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新近出版的《发展犯罪学》具有资料性强、实证性强,学术观点实事求是的特色,并指出了其不是之处。学者周长康,同时也是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给我寄来了他与另外二位仍在警察实践岗位上工作的同志合写的《发展犯罪学》(《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周长康、张应立、钟绿芳著,群众出版出版,2006年,储槐植教授作序,全书286页)。  相似文献   

2.
开栏絮语     
“海外犯罪学家”专栏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现在和大家见面了。根据姚建龙教授的嘱托,本专栏的宗旨是提供一个海外犯罪学学者发表论文的平台,活跃中国犯罪学的科研,促进犯罪学的健康发展。我个人的宗旨是,珍惜这个平台,把国外的好东西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语境中,同时激发海外犯罪学家对母语对祖国的热诚,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这个平台,为祖国犯罪学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7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预防犯罪方略》;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社科项目,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犯罪研究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获国家优秀图书奖的《犯罪学大辞书》……翻开这些著作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编撰者冯树梁的名字。在预防犯罪学这一专业领域里,他的名宇,牢牢印入人们的脑海里。98年的一个秋天,记者在诸暨的一次会议上有幸结识了这位大名鼎鼎的中国犯罪学家,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前副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全国政法综治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的冯树梁。宽额的脸庞,面带慈祥的微笑,…  相似文献   

4.
注:奔津门赴“海河论坛”之约前突获“犯罪学茶楼”楼主皮艺军教授约稿并叙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主编姚建龙君催稿,于是匆匆翻阅了几份载有当今“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领军主帅王牧会长的文章,顿生与王牧君共品犯罪学“茶素”之念。无奈行色匆匆,只好招来亲授弟子翁连金趋舍下共品其味,并叙其将鄙见与共识形成如下浅识,可视为离开犯罪学科坛十年、  相似文献   

5.
《国际犯罪学大师论犯罪控制科学》收集的论文出自五位活跃在国际犯罪学前沿的著名专家,他们是亚洲犯罪学会会长刘建宏,英国剑桥大学David P.Farrington(大卫·法林顿),美国犯罪学会会长Steven F.Messner(史蒂文·梅斯纳),以及2009年、2010年犯罪学最高奖项斯德哥尔摩奖的获得者Ffiedfich Losel(弗里德里克·洛赛尔)和David Weisburd(大卫·威斯勃德)。该套装书所收录的这些国际大师级学者的作品代表了当今犯罪学最前沿的观点,对我国犯罪学学者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提升我国犯罪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篇幅所限,本文仅对以下两个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前沿问题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6.
对肖剑鸣教授的《鸭嘴兽,蝙蝠,抑或克隆物——“犯罪学是什么”之笑侃》①一文,本刊主编人员请我写一篇回应文章。我对肖教授的这篇文章的确也感兴趣,也就答应了。首先要说的,肖教授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的教授。对其该文言,肖教授关注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犯罪学的问题存在,亦是世界犯罪学的问题存在。是极具重要性的问题。第二,肖教授的文章所涉的理论,其中涉及到名实学理论。我亦想从名实理论出发来着重谈一点学科研究建设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警务》(Global policing)一书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学院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教授本·鲍林(Ben Bowling)和加拿大约克大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教授詹姆士·谢普蒂基(James Sheptycki)于2012年撰写,由赛奇(Sage)出版社出版。该书中文版于2014年由华东政法大学倪铁副教授翻译、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王牧教授新作《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12.8版)前言中有句感言:“本人热心于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二十多年来有一些体会,但总感力不从心,有时似乎觉得自己选错了方向。可是,当对某个疑难问题有所顿悟的时候,其中的乐趣真是无以言表”(第三页),这句话可谓道出了一代犯罪学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是我国著名青少年犯罪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八十大寿。徐建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奠基人之一。三十多年来,徐建教授开创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项研究的先河,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且不断深入;是他促使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成立,使我国拥有了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和研究队伍;是他推动了我国第一部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诞生,使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是他与实务部门合作创导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建立,使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从无到有并渐趋成熟;是他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门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走向了世界;是他首撰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青少年犯罪学》,为我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他首创了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出版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刊物——《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本刊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鉴于徐建先生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我们在徐建先生八十大寿之际,特辟专辑,特邀数位较为了解徐建先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文贺寿。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在众多贺文中特选了三篇以特辑形式刊发。特辑贺寿,不仅是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徐建先生,更重要是为了以此向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前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徐建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0.
应欧洲新犯罪学协会主席伏尔克·迪特曼教援和德国蒂宾根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犯罪学协会名誉主席汉斯·尤尔根·卡尔纳教授的盛情邀请,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以会长邬兴华为团长的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专家代表团,从10月3日至16日,赴瑞士与德国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国际犯罪问题座谈会。与会期间,代表团会见了德国著名犯罪学家、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前所长亨特·凯泽教授、德国著名犯罪学家、国际被害人学会会长汉斯·约阿杀姆·斯奈德教授,以及瑞士犯罪学学会会长等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