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方面。“诚”主要是讲诚实、诚恳;“信”主要是讲信用、信任。“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力量。“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亦凸现出极其重要性。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具有公平竞争、平等交换、效率效益、诚实守信的原则。我国加入WT…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缺乏信用不仅造成经济关系的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体人民自觉地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作为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支柱。什么是诚信?所谓的“诚”是指诚实、诚恳,所谓的“信”是指信用、守信。其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檀弓上》中“必诚必信,勿之有悔”、《韩非子》中“小信诚则大信立”、《新唐书》中“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宋晁说之“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等,都是教诲诚信的名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内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诚信对人而言.就如品牌和质量对于商品。诚信如道德领域里的一座山峰。登顶临风的有德之人。方能以开阔的胸怀极目远方:讲诚信的人。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又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那么,小康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如何正确理解小康社会?这已经成为摆在十几亿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小康社会从单一的经济范畴拓宽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范畴,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打造会计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水准点就是“信用经济”和“契约经济”,经济交往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均要求诚实守信。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会计行业,是经济工作的一个中间环节,会计  相似文献   

7.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时代,诚信是医院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大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诚取信,以信取胜,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重建医患相互信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观点,勾画了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基本框架。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应在诚实守信上狠下功夫。诚实守信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范畴,决定于文化因素和道德的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始终是被推崇褒扬的美德。重信誉、守信用成为几千年里国家社会维系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执政者以取信…  相似文献   

9.
陈海顺 《理论前沿》2004,(16):46-47
诚信是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又强调了这一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动员全社会力量共铸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一)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各项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按照他与别人、单位和社会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如果人人不诚实,不守约,那么…  相似文献   

10.
1979年,香港中外出版社出版了《华佗神方》一书,共22卷,301页,落款:“汉·谯县华佗元化撰,唐·华原孙思邈编集。”开卷还有“徐(大椿)序”、“沈(骧)序”,尤其“徐序”似更令人足信。此书销路甚广,不仅港澳,而且国内不少图书馆也纷纷订购,不少读者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急欲看看这部所谓“始得复出于世”的华佗“秘籍”。 果真它是已被湮没一千七百多年的华佗“秘籍”?查阅《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本草纲目》皆载《华佗方》10卷。《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载《华佗药方》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华佗药方》一卷。而这些书,早已佚了。《中国医籍考》云!“《华佗方》,《隋志》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何搞好公民道德建设 ,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的公民。创造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自强、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的社会环境 ,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又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做了精辟阐释:“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这段论述高屋建瓴,深刻有力,为我们指明了今…  相似文献   

13.
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不讲诚信,市场就会瓦解、崩溃,经济就会衰退,因此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 ,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1] 这就把信用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体现了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诚信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和制度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把建设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完善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建设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完善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几个关系·朱成林·一、抓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抓经济建设的关系,就是扩大了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在抓公务员职业...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我们党的重要治国方略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也明确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有许多带“不”的句子,例如《诗经·小雅·车攻》中:“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经·大雅·生民》:“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大雅·卷阿》:“矢诗不多”等等。这一类“不”字词语,《毛传》分别释为“不惊,惊也”;“不盈,盈也”;“不宁,宁也”;“不康,康也”;“不多,多也”。这种观点有许多学者不同意,认为这是《毛传》对《诗经》的误解,释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面对现实生活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全社会都在急切呼唤增强诚信。然而,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因此,政府诚信极为重要。一、政府诚信的涵义及重要性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具有这样品质的人,会表现出诸多相关联的行为及态度。例如,诚实的人总是言行一致,也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而且还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过错不躲避、不推委。守信主要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的,即遵守社会通行的规则,不破坏与他人的约定。…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先秦儒家伦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先秦儒家所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孔子把“信”列为与“仁、义、礼、智”并列的五常之一;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中庸》主张“诚为贵”。诚信是天地间的一种必然法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基本的交际之道。真实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传媒的生命线,但是“客里空”作为新闻界的一种不实作风一直阴魂不散,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给新闻从业人员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无论何时都要坚持新闻真实性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