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与TRIPs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思  万勇 《知识产权》2006,16(3):86-90
GATT 199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TRIPs协议第3条均规定有国民待遇原则,但前者要求给予进口产品的待遇不低于国内产品的待遇,而后者则是要求给予其他成员国民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国国民的待遇.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并不违反TRIPs协议第3条,因为外国人与美国人都可以同样的利用"337条款"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此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了"337条款"与TRIPs协议第41条、51条及52条的关系,文章最后探讨了"337条款"对中国公司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良林 《研究生法学》2005,20(4):94-100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1994)第3条是WTO法律体系中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础条款,该条要求国内税和国内规章必须平等的对待所有相同产品,禁止国内税和国内规章给予进口产品低于相同国内产品的待遇。在GATT1994第3条中,第1款(以下简称3.1)、第2款(以下简称3.2)和第4款(以下简称3.4)是其最主要的三款,也是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受理的争端中被援引次数最多的条款。  相似文献   

3.
国民待遇制度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该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总协定各缔约方外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我国来讲,恢复我在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后,也须承担一定的国民待遇义务,该项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因而对总协定的国民待遇制度进行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总协定中国民待遇制度的内容及结构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制度的内容可概述为:一缔约方对于来自另一缔约方的进口产品,在国内税与国内规章方面,应给予与其国内相同产品以同等  相似文献   

4.
外商投资国民待遇若干问题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待遇是外国人同内国人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享有同等法律地位的一种待遇制度,其适用对象是外国人,而不是本国国民.故外商投资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是外商投资者及其投资而不是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要求的是给予外国人不低于本国国民的待遇且有其合理的例外,不存在所谓“超”或“低”国民待遇之说.在国际投资领域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结合起来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决不能依据最惠国条款而自动享有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开放的30年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改革当初以企业立法形式确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必然地会从目前实行的“双轨制”企业立法阶段发展到国家宏观调控立法阶段的外商投资法典制阶段,从而使外商投资者和中国国内的各市场经济主体一样,在中国享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6.
立法规定的重心转移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待遇标准,主要规定在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及双边投资保护条约中。规定的标准,主要是最惠国待遇标准或公平合理待遇标准,极少数是国民待遇标准。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东道国给予一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待遇,不低于该国给予任何第三  相似文献   

7.
国民待遇是规定外国人法律地位的国际法原则,在世贸组织(WTO)的各项贸易协定中,国民待遇原则是核心原则,遵守国民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各成员方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世贸组织(WTO)体制下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标准是衡量成员方的行为是否完全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履行国际义务的标准。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有义务按照世贸组织(WTO)体制下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标准履行国际义务。但是,在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有人提出存在着“超国民待遇”和“次国民待遇”的问题,学术界也出现了“超国民待遇”、“平等待遇”和“次国民待遇”的争论,认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应采取“超国民待遇”或者“次国民待遇”的适用标准。但是根据世贸组织协定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其适用标准有着特定内涵,就是给予外国的人、产品、投资以及服务和其提供者的待遇不低于本国的同类贸易对象。这一原则表明,国民待遇原则可以是平等待遇也可以是差别待遇。我国在实施国民待遇原则时,究竟是采用平等待遇,还是差别待遇,还是兼而有之,应该根据世贸组织协定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从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既不违反国际义务,又适合我国贸易发展状况,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8.
解析WTO的国民待遇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民待遇的“标准”问题 国民待遇是人们所普遍追求的“平等观念”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体现,是WTO的非歧视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中,人们对国民待遇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国民待遇是指WTO成员保证其给予其他成员方的产品、服务和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其给予本国产品、服务和国民的待遇。”①另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待遇原则,严格讲应是外国商品或服务或知识产权与进口国国内商品或服务或知识产权处于平等待遇的原则”。②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国民待遇应坚持的标准,是坚持“不低于”(no less favorablethan)还是坚持“等同于”(as the same favorableas)标准。  相似文献   

9.
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是第一个全球性的服务贸易协议。它对金融服务业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等五项基本原则影响较大。这五项原则与二个金融服务附录一起,共同构筑了《...  相似文献   

