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出发点,在对资本全球化社会的反思性批判中使他的现代性视闽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考察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中分析了现代性的价值,阐述了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应然目标。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对人与社会发展目标的道德批判,而是利用科学发展的成就,客观分析社会生产力变革的进步意义,提出人的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批判现代性,以历史原则使道德理想、人本关怀与科学理性价值获得统一,确立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历史立场,探寻认识现代性及其人的发展问题的正确理路。  相似文献   

3.
人是马克思一直研究的中心课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实践原则确立的,从法哲学到以抽象劳动为核心,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再到深入劳动过程的内部,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的现实本质,最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形成"现实的个人"。正是在这一现代性批判的蜕变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变革,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性自我确证问题入手,阐释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困境;指出了马克思将“劳动”确定为现代性自我理解和自我批判的规范性概念,实践哲学是现代性理论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对劳动现代性理论的批判;最后,指出我们应该从存在论根基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视域中分析劳动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这个领域研究不可绕开的重要话题。学者们围绕马克思是否研究过现代性、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如何展开他的现代性理论以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现实意义各抒己见,梳理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当前马克思现代性理论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学界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是一种历史性、总体性、全面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系统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基本特征、社会危机、动力机制、发展逻辑,即现代性的直接动力是资本逻辑,精神动力和批判武器是历史唯物主义,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的片面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现实生存境遇的关切和未来发展图景的探索始终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关注焦点。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剖析与批判中,科学揭示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有赖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好生活一方面表现为从“物的世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即从资本的统治状态、社会关系的限制状态以及异化劳动的矛盾状态中的回归;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的人”世界的重构,即人的外在生活空间、精神世界以及存在方式的重构。深入挖掘、科学阐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美好生活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建构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现代性研究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理论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议题.学者们围绕马克思是否研究过现代性、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怎样、马克思如何展开现代性理论研究、马克思现代性理论有何现实意义等方面各抒己见.梳理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我们既可以了解当前关于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明确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9.
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或精神资源,其价值在于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使人陷入工具理性的深渊,导致人的异化和现代性分裂的危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出了现代性与乌托邦二元对立的误区,把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不仅实现了对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的双重超越,更将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从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向生成论思维方式的转向,而推动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对资本现代性的追问和批判。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对当前我国现代性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是与马克思突破近代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哲学一同诞生的,它重新恢复了感性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主体性原则,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存在论基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理解马克思共享思想,有利于厘清资本的形而上学本质,理解马克思世界观,批判"现代性"社会问题,进而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竞争与发展和中国迅速走向全球与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话语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现象:关于现代性话语的皇冠属于马克斯.韦伯,而与具有原创性地位的卡尔.马克思无缘。实际上,马克思对现代性是本然的肯定,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现代性社会。马克思当时的出场是通过对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的双重向度进行的———肯定与否定、“改造现存世界”、建设新世界而显示出来的。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建设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取得巨大成功的。面对新旧全球化的时代大转换,没有对马克思的关于现代性话语的记忆和继承,不仅对马克思极为不公平,而且没有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已经为许多哲学家所批判和反思,但仅从否定启蒙理性的角度批判现代性问题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后现代主义者不再存在论基础上去消解理性中心主义的做法也是流于表面。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过"现代性"一词,但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思、重构和超越,从异化劳动入手,提出只有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自由人共同体,才能使人回归本质,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为我们思考和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雅明思想的核心在现代性,那不是由哲学而来的现代性思想,也不是基于社会学视野的现代性社会理论,而是由文学艺术而来的现代性洞察。他的现实意义首先在于对文学(艺术)现代性的准确揭示,其次在于深刻的现代性批判,最终在于应合后现代方式的精神救赎。这一有关现代性问题的美学话语使得本雅明赢得了至今不衰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理论旨趣似乎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其最终目的乃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语境中对教育进行了考察,并在充分揭示现代性弊端和现代社会“人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综合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哲学.这种教育思想的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强调教育面向大众,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它在现代教育的问题域、教育目的以及教育中人与社会关系等内容上均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革命,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实践以及微观的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教育革命”是建立在其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重要问题。黑格尔哲学显然是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过度强调两者的连续性,即意味着将马克思哲学也同样理解为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这就涂改遮蔽了马克思在颠覆形而上学、批判现代性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后现代性意蕴。事实上,正是在黑格尔哲学的断裂处,在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处,在现代性哲学的终结地,马克思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和后现代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的产物,是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是在批判现代性中重建现代性的,而现代性的批判与现代性的重建都是立足于"共同体"角度的。马克思批判现代性就是要立足于批判"冒充共同体"(包括货币、资本抽象共同体与国家虚幻共同体等)对于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重建现代性就是要立足于重建"真正共同体",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认识包括现代性内生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外化于工业化、理性是现代性的主要标志等,而当代中国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在方法论意义上、时代性上、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具有相通之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是当今中国现代性建构的一把钥匙。在此基础上,中国现代性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特色:坚持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价值导向,建立"五位一体"的现代性发展格局,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这些曾经被说成是与中国无关之舶来品的东西,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现实和文化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视角理解审美现代性,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与西方历史上的际遇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当审美现代性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之前,随着改革开放而悄然形成的审美意识,已经转化成一种为现代性补弊纠偏的批判与救赎力量,并日渐成长为维系现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思想主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对现代性进行了判断。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就不能避免现代性的悖论性后果。社会主义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判断现代性的问题,因此国家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命题,它们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判断是紧密相连的,表达了“去资本主义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