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学习中使用的《共产党宣言》的译本,在1943年8月前,却无法具体确定,陈望道译本、华岗译本和成仿吾、徐冰译本都是有可能的。在当时的延安,成仿吾、徐冰译本是影响最大的。1943年8月后的整风学习中,广大干部学习中普遍使用的则是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博古校译本,这也是当时翻译质量最好的一个译本。  相似文献   

2.
1920年8月我国第一个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它的传播,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基础。至新中国成立,《宣言》共出版了七个中译本。《宣言》的广泛传播,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重新出版《宣言》七个版本的影印本。对于学术和理论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这部划时代巨作影响了全世界,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两个必然"的原理和共产主义基本性质的原理,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原理。虽然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鼓舞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伟大中国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创作史问题主要是围绕《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以及《共产党宣言》这"三个稿本"提出的。《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史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诞生史以及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史,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诸多关键乃至核心的问题,如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三个稿本"的作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关系问题、"三个稿本"间的关系问题、《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的研究问题以及《共产党宣言》的经典文献地位问题,等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试着给出相对合理和科学的解答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杰作。在其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前后20余年里,相继为不同文本的《宣言》补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的主旨就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既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个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世界性共产党组织的党纲,17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的思考和创造,使《宣言》文本充满批判理性与革命激情。真理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年轻的寻路者和奋斗者品味到《宣言》的"真理味道"。新中国成立后,《宣言》精神持续引领中国建设新型社会,推进革命性变革。当代中国青年学习《宣言》,不是要回到历史中去考究和照搬个别字句,关键是要把握其精神要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文本的“意义”?——对一种文本意义观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解释学理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文本“意义”观:文本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存在,它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文本的意义不是作品的原意而是读者的理解;作品的原意是不能把握的;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而是由读者赋予的,因而是历史地变动的。这种文本“意义”观是和人们的理解实践相矛盾的,在理论逻辑上也存在诸多的矛盾。文本的意义不是任何存在物,它是作品能够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本一经产生,意义不变,文本的意义能为读者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宣言》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世界和解放自身的锐利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指南。《宣言》认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因此,中国共产党现在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符合《宣言》思想的。我们可以从《宣言》中寻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共同构成了《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全球化思想,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最直接的文本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亲身体验到的全球化客观进程,是《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考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群众性理论品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和实践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汉文版《列宁选集》,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先后由莫斯科的外国工人出版局(社)和延安的解放社出版的,其母本均是6卷本的俄文版《列宁选集》;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局(社)并没有按计划完成翻译和出版工作,其剩余部分是由延安解放社完成的,但翻译虽然完成,原计划出版的20卷却因故没有全部问世,究竟实际出版了多少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国内目前不少出版物中关于延安解放社版《列宁选集》的有关资料需要纠正。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工人运动屡屡受挫,毛泽东等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及其他根据地蓬勃发展,促使共产国际改变指导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开始以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为中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的卓越才能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被认为是“有声望的领袖”。在毛泽东坚持正确主张而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时,共产国际进行了干预,要他们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同他密切合作。因此,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由四中全会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尽管这时毛泽东没有实际权力,但他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和威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文本之一。该文本的编撰,彰显了联共(布)"为政治而党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期待,其鲜明的话语艺术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俄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大众化的重要前提,而该文本独具时代特点的话语风格与话语"陷阱",则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话语构建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4.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党与民主的关系不仅是意义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决定共产党能否完成历史使命的重大实践问题。在共产党历史上,对于两者的关系,有的认识清晰却缺乏一贯性,有的认识模糊,有的认识片面、偏颇;而且,共产党的民主实践在发展民主具体形式方面也做得不够。民主是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民主是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和活动原则,民主是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源于古代中国的盛世与近代中国的衰败。中国共产党为"逐梦",领导人民用28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党艰辛探索29年,尽管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也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逐梦"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前三阶段大致应是:在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本世纪中叶以后继续奋斗,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梦"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共产主义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时,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拟定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宣言》发表16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宣言》是不断发展着的开放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指导性、系统性和开创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普遍性人类实践活动的调研古已有之。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至少有三类调研实践值得注意,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根据地或解放区的调研实践,奠定了中国调研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基础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由毛泽东提出的个人论断,在经历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的曲折历程之后,最终成为中共党内一种重要的政治话语。这一政治话语在全党的正式兴起得益于中共在调研的制度化与组织化、调研制度的实践化以及调研话语的个体内化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机制。由此,调研的政治话语成为中共党内一种极其重要的集体政治财富。  相似文献   

18.
十年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注重党自身理论的建设,自觉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等。这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党不断走向理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