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995年,德清县就开始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先后在三大建制镇的28个行政村进行“农转非”户籍转换,并出台农业人口进城镇落户政策,吸引农民进城落户。2012年6月,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德清县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并于同年12月经省政府批复为浙江省首个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  相似文献   

2.
李欧 《阵地与熔炉》2002,(4):50-52,68
户籍管理是国家实施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国家计委在“十五”计划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国家将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户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却分歧很大;户籍改革的理沦依据是什幺,也无人沦及,本文试就此谈点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3.
李晓壮 《理论月刊》2015,(3):169-173
实践表明,特大城市在落实、探索“户籍新政”、创新“户籍增量”等方面并不给力.为此,特大城市在注重创新“户籍新政”实现路径的同时,清理、解决“户籍存量”应早日提上议程,采取“增量创新、存量优先”的策略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本文以北京为例,在分析北京户籍供给模式类型基础上,认为“人才”集体户这一“户籍存量”应优先改革,并剖析其存在问题与成因,进而提出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4.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1):14-15
【核心提示】 通过户籍改革,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可以根据户籍管理条件提出申请,转换城镇户籍之后,享受城镇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积极地探索户籍改革的新途径。2013年全国重点推进户籍改革制度的工作,一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户籍制度改革与相关配套改革同时进行,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换身份,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36):4-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经济“新常态” 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分析称,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价格改革、户籍改革等重大改革有望获得重点推进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基层实践     
重庆市发改委改革试点处处长陈继红: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是一项综合配套的全面改革。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就户籍改户籍,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步推进一系列相关配套改革,关键是改革户籍背后的权益和待遇。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施卫华:目前居民养老保险、就业服务等政策都与户籍挂钩,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辜胜阻 《小康》2014,(9):20-20
我认为城镇化的要素不仅仅是人地城,我总结有五大要素,“人业钱地房”,“业”就是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人的城镇化是要花钱,现在户籍改革,城市政府对户籍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花钱的。地的城镇化是赚钱的,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红利在城市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户籍改革陷阱”的形成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刚 《思想战线》2012,38(5):37-42
我国存在"户籍改革陷阱"问题。推进户籍改革会减少城市建设资金与政府收入,农民工被锁定于低工资且不稳定状态使户籍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增加市民人口面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的限制,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的"户籍改革陷阱"。我国"户籍改革陷阱"在本质上是城市政府的"短期利益陷阱"。要解决"户籍改革陷阱"问题,转变政府认识是关键,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基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条件。  相似文献   

9.
陈锋 《公安学刊》2011,(4):56-59,83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浙江省东阳市公安机关开展了百警联百村、电动车户籍化管理、治安复杂区域常态化集中整治、旅馆网吧承包制和积分制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层公安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为此,应强化“四种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三项管控机制”,深化推进“三项改革工作”,优化“三项民生措施”,以切实推进基层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谭月 《协商论坛》2014,(8):48-50
8月1日,广州市积分制入户政策正式启动.在此之前的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特大城市户籍改革进行了明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相似文献   

11.
周士君:户籍改革不该在汹涌民意前裹足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其中23.0%的人认为,若在“好工作”和“解决户口”之间二选一,他们宁选“解决户口”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3.
成都“户改”第四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2008,(2):26-29
如果联想起2003年郑州市"门户大开"的户籍政策,成都的"城乡居民一元化"户籍改革显然要温和许多。不同的后果是,郑州户改在2006年终因城市不堪重负而紧急叫停,而成都的户改至今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步深入推进中。如果将后者的户籍改革试验纳入到整个统筹城乡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也许意义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4.
不破除各种壁垒,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难以全面稳步推进,真正落实户籍公平也就成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但就户籍制度改革而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华容、顺德两地机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中 ,认识到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要获得成功 ,必须从“外延式”改革转向“内涵式”改革。所谓“外延式”的改革就是就机构改革搞机构改革 ,简单地撤并机构 ,分流人员 ;而“内涵式”的改革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在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 ,进行产权改革、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编制立法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在综合改革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4,(9):46-46
陈杰人在2014年7月31日《齐鲁晚报》撰文《户籍改革的根本是实现权利平等》认为,这轮户籍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从户籍二元制来看,这次统一登记消除了身份差别,有助于全体公民的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7.
“上不着天,下不着”“进不来又回不去”,应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最突出困窘。“进可攻退可守”的传统选择,在世事的变幻中,无奈地异变为“进无可攻,退无可守”。于是,改革户籍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地转化成市民,成为自然而然的应对之策。所谓户籍改革,虽然是一个基于人格尊严以及权利平等的社会问题,但本质而言,则是一个现有利益的再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空     
《新疆人大》2013,(7):2-2
新一轮户籍改革将提速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确定,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深化改革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与信心。特别是“突破藩篱、蹄疾步稳、脚踏实地、善作善成、一张蓝图、成熟持久”六个关键词给人重要启示,对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意义重大。结合大庆市公安改革、社区改革实践,要推进地方改革“突破藩篱”是关键,“蹄疾步稳”是方法,“脚踏实地”是保证,“善作善成”是要求,“一张蓝图”是原则,“成熟持久”是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营运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学生接送车三类车辆及其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工作,2006年6月,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开始推广应用“重点车辆/驾驶人户籍化管理系统”。实践表明,推广应用“户籍化管理系统”,加强“三类车辆”及其驾驶人管理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和配套制度。建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户籍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推进外省籍驾驶人测试制度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