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 《思想战线》2005,31(6):27-31
50年来,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大范围讨论约有五次,包括涉及“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生产劳动”等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的前三次讨论,20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价值创造源泉”问题、世纪之交由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再掀热潮的后两次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完善的今天,只有结合新的实践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正> 前些年,国内一些人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近一时期,许多报刊载文,剖析了各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充分论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归纳这些文章的论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以及对它们的评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价值共创理论”来否定劳动价值论“价值共创理论”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基本观点是:劳动并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多种因素。生产资料创造价值。认为生产资料是“社会人”的体内器官的延伸部分,体内器官创造价值,体外器官自然也创造价值。可是必须注意,生产资料仅仅是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有巨大作用,而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毕竟是根本不同的。生产资料只是在使  相似文献   

3.
问 :有人认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揭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明确指出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6卷Ⅰ第75页)。“价值本身除了劳动本身 ,没有任何别的‘物质’。”(《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 1 3 2页)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集中攻击的目标。当前,国内有些理论观点打着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旗号,企图为18世纪萨伊的“生产要素论”寻求合理性的论证,或者力图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相调和。 有人认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不仅劳动,而且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劳动、资本或技术本身都不能单独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是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的。如果不允许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收益分配,那么,价值创造过程就会中断,劳动创造价值也无从谈起。就…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此伏彼起。我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体系恢弘庞大,科学、严密,大部分争论或所谓的发展只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误解,尽管我十分敬佩争论者们探索创新的勇气。因此,本人不揣浅薄,谈一点自己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求教于经济学界的前辈和同仁。一、物化劳动并不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指出:一、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特有的历史范畴,它以交换价值的形式反映了独立的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价值的实体是人类的劳动。然而,一般来讲,对"劳动"一词至少存在三…  相似文献   

6.
理论是现实的抽象和升华,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劳动产品、商品及其价值的创造是最基本的范畴和命题,结合现实的需要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神实质,必须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劳动,即劳动是劳动力有目的的使用,只有坚持这种理解,才能使劳动产品和商品的范畴得到拓展,进而在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的观点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新思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乃至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理论。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劳动价值论坚定地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①。马克思指出:“使用物品当作价值,正像语言一样,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8.
“劳动转移价值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转移价值论”质疑安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锐利武器。但是,有人却不以为然,他们提出一种所谓“劳动转移价值论”,用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所谓“劳动转移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  相似文献   

9.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那么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一、关于价值源泉问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在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价值的惟—源泉。这是因为:1.从马克思揭示的价值的本质来看,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可见,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2.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决定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理论依据.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劳动价值论也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抽象劳动和活劳动创造价值,而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只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发生变化,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实质并没有改变.现在,体力劳动者的直接劳动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所占比例和作用都在下降.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范围明显扩大了.这就要求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 ,要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为贯彻中央这一精神和纪念建校 5 0周年 ,甘肃省委党校于 2 0 0 2年 4月 12日举办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 ,”省内部分专家学者、省委党校领导和有关教研人员与会。现将本次研讨情况综述如下。1 在如何深化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兰州大学刘家声教授认为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就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  相似文献   

13.
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中是完全多余的,由此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然而,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仅是整个价值理论体系中的价值范畴上的价格论的第三个层次的一种特殊情况,根本没有涉及到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也无法说明与财富相关的经济现象。劳动价值理论则不仅说明了与价格相关的经济现象,而且说明了与财富相关的经济现象。正因为斯蒂德曼的实物价格理论没有涉及到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如:不能解释价格的本质,不能解释利润的来源和本质。而这些问题只有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才能够得到解决。所以,要研究和揭示生产的社会性质,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本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要的、唯一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对劳动价值论的某些错误认识我国近年来有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模糊的甚至错误的看法。就多数人来说 ,这是认识问题。通过学理论 ,摆事实 ,讲道理 ,这些模糊观点和错误认识是不难纠正的。问题是 ,我国经济理论界有少数经济学家刮起了一股怀疑、批判、修正以至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风 ,并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个别经济学家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左”的思潮来批 ,当作“激进主义”来批 ,断言“极左思想”的根源就在于劳动价值论。目前在国内常见的错误说法是 ,不是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淑梅 《理论月刊》2002,(12):96-97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人提出用“知识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文认为,知识对价值创造有巨大作用,但不能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主体。知识不能创造价值,知识价值论不能取代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彭必源 《理论月刊》2002,1(9):23-25
过去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存在许多误解,其实,劳动只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重规定的综合;劳动生产率并非与价值创造无关,就个别商品生产者而言,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资料也参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雄 《理论月刊》2002,1(11):17-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揭示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的交换使人与物的关系,转变为被物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指向是对资本主义占有的批判;劳动价值论又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特定社会经济务件的产物。因此,在当代中国必须结合经济实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加以深化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建君 《桂海论丛》2003,19(1):53-56
程恩富先生在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观点 ,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根据程先生的“生产劳动”内涵 ,程先生的“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存在“劳动既创造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的逻辑悖论。因此 ,笔者希望通过该文与程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9.
赵宗博 《理论月刊》2002,(11):23-25
知识经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劳动的比重不断加大,其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为此,马克思关于作为价值源泉的劳动的有关论述以及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需要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和发展。走进知识经济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深化对知识经济与知识劳动价值问题的认识,既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与劳动价值论问题的基本要求,也是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正确理解生产劳动的含义及其外延,将科学劳动、管理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中来,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承认科学劳动、管理劳动作用的科学认识之路,这样做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