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以中国基本国情为根本立论依据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统一起来,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经验。其中最基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本国化、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的统一;坚持灌输与吸收、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宣教、示范与普及相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推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民族性、开放性六大原则,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共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总结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不渝地进行党的理论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问题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获得累累硕果。在这过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六个方面。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理论遵循与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7.
历史和经验都证明,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当前资本主义全球化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我们更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发展经济,扩大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某些观点有“过时”的地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性和时代性关系;四是必须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前后相衔接、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系统梳理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至目前为止,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两次伟大飞跃,取得了两大实践成果: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间也经历了几次挫折坎坷。为了在新世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继续推向深入,顺利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从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指导思想,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建设系统工程,贯通“古今中西”,不断创新五大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经验探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强调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注重群众实践鲜活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必须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鲜活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发展之路的一部曲折史。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分析和总结曲折发展和取得理论成果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的统一、顺应时代潮流与立足中国国情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重大意义。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思想前提;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的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勇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实践创新。纵观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等关节点上,曾产生过分歧和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遇到的挫折,是脱离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结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紧密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始终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传播者郑垧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生实践者杨善洲等名人的品牌效应,着力把保山市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李菱 《理论前沿》2001,(19):13-14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 ,在新的形势下 ,特别要努力实现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的逻辑前提是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现实基础是必须认清中国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最终一环,就是要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当时的具体实践中克服极"左"和极右两种错误思潮及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具体落实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这条道路,我们才能把中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和价值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八大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 ,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 ;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方面,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理论体系。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邓小平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要正确处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