10.
论GATT环保例外条款的适用条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惜唇 《中国法学》2001,(5):166-169
世界贸易组织在GATT第1、2、3条规定了成员方的普遍权利与义务,即最惠国待遇、关税减让和国民待遇,这些构成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其余许多条款则是这些基本原则的例外以及适用这些原则时的约束。其中,与环保有关的例外条款最主要集中于GATT第20条的b、g两款中。根据该例外条款,成员方为了保护环境、可用竭的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可以背离GATT的一般规定。纵观GATT/WTO历史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许多著名贸易争端①,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申诉方指责被诉方的贸易措施违反了GATT的一些基本条款,…  相似文献   

11.
可用竭自然资源例外规则源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g)款,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世界贸易报告》首次聚焦这一议题,凸显出自然资源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7月,负责审理“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案”的专家组裁定,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未能满足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例外规则的适用条件,因而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这一结果迫使中国重新认识世界贸易组织一般例外规则,同时也提醒相关方面,在上诉过程中不仅要以一般例外规则作为主要抗辩理由,还要证明对该规则的援引并不违反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序言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2日,美国正式向WTO提出申诉并要求同中国进行磋商(WT/DS358),认为中国政府《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的某些退税、减税、免税等规定,以企业使用国内产品为条件,或以出口表现为标准,构成了进口替代补贴和出口补贴,违反了WTO《补贴和反补贴协定》(SCM协定)第3条“取消禁止性补贴”的义务;导致进口产品享受的待遇低于国内同类产品,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的“国民待遇”义务和TRIMS协议第2条的“禁止当地成分”要求。8月31日,WTO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这是继汽车进口零部件争端后,又一起针对中国的司法审理案件,  相似文献   

13.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简称TRIMs),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并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于1995年正式生效。该协议的内容主要是对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涉及外来投资的鼓励性与限制性做法作出原则性规定,以限制东道国政府通过政策法令直接或间接实施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使贸易产生限制和扭曲作用的投资措施,力求逐步减少和消除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涉及投资措施的分歧与差距。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不断深入开展,可以预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协…  相似文献   

14.
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完善我国涉外投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为了适应“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机制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中共中央在1993年底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1995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我国较完整的多层次的涉外投资法体系,为我国积极、合理有效地吸引外商投资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外商投资法律环境也有不少问题有待完善,其中外商投资待遇问题一直是国际投资领域的核心问题,国民待遇问题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以实行国民待遇中的几个问题来探讨我国涉外投资立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规则体系已对我国产生法律拘束力。其中电信服务领域主要由《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称GATS)及其一系列附件、协议进行调整。本文首先对世界电信业发展概况、趋势及电信服务贸易的法律地位作出分析并阐述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基本结构及有关电信服务的法律框架.从中总结出关于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要求等问题的基本规则,然后分别论述各规则的含义,国内法的相关规定并分别提出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同等的待遇,使其享有与本国国民同等的民事权利,承担同等的民事义务。就国民待遇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平等待遇而言,它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平等竞争的基础。在这一意义上说,笔者认为,国民待遇不单是针对外国人的,对于一个多元的经济社会而言,在国内也必须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在中国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在WTO规则下的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首先是健全国内的竞争环境,缩小或消除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待遇差别,给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培育…  相似文献   

17.
<正> 1993年12月15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lTI)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宣告结束。1994年4月15日,作为谈判成果的《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城由各缔约方代表正式签署。根据《最后文件》中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各缔约方的决定,“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取代关税总协定成为“处理成员国(包括单独关税地区)之间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所涉及的贸易关系的组织机构”。作为过渡,关贸总协定将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一年。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包括众多协议,调整范围很广,除包括传统  相似文献   

18.
美欧韩保障措施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欧韩保障措施立法之比较陈已昕保障条款,即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9条,又称"紧急限制进口条款"或"逃避条款",堪称GATT的最大例外。它允许缔约方在某产品进口急剧增加给国内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时可暂停实施GA...  相似文献   

19.
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则.最早规定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第24条中。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该规则的缺陷和不足日益显露出来。1986年9月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将该规则修改问题列入谈判日程,并最终达成了《关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4条解释的协议》。此外,“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其他协议,对一体化的规则也有所涉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世贸组织法将原关贸总协定法律制度纳入自己法律体系,因此关贸总协定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则便成为世贸组织法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姚新超 《知识产权》1996,6(1):15-18
1993年12月1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17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在日内瓦一致通过了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从而结束了历时七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各缔约方又一致同意,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 一、TRIPs的产生 自关贸总定生效以来,其内容主要是国际贸易商品的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的排除及各缔约方间给予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议题,其目的是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至直东京回合,每次谈判都不曾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进入七十年代后期,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