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京上台后,基于俄罗斯的国力与西方相比差距较大的现实,为振兴国内经济,争取国际平等地位,拓宽大国外交空间,确定了新的“务实外交”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俄国家利益。为此,俄推出了以西方外交和欧洲事务为重点,以独联体集体力量为依托,积极向东方和亚太地区发展,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框架。但俄罗斯的新外交因实力不足等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能否取得普京所希望的成效,还要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
普京外交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俄罗斯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交形势极为被动。至1999年,俄罗斯外交跌至立国以来的最低点。普京在此危难时刻宣誓就职总统,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力图重振俄罗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经过3年来的调整和变化,普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即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以独联体为依托、平衡东西方的多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3.
普京上台后,秉承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普京的大国外交战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强国家实力,以此为基点和归宿积极推进大国外交战略;改善地缘环境,做地区强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做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在继承了其外交传统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它们反映了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变革。根据外界形势的变化和本国利益的具体驱动,俄罗斯外交的行动准则几经调整。冷战后俄罗斯外交有三个突出特点,即全方位的平衡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确保大国地位的积极外交。  相似文献   

5.
2000年在朝鲜半岛实现南北首脑会谈的大背景下.朝鲜对俄外交日趋活跃,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调整对朝政策,从而使俄朝关系获得了正常发展。俄朝关系实现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朝鲜为摆脱孤立状态开展了活跃的外交;俄朝双方互有战略需要;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重塑大国形象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6.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取得了明显成效。俄今后的外交走向将是:继续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加强与欧洲在各领域的合作,发展与美国在反恐、防扩散等方面的合作,开展与中、印、日等大国的外交对话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7.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阶段俄罗斯对外战略以确保大国地位为宗旨,它遵循三项原则:一是避免外部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二是开展积极外交,避免在力量不足时发生严重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国际变动;三是致力于建立国际控制结构,以稳定现状。文中分析了俄罗斯外交的基本利益目标,并指出,俄罗斯对外战略设计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定位问题,其外交有3个基本矛盾:一是地缘政治矛盾,二是确保独联体势力范围与独联体国家主权发展的矛盾,三是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所产生的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被边缘化趋势,与其确保大国地位的努力相对立,对其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大国外交及国际地位和作用刘桂玲近年来,俄罗斯把推行大国外交、确立有影响的“力量中心之一”地位和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作为跨世纪外交战略的核心。今秋,莫斯科将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9月和10月,中俄、俄美及俄日首脑将先后聚首俄罗斯。这意味着随着国...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亚太外交战略刘桂玲亚太地区面对世纪之交的大国关系调整已经起步,俄罗斯为在新世纪亚太格局转换中处于有利地位,积极调整亚太外交战略,主动与该地区国家改善和发展关系,并已有实质性进展。这一举动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俄亚太外交...  相似文献   

10.
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政治大国,是印度自独立起就确立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实现该战略目标,不同的时代,印度采用不同的外交政策,也取得了不同的政治实效。尼赫鲁时期的外交战略是借助独立于美苏阵营的不结盟外交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但自身国力的贫弱为印度的大国目标蒙上了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后尼赫鲁时期的外交战略抛弃了不切实际的不结盟外交,转而依靠军事实力以谋取地区强国地位。然而,这一战略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制约了印度走向世界政治大国的进程。2l世纪以来,印度实现了对非洲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转换,即从重视硬实力的传统外交政策转向软实力外交。印度从不结盟到软实力外交的历史转换,凸显出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中心、以国际环境变换为外在变量、以中国为参照和竞争对象、注重发挥“软硬”合力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