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50年中,中国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在外交中的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对人权问题进行重大外交战略调整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并为丰富国际人权思想、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历史回顾 回顾建国50年的历史,中国对人权问题的国际实践是一个逐步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过程。在50、60年代,中国基本上是被隔离于这个机制之外的。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这一机制。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进入90  相似文献   

2.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中国变成了美国"人权攻势"的主要目标。从此至今,人权问题就一直与军控、贸易等问题一起成为中美关系议程表的主要内容,并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中的人权外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方式、人权外交与战略利益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指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对外政策中,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人权外交作为美国70年代以来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和最大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和美国而言,中美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的Et益强大,美国将中国视为“21世纪最大竞争对手和挑战者”的倾向性日益上升,这就使得中美关系经常因偶发事件而产生大的波动。而鉴于美国对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良好中美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对美公共外交,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人权外交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卡特政府正式推行人权外交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点对象.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放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并继续推行人权外交.但在新的形势下,美国的对外战略有所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外交也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经历了30年的风雨,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影响中美关系全面发展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人权问题等依然存在.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又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国始终是美国潜在的战略对手.2000年10月,美国国会相继成立了两个专事中国事务的委员会,就是加强对中国防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还是进一步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进程始终是风雨飘摇。台湾、贸易、军售和人权已构成了中美关系中最富有争议的四大问题。1995年6月,美国给予李登辉访美签证,中美关系曾一度降低至建交17年以来的最低点。中美关系的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两国的利益,而  相似文献   

8.
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开始对中国的工作访问,正好与30年前尼克松总统跨越大洋的"破冰之旅"在同一天.岁月荏苒,无论是巧合还是特意的安排,都使人感触颇深.新世纪初年,中美关系仍然需要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思考和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摘译自D.希尔主编的《人权与外交政策》(1989年)一书。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人权与缓和、人权与东西方关系、人权与经济援助等重要问题。其中涉及到美国与前苏联的不同观点、美国70—80年代历届政府在有关政策上的演变,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观点等。  相似文献   

10.
古巴的经济改革始于1993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大家庭"骤然消失,古巴失去了85%的市场、75%的进口和石油供应.美国趁机加紧对古的经济封锁,力图搞垮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在双重打击之下,古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围绕"大国崛起"这一主题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和2006年后进行过三次较为集中的讨论.实际上,当今时代中国的复兴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事实,如何看待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如何吸取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已成为中国当前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的中国外交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国外交制定了哪些新战略?怎样看待每一种新战略?理论界议论纷纷,存在着各种不同意见。笔者以为,中国在冷战后陆续制定了韬光养晦、国际新秩序、多极化、战略伙伴、国际参与等外交战略,在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体现了新时期符合时代要求的总体战略思路,成绩卓著,应该予以肯定。 一、韬光养晦战略 韬光养晦战略是世界历史大变动时期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应变性战略,是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一种积极防御措施。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与国防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就“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这一主题,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加入WTO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4.
折志凌 《当代世界》2012,(11):48-51
美国人权外交在实施"人权外交"的国家中,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与思想传统,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最为引人注目。"人权外交"一词虽然尚属新生,但作为实践,该种行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且已成为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美国学者所言:"较之其他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15.
纵观几十年来的美苏关系史,人权外交是美苏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权外交在美苏实现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继卡特时期的"人权外交"之后,里根在人权外交方面颇有建树。人权问题仍然是布什时期美苏关系的重要议程之一,且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认真研究美苏两国如何利用人权外交实现其国家利益,对于我们了解美苏关系的总体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力图在这方面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的中美关系在整个中美关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段时期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以及大战结束最初几年这段不寻常的历史。美国由于大战其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结构或政策均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整个世界在剧烈的变动中,中国也经历了她百年来最波澜壮阔的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这段时间内,美国在中国的影响逐步加深,发展到了顶峰,最后又从顶  相似文献   

17.
海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古巴共产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共产党是整个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比更为艰难.一方面,近在咫尺的美国加大了对古巴的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力度,采取种种手段分裂古巴共产党,企图彻底颠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古巴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依托.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3,(13):22-25
在中美两国都开始新的执政周期的背景下,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庄园会晤",不仅开启了中美互动的新模式,也可能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阶段。让中美关系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内政和外交上看都是中国新领导层不得不直面的课题,加州"庄园会晤"是中国新领导人打开对美外交局面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正>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气候问题上态度消极,这对美国国内气候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美国国内权力格局的变更势必对美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以及中美气候外交产生影响。气候外交在中美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将显著下降,积极推动双边气候合作的大氛围已今非昔比。与之相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行动稳健积极,推动中美两国气候外交向前发展的动力仍在。因此,中美气候外交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