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取得引入瞩目的成就,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考察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问题,对了解马来西亚今后的经济发展将不无裨益。马来西亚经济属于农业型经济,耕地主要种植供出口的经济作物。1960年西马耕地面积约2,259.4千公顷,橡胶种植面积占三分之二强,当年产橡胶70万吨,占世界橡胶产量40%左右,从事橡胶生产的人达30万以上;其次是椰子,占总耕地面积的9.2%,而主要食粮大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第一个由外商投资的出口主导型电子产品生产厂始建于70年代早期,由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又称乔治市)建立。当时,槟城是主要由华人占支配性地位的、经济比较发达的自由港和马来西亚的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86,(1)
农业是马来西亚的主要产业,对社会、政治、经济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马来西亚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很快,石油产量也大幅度增加,但农业仍然是大部分马来西亚人生计的最主要来源。1970年,农业产值(包括渔、林、牧)占马国内生产总值的32%;1979年占25%,1984年占22%;预计到1990年仍达20%。1984年农业的出口收入占出口总值的21%。1979年全国劳动力的40.2%(约200万人)从事农业。预计到1990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仍占总劳动力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0,(2)
东南亚是天然气蕴藏量十分丰富的地区?印度尼西亚、文莱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它们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1987年印尼出口221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居第一位。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4%和13%,居第三和第四位(次于阿尔及利亚)。泰国的天然气生产也在不断发展。1987年,东盟国家的天然气总产量达650亿立方米(5760万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将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塑造成为一种畸形、片面发展的单一经济结构、以出口橡胶与锡作为其主要的经济基础。战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随着人造胶及其他代用品的出现与应用,天然橡胶和锡的价格不断趋跌,导致马来西亚经济的长期不稳定,1957-58年战后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严重地抑制了当时马来亚的橡胶、锡的出口,导致了经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失业人口剧增。马来亚于1957年独立后,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经济结构,政府采取了以发展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多元化战略。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发展过程先后经历…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一直面临较大的困境。由于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的强势以及邻国印尼的币值近期大幅贬值后,马来西亚国内许多强势出口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如木材、橡胶出口和信息技术等。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板材的出口价格已下跌5%~10%,板材价格仅为190美元/立方米。据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日前宣布,将2001年马来西亚GDP增长从先前预计的4%调低到2.2%。该研究所说,基于全球和马来西亚国内经济趋势,2001年马来西亚CDP将增长约2.2%,下半年经济状况将持续呆滞。为了改善经济持续低迷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东亚和东南亚圈形地带里一系列向工业化迈进的小国中,马来西亚是自行其是的一员。商品出口(许多发展中国家兴衰的关键)正在推动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十年中,马来西亚的橡胶、锡,棕榈油、木材和石油等多种产品的出口使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平均8%的实际增长率增长。今年,马来西亚很可能继续保持这个增长率,尽管世界经济已在衰退之中。不仅如此,在马来西亚繁荣的工业区,由美国和其它外国公司建立的120家电子工厂带头的新兴工业,还给它的经济增添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被誉为东南亚“第五小龙”的马来西亚仍保持着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1988—199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高达9%、8.7%、10%、8.6%、8.2%和9%,在东盟国家乃至东亚都令人刮目相看;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20美元。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按关贸总协定的排名,马来西亚已跻身于“全球19大出口国”的行列。吸引外资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之后,居全球第三名。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外贸出口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主要建立在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型加工工业上,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锡、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石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深受农、矿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80年代初,由于西方经济衰退,使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马来西亚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工业化运动,大力发展制造业,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促进产品多样化。并把外资的50%用来发展制造业,尤其重视发展制造业中的“龙头”产业——电子工业。从电子工业的崛起可以窥视马来西亚制造业发展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开始大规模在东南亚投资,首先,台资主要集中在泰国,自1989年以来,台商在泰国的投资明显减少,开始转向基础设施较好的马来西亚,从1990年开始,台资更是争相涌入马来西亚,掀起一股马来西亚台商投资热。在大陆大力吸引台资的情况下,这股马来西亚台商投资热不能不令人关注。一、成因剖析 (一)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局势总的趋向缓和,各国正全力发展经济,决  相似文献   

