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晓亮 《求索》2014,(2):29-33
19世纪中后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西南地区传教,他们首先发现了纳西族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并将复本寄回欧洲,在此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传教士、探险家、学者还有政府部门纷纷高价收购,掀起了一轮东巴经收购的高潮。保守估计,目前藏于海外的东巴经的数量近万册。本文结合相关英文、法文文献对19世纪末以来东巴经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史做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所进行的文字传教工作,客观上直接催生了中国新出版业,并影响了出版业的方方面面。但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0世纪初中国民营出版业纷纷崛起,在文化传播上逐渐掌握了自主权,传教士的作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教在华传教运动持续一个多世纪,女传教士占了半壁江山,其海外奋斗似乎有违二战前的两性社会空间分隔观。"天定齐家"说揭示了新教妇女"齐家"与"天定使命"间的话语共谋,以及她们通过海外传教方式打破两性空间分隔的社会性别逻辑。女传教士们在海外参与公共事务,同时维持海外居家的美国文化标准,并以自我牺牲的宗教品性向美国教众展示"纯正女性风范"的海外延伸,实际上实现了社会身份的"双性同体"。  相似文献   

4.
17世纪初,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闯入我国沿海地区的同时,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英、法、俄、美及瑞士等国的传教士涉足我国西藏,他们以传教为名,企图用宗教文化打开我国西南边疆的大门。17世纪30年代开始,阿里地区僧俗人民驱逐西方传教士的斗争为先导,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传教。山东作为中国的沿海省份,吸引了很多传教士的目光。传教士们纷纷在这里从事传教、教育、慈善等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的许多教会学校脱颖而出,闻名全国。登州文会馆就是这样的一所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的前身是蒙养学堂,而它本身又是齐鲁大学  相似文献   

6.
反洋教斗争:文化冲突乎?排斥进步文化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义和团反洋教活动起因是中西文化冲突’,是‘排斥进步的西方文化’”的观点,既无史实依据又无理论根据.基督教等西方宗教并不是当时西方国家的进步文化;少数传教士以“传教”为幌子,推行的是本国政府的对华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士强迫中国民众接受西方宗教文化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实质上是中国民众对西方殖民文化的反抗;传教士在华开办学堂、创办报纸等活动确实传播了某些西方进步文化,但这并非传教士的主体活动,且“教案”冲突也并非因此引起.  相似文献   

7.
近代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过程.通过以地方志、档案等文献为基础,勾勒出西方传教士这段鲜为人知的传教历史,重点分析了天主教在陕北地区传教的过程、传播的途径、传教方式和天主教对当地的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平  张健 《传承》2010,(12)
近代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过程。通过以地方志、档案等文献为基础,勾勒出西方传教士这段鲜为人知的传教历史,重点分析了天主教在陕北地区传教的过程、传播的途径、传教方式和天主教对当地的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继峰 《传承》2008,(4):86-87
天主教在桂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可以分为明末、晚清、民国和解放后四个时期,天主教传入桂林地区的历史原因,在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而导致的文化侵略,在于传教士灵活的传教手段和多样的传教方式,还在于桂林地区深厚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在桂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可以分为明末、晚清、民国和解放后四个时期,天主教传入桂林地区的历史原因,在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而导致的文化侵略,在于传教士灵活的传教手段和多样的传教方式,还在于桂林地区深厚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心 《传承》2006,(3):38-39
天足运动最早抨击中国妇女缠足习俗的是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不仅在教会和西方商人所控制的报刊上批评妇女缠足,同时还发起组织了“不缠足会”或“天足会”这样的团体。直到20世纪初,“天足会”始终是不缠足运动的主力。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把“不缠足”作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之一。早在1883年,康有为就在自己的家乡广东南海发起一个“不缠足会”,主张妇女不缠足。一时间,“不缠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但在当时封建传统势力过于强大的社会,有的妇女为放足献出了生命。江苏沭阳一个姓徐的富户人家,视子媳倡…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中西关系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不断输入.中国原有的慈善思想遂由传统向近代嬗变。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大开.西方的慈善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随着外国传教士的进入.一些教会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兴办起育婴堂、孤儿院、诊所、医院等育婴与医疗慈善机构.这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提供了一个窗口.西方书报对西方慈善事业的介绍以及对西方传教士举办的慈善医药、育婴、赈灾等活动的报道为中国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慈善事业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区连接西藏与内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早就引起法国的注意。19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进入该区域活动,传教士们在四川藏区经历了种种波折与磨难,直至20世纪初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法国政治势力进驻四川,更与本国宗教势力相结合,进一步深入到四川藏区,显示出法国希望在中国西部推广本国政治经济影响的野心。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吴乃华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学术作为传教的先导,带来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影响和启发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基督教在唐代已传入中国,称为景教,...  相似文献   

15.
董纯金 《传承》2008,(10):104-105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广西进行传教,但是他们遭到广西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在广西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入教,他们举办了各种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广西社会面临的某些社会问题,促进了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发现中国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对基督教传播可能构成威胁的穆斯林群体,于是他们开始了针对该群体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教活动。这种传教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文化侵略意味,从总体上看也是不成功的,但在客观上对两种宗教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动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广西进行传教,但是他们遭到广西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在广西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入教,他们举办了各种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广西社会面临的某些社会问题,促进了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黄大军  伊彩霞 《前沿》2011,(8):162-165
20世纪20~70年代的中国文学是文艺政治化的发展主潮,"激进"的政治功利倾向与无限的民族认同,无情地湮没了中国作家想象西方传教士的审美自由,这导致该时期作家对西方传教士的刻板化与非人化图解,以及文本反殖民主义话语的"过剩"生产。新时期以来的西方传教士书写则在一个自由多元的开放语境中,逐渐清除了独断论、工具论的文化逻辑,使西方传教士书写呈现出一种摧枯拉朽、别立新宗的破茧之美。尽管如此,新时期以来的西方传教士重绘仍留下了诸多有待超越的创作盲点。  相似文献   

19.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主教、基督教等一些西方宗教传入了傈僳族地区,有许多传教士活跃在这些地区,并修建了教堂,在澜沧江流域比较出名的有德钦县的茨中教堂和维西县的小维西教堂,小维西教堂距离罗美底村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滇金丝猴的发现历史是和这些传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1890年,到德钦县的法国传教士组织猎人首次猎获7只滇金丝猴,并被送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1897年由动物学家Milne-Edward根  相似文献   

20.
岳秀芝 《传承》2011,(23):76-77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教徒,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试对民国时期广西基督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发展情况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