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世纪70年代始,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理论思潮——新公共行政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行政研究领域勃然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与政治学领域中的“后行为主义革命”相呼应,新公共行政学潜心于研究和探讨被传统公共行政学所摒弃的公共行政规范理论.即探讨公共行政的“公共目的”和理性价值,为公共行政管理提供了真正的规  相似文献   

2.
李梦瑶  郑丽丝 《法制与社会》2010,(32):146-146,148
定量研究方法起源于19世纪孔德倡导的实证主义,社会统计学是社会科学最早的定量分析方法。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定量分析逐渐被引入到其他学科。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在中国是一个朝阳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定量分析更是起步较晚。进入新世纪公共行政的定量分析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也陆续出版了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本文对近五年来公共行政定量分析的研究做综述,首先综合近五年来公共行政定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试概括定量研究所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试探性的提出了公共行政定量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创刊于2008年1月1日,由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出版。本刊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公共管理研究基地的重点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自创刊以来,在由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的指导以及学界同仁的积极支持下,本刊作为一份新兴刊物得以茁壮成长,在公共行政学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本刊密切关注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前沿问题,强调以专栏  相似文献   

4.
博士论文不仅反映了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成果,而且直接体现了其所在学科研究的现状与水平。论文对我国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了探索性评估,并与美国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以比较分析。评估主要是以经验-分析科学为视角,并采用美国学者所提出的六项评估标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效性、理论检验、因果关系、论题的重要性和论题的前沿性,从一个侧面或维度检验我国公共行政学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论文认为,我国公共行政学博士论文有较高的质量,但也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提高我国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以及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质量,当务之急是完善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博士生的方法论训练,引入包括经验-分析方法在内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促进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学中的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领域不仅需要严谨、科学的经验研究,也需要富于批判性与建设性的规范研究。当前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总体上缺乏有质量的规范研究。一方面,我们对规范研究的质量标准缺乏应有的学术判断;另一方面,现有的规范研究太过沉迷于空泛的体系建构,缺乏针对中国行政实践的原创性理论。同时.这些所谓的规范研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的精神而丧失了公共性,从而无力承担起指引公共行政实践的使命。规范研究的缺失,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处于一种合法性危机之中。要消除这种危机,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中重新审视和确立规范研究路径。论文通过回顾规范研究的历史演进,阐明了规范研究的基本特征、质量标准及其对于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检视了我国目前规范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末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关于价值问题的论争一直是西方行政学和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公共政策学有关价值变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公共政策学价值变迁的过程,并把西方公共政策价值研究大致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和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其目的是为我国学界研究公共政策价值问题提供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  相似文献   

8.
正《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创刊于2008年1月1日,由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出版。本刊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公共管理研究基地的重点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自创刊以来,在由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的指导以及学界同仁的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  相似文献   

10.
正《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创刊于2008年1月1日,由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出版。本刊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公共管理研究基地的重点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公共行政思想史上,美国学者威尔逊可以说是此领域中的经典人物。他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可谓是美国公共行政的起点。在本文第一部分,对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进行论证,整个论证过程显示了威尔逊先生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公共行政评论》进入创刊后的第六个春秋,也是刊物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CSSCI)的第一年。我们的刊物秉承创刊时确立的办刊宗旨,即“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步入了稳步发展,追求更高质量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这篇文章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文发表后,中国公共行政学迅速地恢复和重建。为纪念夏老这篇文章发表30周年,本文对过去30年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界诸同仁的鼎力支持,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110多篇投稿。经过严  相似文献   

15.
回顾现代的历史不难发现,因公共行政衰败而导致贫弱国家的出现,是国家治理中需要警惕的问题(福山,2007)。因此,在21世纪中国进步和发展进程中,为国家治理提供理性知识的公共行政学,无疑承载着一份公共的关怀和责任。从比较视野来看,对中国公共行政进行反思性阐释,推动应对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发展,仍旧是社会科学中一个未完成的知识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公共行政评论》进入创刊后的第四个春秋。岁月的洗礼,实践的砥砺,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本刊创刊时确立的办刊宗旨,即“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行政研究质量;回应公共行政实践,建构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理论;跟踪国际公共行政理论前沿,展开建设性的学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公共行政实践”,其不仅没有被淡忘,相反变得更加具体而生动。这一宗旨,已经成为本刊恪守之准则,也是本刊能获得众多同仁支持之基础,更是本刊特色之依归。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已被学者们所共识。本文从对科学异化思考出发,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对现代公共行政过分关注事实,而忽略价值研究的现实,从哲学视角探讨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实现以及未来前景,这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行政学创立以来,单一线性的"辉格叙事"便在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多数学者坚信,公共行政学也能形成一门"普世性"的学科,全球范围内的政府行政也将走向趋同的范式。作为英美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克里斯托弗·胡德通过引入"网格-团体"文化理论,对行政学理论进行了多元主义的历史谱系,进而探究了当下政府行政改革的核心实践问题,在此基础史论结合,表达了公共行政的多元叙事主张。针对学界流行的公共行政"现代化"的独断观点,胡德给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这种求实和批判的学术精神,有助于我们客观看待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辞藻,也为中国本土行政叙事的建构提供了理论空间和学术可能。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公共行政评论》2016,(5):84-84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界诸同仁的鼎力支持,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110多篇投稿。经过严格、规范的遴选,最终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并邀请相关资深学者、期刊编辑  相似文献   

20.
程倩 《公共行政评论》2011,(2):151-168,181-182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之际,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作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前沿而得到介绍,其中,近些年来美国公共行政学者法默尔以"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知名学者"的名号颇受国内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不同于后现代主义者惯常对传统的彻底否定与解构,法默尔以"后传统治理"思想展现了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非正典化的过程,他的行吟诗人般的写作风格及批判中的建构主义,尤其是他研究框架和方法的别树一帜,让学界在理论知识浅尝辄止的诱惑之外备受启发。本文以法默尔"后传统治理"思想为主题,分析了其"反思性公共行政语言范式"前提、基本意涵,对后传统治理思想非正典化特征带给中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启示、法默尔隐喻方法中的构成主义研究路径、理论创新意识及价值倚重等作出论述,以期在兼具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背景中,在中国仍保留相当农业社会特征的工业化进程中,对中国行政学"大问题"的界定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