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在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相关研究中,"制度"一直是相对时髦的词汇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就是一些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的规则。从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很容易想到与之相关的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理论。作为当前国际社会政治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新制度主义这一新的研究范式,既是对旧制度主义理论的跨越,又是对行为主义范式的批判。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政府进行公共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公民社会的发展。本文意在从制度界定出发,分析新制度主义的由来及理论派别,并以此为视角介绍当前我国政府决策存在问题的思考,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透过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研究我国就业制度及就业文化对青年人才成长模式的影响,使用"算计途径"、"文化途径"、"路径依赖"等概念工具,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提出针对我国当前就业制度变革的深刻启示:引导新制度创立与去除旧制度的障碍相结合;促进社会文化认知的改变,形成新的就业文化;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历史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流派的一个分支,一方面它承继了旧制度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了批判和借鉴,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特色和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它产生的知识背景,通过比较方法阐明了它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就其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做了描述,最后就它应用于中国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作为西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被称为二战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研究发展的第三次革命1,代表了政治思维活动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成果,这一研究范式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学研究继承与超越了行为主义阶段,由此进入了新制度主义研究的阶段。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新制度主义之间何以产生范式转换的内在原因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治进程中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法的社会效果的缺失或者说对"法的实质合法性"的质疑上,达成法的价值共识无疑是解决这一悖论的最好方式;制度法学的制度道德论破除了价值共识的神秘外衣,以交往、辩论的程式规范价值共识的方法值得借鉴;借用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范式"的理论作为实现法的价值共识的程序性要求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话语制度主义,顺应西方政治科学的"观念转向",把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所探讨的能动力(行动)和结构(规则)问题进行"话语转换",重新界定"观念"、"话语"、"制度"、"能动力"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力图把它确立为第四种新制度主义.话语制度主义的论题和框架被一些论者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加以解读,并分别从话语理论、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来进行分析和澄清.虽然话语制度主义没有被贴上"治理哲学"的标签,它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理论逻辑,实质上演绎了一种治理哲学.  相似文献   

7.
话语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理论丛林中的最新流派,它以观念和话语为核心分析要素,为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提供了内生性的动态视角,弥补了新制度主义其他流派倾向于静态的、均衡性制度分析的不足,并为公共行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诸多借鉴。然而,话语制度主义自身在解释力、理论适用性、理论身份独立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多学科与学说间的交流和互补对完善话语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共和主义向现代共和主义的思想转型中,休谟所具有的重要贡献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休谟认为古典共和主义思想虽然包含着一些非常有益的价值理念,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易于腐化、规模小、阶级压迫和派系纷争等弱点。为此,休谟对古典共和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方案,使得共和主义能够克服古典共和主义的局限,成为一种优于欧洲近代君主制的政治选择。休谟在西方共和主义思想的现代转型中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他的思想通过麦迪逊对美国宪法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宪政主义视野下的信访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的形式悖论及其存废之争,使信访制度的变革正处于一个紧要关口。新宪政主义具有宪政主义的一般价值,而且相对于传统宪政主义更具有实用性,应该将信访制度置身于新宪政主义的大视野中,理顺信访思维,设计出符合新宪政主义精神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组织研究与制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组织学新制度主义获得了开创性的发展,但在发展之初,以组织“同构”为代表的研究重点关注制度如何塑造组织行为,忽视了行动者对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在解释组织多样性及制度变革时表现乏力。2006年,以Lawrence和Suddaby为代表的学者整合组织学新制度主义领域散落的关于能动性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制度工作”(Institutional Work)概念,关注组织或个体在创造、维持和破坏制度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行为,弥补了本领域微观基础研究的不足,为后来者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过去十多年关于制度工作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系统介绍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前沿,通过详细分析近五年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哪些理论命题仍有待研究论证以及对我国制度建设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苏长和 《外交评论》2007,92(2):9-18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与国家理论为基础,对自由制度主义的外交理念与世界政治主张进行了研讨。文章认为,自由制度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存在理论上的渊源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合约、经济权利与国家规模的理论,对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议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文章进一步认为,自由制度主义需要进步性的改造与转化,也就是从新制度经济学中汲取养料,将合约、国家理论与世界秩序结合起来,以开辟制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欧盟具有多层面、多中心的制度体系,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富于启示的制度建设样板。在欧洲制度研究中,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研究路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将制度界定为一种正式的规则,以偏向于经济理性主义的方法分析欧盟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解释优势进一步丰富了欧洲一体化理论,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不仅推动了政治科学研究内容的更新,还进一步拓展了政治科学的研究领域,为制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制度研究的适用领域与政治学本位视角、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内在争论的焦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权力基础、新制度主义视阈下政治制度研究的整合与超越四个方面,对国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主义理论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但在基本概念、方法论、适用范围、制度变迁等方面也受到广泛的质疑与批评。作为对这些批评的回应,新制度主义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增强了其理论说服力,但这并没有解决批评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还带了不少新问题。不过总体而言,新制度主义仍是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政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宏松 《外交评论》2006,81(3):104-111
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国际组织的研究浪潮。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一些学者发现了国际组织具有不受其成员国意志掌控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和国际组织治理任务的日益增多,针对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学者们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两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了学理解析。本文对委托-代理模式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在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发生基础、行为动力和实践表现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并对两种理论视角进行了简要的比较。文章指出,委托-代理模式对国际组织的行为偏好认识不足,社会学制度主义对外部环境压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有所忽视,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需要将两种理论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16.
腐败问题是转型期国内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新制度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思路;只有制度防范、体制创新、加大反腐败的成本,才能减少腐败的机会,从根本上消除其滋生漫延。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规制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社会规制研究者们运用流行的制度主义理论探讨了规制制度设计与变迁,规制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等问题。西方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规制研究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面对新环境的挑战 ,公共行政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正寻求新的定位。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治理理论将是指导公共管理的三个主要理论 ,而行政联合将是应对挑战的新的公共行政实践。总之 ,公共行政学的这些变化使它重新找到在政治科学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权利的实证理论认为,人们能拥有权利,仅仅是自己声明之,他人尊重之,个人的权利取决于其讨价还价的能力;权利理论的唯一合理的基础,是自利个人之间的交换,权利通过自利的个人交换而产生。无权利禀赋者或者无资源者也就无权利,人们享受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争取权利的能力。权利的规范标准和一个社会的实际状况经常是不一致的,因而很难成功地实现,权利的实证理论往往更符合一个社会的现实。因而权利的实证理论应该作为任何规范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