10.
郑达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7-76,82
马来西亚华商人数众多,发展道路曲折,是海外华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马来西亚华人资本。本文就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投资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概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1985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实绩在开放经济体制下,世界的经济衰退给马来西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其结果是:马来西亚经济1984年的实际增长率为7.6%,1985年下降到5.2%。1985年这么低的经济增长率起因于:国外需求萎缩、外债利息支付增加、原油生产削减。但是,1985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远远高于东盟国家的平均增长率(2.7%)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3.6%)。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经济在经过1998年的严重衰退后快速复苏.去年经济增长率达5.4%,据马来西亚政府预测,今年马来西亚经济可望增长5.8%。分析家认为,制造业的强力复苏和增长是马来西亚经济快速复苏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棕桐油工业有着与众不同的历史。它继续沿着与马来西亚其它产品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去年,当其它各种商品的出口都下降时,棕榈油的出口收入却增加了29%。这使得棕榈油成为马来西亚占第二位的外汇来源。在马来西亚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其它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将缓慢增长,但这可由普遍增涨的价格取得补充。  相似文献   

14.
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构成马来西亚人口的主要族群。从西马人口普查来看,1947年马来族占西马人口的49.5%,华族占38.4%,印度族占10.8%,其他种族占1.3%,到1980年,上述种族人口比例发生变化,马来人口比例上升,占56%,华人占33%,印度人占10.1%,其他种族下降到0.7%。(战后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都发生很大变化,华人和印度人从认同母国转向认同当地,他们绝大部分成为马来西亚公民,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各种族就业模式和职业构成都发生一定变化,但由于各种族所处的政治背…  相似文献   

15.
东盟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口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1、良好的经济形势 70年代东盟各国(本文仅指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就70年代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来看,新加坡为9.0%、泰国为6.8%、马来西亚和印尼均为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与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恶化,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马来西亚成为台湾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之一,台资占马来西亚引进外资的第二位,在投资的带动下,双边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一、台湾对马来西亚投资概况依据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MIDA)统计,至1997年10月,台商在马来西亚投资金额累计80.1亿美元,投资件数1501件,仅次于日本,居马来西亚外人投资的第二位。台湾对马来西亚的第一宗投资案,发生于1959年,但直至80年代中期,在台湾当局严格管制下,台湾对马来西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60—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4%,1970—1980年为7.8%。1981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算)达到1819.39亿美元,其中印尼占42.5%,菲律宾与泰国分别占19.1%和18.4%,马来西亚占13.2%,新加坡占6.8%。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新加坡最高,为5045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167美元,菲律宾与泰国分别为703美元和694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4美元。  相似文献   

18.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分配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甚多,但多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加以探索。马来西亚社会财富分配则别具特色,形成马来人与华人种族之间的财富转移。自1957年独立后,马来西亚经济进入了一个纠正殖民地特性经济,发展民族经济的阶段。但不论在拉赫曼时期,还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控制马来西亚政坛的马来人执政者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发展土著马来人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图改善占人口总数46%的马来人的经济地位。而对当地占人口比重34.5%的华人的经济则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予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经济在经过1998年的严重衰退后快速复苏,去年经济增长率达5.4%。据马来西亚政府预测,今年马来西亚经济可望增长5.8%。分析家认为,制造业的强力复苏和增长是马来西亚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棕榈油以其丰富的营养、良好的保健作用和经济实惠的特点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目前棕榈油成为产量仅次于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而其贸易量则位居世界首位.1998年,世界棕榈油的价格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为每吨马币2557林吉特(约合人民币8250元).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1997/1998年度棕榈油的生产量达831.51万吨,占世界棕榈油产量的49.25%.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目前,棕榈油及其相关产品已出口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棕桐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左右.印度是马来西亚原棕油的最大进口国,1998年进口量达96万吨.巴基斯坦进口84万吨,排名第二.早在70年代,中国就开始从马来西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