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长白学刊》2010,(1):48-5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扩大了传统媒介对受众影响的力度。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同时也改变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满足民众政治参与的愿望,必定比在非信息时代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强的利益分析与整合能力,对于政策运作和实施效果的反映也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预见性。因此,加快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对于更好地保持当代社会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悦 《前沿》2007,(10):107-109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结构的总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是健康有序的,但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无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生态环境中,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小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正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决定的,包括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当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新闻热词     
《时事报告》2007,(1):8-9
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之为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政治早已是一种国际现象。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环境因素。它从个体政治行为、社会政治和政治体系维系与变革三个层面对政治生活发生着影响。云南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对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制约着基层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变革 ;二是影响着基层社区的政治。由于受其影响 ,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建立、发展与变革 ,基层社区的政治生活状况等 ,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变民族地区基层政治生活的落后性 ,必须重视和强化政治文化建设 ,加强基层政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过程中的深层次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有三个维度,即思想政治教育前提的现代性、构成的现代性和活动方式的现代性。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转变为通过中介的交往,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改变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联系方式。这种改变深刻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前提,进而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矛盾和现代性思维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整体,对此如果认识和应对不力,就有可能被现代性打败。  相似文献   

6.
《山东人大工作》2007,(7):58-59
《学习时报》近期刊登沈宝祥的文章说,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之为互联网政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即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它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向着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指出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的区别,进而探...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客观发展潮流,它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从实际和发展阶段出发,确定自身的政治发展战略。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是:在价值取向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是渐进式发展;基本前提是政治稳定;动力来源是内缘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政治结构,而政治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形成.这使得新闻传媒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一种被操纵的工具;而传媒也反过来影响政治及统治者本身.政治与传媒的互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平衡,从而使传媒政治化、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陈潭 《人民论坛》2010,(4):12-14
当下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在网络空间里,网民所表达的政治情感被物化、政治意见被扩散化、政治冲动和愉悦被感染化,被寄托了的民主愿景展示在人人可见的电子化时空之中,网络时代的民主意象不断诠释着网络民主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公民参与探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变,这一改变已经渗入到政治领域引起政治环境的革命性变革。互联网在极大地促进了公民参与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网络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想、观念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林 《理论月刊》2003,(2):120-122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视角: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过程,就是实现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逐步改变着少数民族的传统政治文化,而且在逐渐形成一种民主的文化氛围,正在对广大少数民族村民进行民主观念的传播与政治参与技能的训练。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化还存在许多问题:村干部政治社会化的弱化,少数民族村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不通畅,大众传媒的有限性。因此,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导作用;拓宽少数民族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加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江薇  张娜 《传承》2010,(24):74-75
新时期网络载体的运用冲击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运用好网络这一载体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探讨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看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的变化可以划分为 1 949~ 1 972年、 1 973~1 983年、 1 984~ 1 992年、 1 993年以来共四个阶段。当前 ,中国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制约作用在更深层次上被广泛认同 ,中国开始把生态环境问题有机地融合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 ,开始谋求可持续发展。但是 ,社会运作的机制尚没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有力的保障 ,中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梁贵春  李琳玉 《前沿》2012,(16):35-37
科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我国政府在科学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政治沟通.在当代我国的政治发展中,政治沟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沟通还存在着些许不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完善.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我国政治沟通制度;丰富政治沟通的方式;拓宽政治沟通的渠道;提高政治沟通主体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政治沟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外部性等因素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表明,单独依靠传统市场力量已无法解决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西方国家借助非市场力量即政府和第三部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产生了探讨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生态政治学说。本文立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事实,借鉴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天人合一"思想,探讨中国化的生态政治理论,尝试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动态和谐的"天人合一"中国生态政治。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变革,网络生存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观念互相依存,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必将极大影响和改变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青年现有的政治生活,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这种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政治理念的合理嵌入,正在改变着既往的政治发展目标、制度安排、决策议题和表达渠道,进一步彰显了政党的功能价值。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随着建构"生态文明"共识的形成,参政党一方面获得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重要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通过自身建设来增强政党的合法性资源,以更有效地体现生态政治历史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