的…  相似文献   

15.
浓浓的亲情     
带着“拾金”梦,怀揣远离亲人的思乡情结,6000多名“拾花妹”已成为今年一二五团三秋拾花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柳沟人则以朴质的情怀,炽热的心胸,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了一曲异乡的浓浓亲情。 中秋节特殊的礼物 9月18日(中秋节)下午8点多钟,在九连的一块棉田地头,刚过称的拾花工把连长罗光耀围在中间,他正在拿着自己的手机:“别挤,别挤,一个一个地打。”“喂,咱家里秋季庄稼收了没有?你和孩子都好着哩吧?我在这挺好,已经拾了2200多公斤了。”打完电话的河南太康县拾花工焦美荣兴奋地说:“兵团的干部真好,让我们用连长的手机给家里人说说话。”  相似文献   

16.
文翟 《新湘评论》2012,(2):16-17
庐山赏月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  相似文献   

17.
文翟 《学习导报》2012,(2):16-17
庐山赏月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  相似文献   

18.
中秋节这天晚上,杨正森躺在牢狱内的床板上,透过窗户望着悬挂在苍穹的明月,回想去年中秋节的晚上,他与心中的恋人巧珍坐在葡萄架下相拥着赏月叙情的美辰良宵,联想眼下因犯绑架罪坐牢失去自由的日日夜夜,品味着自酿的苦酒,禁不住凄然泪下,脑子里不断闪现出自己走上...  相似文献   

19.
月是故乡明     
<正>又是一年金秋九月,接到好友打来的电话:"我们这儿的桂花开了,好香啊!中秋节又快到了。"不禁心头一怔:是啊,桂花开了,中秋节也快到了。印象中,中秋之美是定格在儿时的记忆中的,因为只有小时候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才能够悉数到齐,围坐桌前,吃月饼,赏月,聊天。月光洒满静谧的院落,母亲将院中枣树上红彤彤的枣儿摘下洗净,摆到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时候,家中没有电视,却充满欢声笑语;那时候,饭桌上没有山珍  相似文献   

20.
《红岩春秋》2013,(1):7-7
2012年9月29日的弗吉尼亚夜空,看不到月亮。中秋前夕,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政务参赞查立友夜访考察团驻地,团长周勇、副团长谭大辉等人向他汇报了工作。30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这天晚上,查立友又携夫人从华盛顿赶到加州考察团驻地,带来月饼,与我们共贺国庆中秋双重节庆。40岁出头的查立友,西服笔挺,普通话口齿清楚,英语标准流利。作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政务参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