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何和义 《前沿》2011,(24):145-147
镇最早是作为一种军事据点广泛出现于北魏时期,草市由定期的乡间集市发展而来。北宋时期,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赋税制度的变迁和商品经济的渗透,致使市镇有了较大发展,尤以两浙路突出。主要表现在:镇由军事性质转向经济性质;草市数量的增加和市镇经济的发展。同时,北宋两浙路市镇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自宋元时起,市(集市)镇便已开始发展,明清之际即进入全盛时期,到近代前夕已有市35个、镇90个。市镇的发展,是中国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然而,近代的鸦片战争打破了这一地区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改变了这一地区市镇发展的格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原有市镇或走向衰落或走向发展,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市镇。近代以前,在上海地区的市镇群落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棉布业市镇,这是由本地区的经济特色所决定的。自元明以来,上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植棉区,棉花种植的专业化,成了这一…  相似文献   

3.
宋代洞庭湖平原市镇的发展及其地理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时期洞庭湖平原岳、潭、鼎、澧各州之相关地区的市镇具有长足的发展 ,大多数市镇之地望可得以考定 ;南宋时期 ,洞庭湖平原的市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发展、繁荣情况  相似文献   

4.
商品文化是指人们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所积淀的思想意识形态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促进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由此构成了商品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和商品文化是从奴隶社会的自然经济中破土而出的 ,它的产生和形成 ,对当时和后世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台湾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城市聚落型态的演变城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纵观台湾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依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聚落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明清时期(1624~1895)、日据时期(1895~1945)和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一)明清时期聚落型态的形成明清时期是台湾港口市镇聚落型态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7世纪初,海上私人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等人常在台湾笨港一带活动,移入大量汉民,形成以港口为据点的汉人聚落,这是台湾早期港口市镇聚落的雏型。1624年,为掠夺财富而东来的荷兰人在现  相似文献   

6.
吴正东  姚伟钧 《求索》2011,(12):257-259
明清时期,湖南社会风俗发生重大变迁。主要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多;其二是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社会风俗如婚姻、服饰、诉讼之风等产生重大影响。风俗变迁的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城镇和乡市镇的兴起,加速了湖南与全国各地间商品贸易的联系,昭示着湖南近代化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明清时期湖南的社会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发展商品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残存于我国的自给、半自给性自然经济正在全面解体,人们的社会心理、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自然经济、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小康》2010,(3):76-78
东莞扩权强镇的试点进行了将近三个月,市镇权力的分配与博弈仍在进行,未来的权利行使格局将深深影响东莞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浙江湖州的南浔镇,作为江南地区的丝绸业市镇及湖丝的贸易中心,在近代以前已历经了数百年的久盛不衰。进入近代以后,南浔镇一方面以传统经济为依托,另一方面以靠近上海等有利因素为条件,市镇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乃至在光绪年间民间竟流传着:“湖州一个城,勿及南浔半个镇”的民谚。南浔镇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自身社会各方面的繁荣,同时也对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南浔镇位于太湖东南,明清两代都隶属于湖州府的乌程县,与苏州府、嘉兴府比邻。太湖流域是传统的蚕桑产区,丝及丝织品的生产向来发达,其中湖州府东部各乡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思想和理论问题。有的同志在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时,特别注意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消极影响”,对此议论很多。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因为,我们既然承认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又承认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象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商品经济,应该在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模式中,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当前,就必须使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落脚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上。从根本上讲,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在传统观念中,似乎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经济相对立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有必要为市场经济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陈云主持延安时期和东北时期财经工作期间 ,组织发展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实践 ,及形成的商品经济思想 ,剖析了中共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东北经济模式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新社会经济问题上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思想 ,又搁置无商品、无货币的设想 ,实践最低纲领 ,实事求是创建商品经济模式的科学态度和史实。  相似文献   

13.
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心态的矛盾与冲突———从市场化过程中的商品经济谈起李合堂社会心态的矛盾与冲突,是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必然发生的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当我们把求索的思路与我国商品经济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发展轨迹以及我国社会的文化积淀逻辑地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这种客观存在造成了人们对商品经济存在着极不正确的看法,把发展商品经济同共产主义道德对立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是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联系起来的好形式。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大公无私,为社会多作贡献。这种美德,作为观念形态,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作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解放前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解放后由于很长一个时期未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再加上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缺乏明确的认识,把计划经济当作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产品经济,因而商品经济仍未得到较大的发展。与此相适应,长期以来,自给自足、墨守成规、不讲效率、不计效益、平均主义、闭关自守等传统观念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妨碍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个方面,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因为:第一,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抽象的意义上看,商品经济是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的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既有联系又有原则区别的两个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与多种所有制的存在相联系,有性质不同的多种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其它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后面两类商品经济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矛盾和斗争,制定和实行恰当的政策,就可以使后面两类商品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否则,它们的发展就可能冲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制度。除了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小康》2011,(9):94-96
市镇结构所实现的权力下放,曾经成功地促成了东莞经济的第一次腾飞,日前,一部用于指导广东镇一级下一步事权改革的文件出台,但是,东莞撤镇设区能否实现二次飞跃还是未知数,因为这场关于权力的改革正遭遇重重阻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意研究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经济,而很少谈到原始公社时期的商品经济。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观念,似乎在原始公社时期根本不存在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只能和私有制相联系。那种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在理论上或思想方法上不能说与这种观念无关。那么,原始公社是否有商品经济存在,私有制是不是商品经济的必要条件呢?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的合理性。众所周知,商品经济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分工相联系的。在原始公社时期,不论是氏族公社阶段,还是后来的家长制家庭公社阶段,公社内部都是实行自然分工、集体劳动和直接平均分配的,还没有社会分工和交换。但是在公社之间很早就有了社会分工,从而有了商品交换关系。还在采集渔猎时期,各公社所处的自然环境不  相似文献   

20.
试谈侗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中的观念更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个论述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发展商品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