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26):3-3
中央政治局通过四大改革方案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关于央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方案提出,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形成央企高管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2.
趋势     
<正>薪酬央企负责人"薪"动,引领国企高管薪酬制度规范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将于2015年1月正式拉开帷幕。改革将调整高管薪酬结构,对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国企高管薪酬体系做出有益尝试。央企高管"薪"动为国企高管薪酬规范化开拓了道路,也将为建立、健全与时俱进的国企人员全面管理体系和国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4年8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作为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重要内容,央企负责人降薪不仅意味着国资国企改革又迈出了一大步,更为关键的是,这也将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多元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带来深远影响。 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已被社会诟病已久。根据中国经济研究院"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排行榜"统计,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中有259位董事长,年报披露从上市公司中拿年薪的83位董事长2013年平均年薪为84.63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第一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这次改革,涉及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金融、铁路等19家企业,被业内称为"有一锤定音之效"。国企高管薪酬显著偏高,多年来颇受诟病。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平均薪酬水平为76.3万元,而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是其大约2~3倍。动辄年薪上千万,是社会其他企业职工薪酬的几十、上百倍,无论于国企内部而言,还是于国民来说,都有欠公平。  相似文献   

5.
中央企业负责人是肩负国家战略目标的国有企业代理人,对其有效激励关系到中央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目标实施。2009年"限薪令"使央企负责人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导致央企负责人更加注重政治晋升而使个人目标与企业最优发展目标产生偏移。2016年起开始实施的任期考核制度,丰富了薪酬激励的时间构成,却没有本质上改变央企负责人的激励结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央企负责人薪酬的公平调节问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施央企负责人股权激励措施是解决薪酬分配公平与激励效率矛盾的出口之一。股权激励可以作为任期激励的主要部分,根据企业所在行业和定位进行差异化路径选择。在央企负责人股权激励实施细节中,应注重激励的长期性与协调性、分类细化并加强外部监管,避免道德风险引发的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6.
唐钧 《同舟共进》2014,(11):28-28
近来,央企薪酬改革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媒体披露了一些很具体的“薪改方案”,说“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还有更具体的,说中石油等年薪超百万的将降到36万~60万元,中石化等年薪近百万的将降到30万~60万元,国有银行高管年薪将告别百万。但是,对于降薪的评价,也有一些另类的声音,譬如“薪酬削减70%可能性不大”“最终方案会很复杂”,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视点     
正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不得定位为城市地标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通知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应做到庄重、朴素、经济、适用和资源节约,不得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央企负责人基本年薪不超职工薪水2倍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近日下发到中央企业。方案规定,央企负责人基本年薪按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确定。  相似文献   

8.
深化改革的犁头,已开始触及国企高管及公务员的薪酬问题。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改革决策。其中,关于央企高管薪酬制度、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改革方案以及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的制度,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现代领导》2014,(10):7-7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在内的72家央企的负责人正面临大幅降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说:“改革后多数中爽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邱小平介绍,这一改革的适用范围确定为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包括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9,(6):58-59
多年来,央企高管收入问题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据国资委披露,2004年~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和47.8万元、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09年9月初称,2008年,央企有1500亿元的年增长利润,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的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左右,有媒体报道。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2008年创下了1200万年薪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捕风捉影     
央企一把手拟实行市场化选聘 日前,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国企高管的市场化选聘比例。这意味着央企、国企的“一把手”将更多地从市场中产生,同时将国企高管薪酬与其选聘方式挂钩,即政府任命的由政府定价,市场选拔的由市场定价。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金融风暴以来,受美国政府托管的企业开始对高管限薪,继而我国政府也开始对央属大型企业的高管限薪,最近又接连下发了薪酬管理的指导文件和政策。那么,央企高管薪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究竟该如何为其定薪?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1,(21):9-11
近期央企曝出的“丑闻”,多集中在薪酬发放、福利待遇、职务消费等方面。梳理近期有关央企的新闻报道及17家央企审计公告,摘选出四类引发公众关注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解读,并提出治疗这四类“病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华每日电讯》7月14日刊登余丰慧的文章说,针对目前坊间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三套房贷放开”、“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等房产地产市场热点问题,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12日分别做出回应。住建部有关负责人12日表示,下一阶段,住建部将督促各地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叶薇 《现代领导》2014,(10):6-7
央企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部分企业亏损,但高管照样拿高薪:有的企业业绩相近、净利润差不多,董事长年薪相差高达200多万元;按照公开数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董事长的年薪均超百万元……多年来.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垄断性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薪酬待遇较高,但效率不高,群众意见比较大,改革呼声高。  相似文献   

16.
近期“负面新闻”层出不穷,17家央企审计公告披露诸多问题,央企身陷焦虑和困惑。上个月,审计署发布17家央企审计公告,从违规薪酬到纳税问题,从乱发福利到经营不善,均被查出数十项问题。在此之前,中石化广东公司曝出“天价酒”事件,中石化云南公司曝出乱发奖金事件,国家电网安徽公司曝出违规配公车及集资建房事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学者,孟晓苏热衷于公共政策的研究和讨论。与学院派理论专家不同,做过政府官员与央企董事长的他,既擅长从宏观角度洞悉中国经济走势,又长于实战决策运作。这样的经验和背景使他成为经济界特别是房地产界屈指可数的权威人物。孟晓苏的履历非同一般。他曾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的秘书、国务院直属部门负责人、央企负责人,叱咤政商两界。不仅如此,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学术上也有着很高造诣。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成为了希望之地,产生了无数传奇人物。孟晓苏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朱四倍 《乡音》2011,(7):23-23
近日,审计署披露17家央企存在多项违规问题,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国资委高度重视此次审计中,央企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资委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并不断增强透明度,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央企监督,打造"阳光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美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和过于倚重期权激励所带来的会计舞弊等问题,还是中国企业高管激励不足所导致的“59岁现象”及高管团队出走等问题,都表明了高管激励的重要性和难度。尤其平安保险高管由2007年度6600余万元的巨额年薪到如今的“零薪酬”更是引发了频频热议。究竟该如何看待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及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视点扫描     
保监会:国企高管薪酬不能高得脱离国情近日,中国保监会主席怒斥国有保险公司高管薪酬过高的畸形现象,称未来将有明确标准出台,并指出:保监会将会同人事部,对国有保险公司高管薪酬进行清查,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