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情消费状况研究--鄂北大山村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农民因为人情消费而导致家庭承受着沉重的负担,但是农民并没有因为这种负担而放弃人情消费。笔者对湖北北部的大山村100户村民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来了解村民人情消费的实际状况,并对农民人情消费得以延续的原因、实质与意义、经济效应等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险均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调动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情资源能够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而信息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只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其就业质量,既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也要努力拓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农村人情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情消费是指农民用于人情往来的费用。人情往来模式是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通过礼尚往来,表达情感,维持社会联系,换取社会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农村经济形势的向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交际圈逐渐拓宽,参加社会活动日趋增多,导致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出现。这对农民造成物质、精神双重压力,同时影响农业生产,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人情消费。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通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探讨新生代农民与市民通婚意愿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同市民恋爱结婚的想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城市生活体验、社会交往、社会距离感对其通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背景对其与市民的通婚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短。这不仅助长了乡村不正之风,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加剧了农村腐败的滋生蔓延。农村不合理的人情消费主要源于传统习俗、攀比心理、盲从心理和"后路"心理的影响。为此,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文明的人情消费观念,实现农民的自我约束,抵制不良的人情消费,使农村人情消费理性回归,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本文得出如下几个结论:心理资本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受他们感知到的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对其感知到的社会距离具有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负向影响。提高心理资本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缩小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多元价值碰撞必然引起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突,新生代农民价值观也呈现出矛盾性。在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性的基础上,从我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制度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等视角分析了其价值观矛盾性的影响因素。积极引导,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改革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8.
应该通过减负来提高农民购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而农民的消费需求又直接受制于农民的购买力。农民的购买力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农民的收入,一个是农民的负担。目前农民购买力低。除了农民收入增长太慢这个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负担在不断地加重。因此,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外,还必须尽快减轻农民负担。从目前状况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担必须减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4268份调查问卷,采用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分析人口统计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水平的影响,并首次在大样本的基础上证实就业差异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健康程度等人口统计变量,是否培训、技术等级、有无证书、目前工作时间等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但社会资本的影响并不稳定。研究还表明,就业差异性已成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机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处行业、受雇方式、务工地跨度等就业差异性变量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丽珍 《党政论坛》2013,(23):43-44
中国素以人情社会著称,然而近年来各种情感却逐渐成了加诸人们身上的包袱,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轻则为情所伤,重则因情丧命。情感为何会在今日蜕变成却之不可,避之不能的负担呢?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社会化是新生代农民工面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发展的"合理化选择行为",而融入城市是这一选择行为的根本目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价值观状态的"夹缝"式、行为模式的形式现代性、职业技能水平的低层次性、社会角色转换的边缘化等方面继续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适应城市生活。城市与政府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兵役法规定,农村民兵训练费应以乡镇为单位,由群众平衡负担。这虽不属乱摊派之列,但也是农民的负担之一。河北省固安县人民武装部主动采取措施改革民兵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把民兵武器保管由各乡镇分管改为以县为单位集中保管,是他们采取  相似文献   

13.
类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村庄“人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多个中国村庄的经验材料,对当下农村的"人情"状况展开了总体性的研究。根据"人情"在各个村庄中的异质性表现,文章归纳了三种类型的村庄,并具体分析了"人情"异质性背后的村庄社会基础,着重指出了"人情"异化的原因,并对如何改造异化的"人情"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组织变革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重要的压力源。本研究揭示了组织变革对新生代农民工压力的产生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组织变革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工作职位、工作地点、个人职业发展的担忧上;组织变革会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组织变革的感知;组织变革感知会对变革压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变革感知在组织变革对新生代农民工变革压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会显著地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变革压力,并能负向调节组织变革对变革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情异化对公序良俗、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贬损了"人情"对中国人所具有的正面形象。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讲人情"作为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的基本特性及其内在精神,指出"讲人情"的行为方式是在默认既定社会规范及其主流价值观念的条件下具有互爱互惠精神的施惠和回报;而人情异化的行为方式则是在自定条件下缺失、偏离乃至背离了这种具有互爱互惠精神的施惠和回报;两者在动机、方式及效果上存在着实质性差异。我们既要弘扬"讲人情"的互爱互惠精神,又要谨防人情异化。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 记者最近了解到,有些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农村粮食、供销和电业等服务部门的职工卡农民的不正之风,意见很大。他们呼吁有关领导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并予以纠正。 这些不正之风的表现之一是,有些地方的粮食、棉花收购站(点)收购时不一视同仁,收“人情粮”、“人情棉”现象严重。农民对记者说:“认识收购站一个熟人,一年卖粮要多收入几百块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有些收购人员随意压级压价或提级提价,有熟人,等级低的变成高的;没有熟人,  相似文献   

17.
农业税改革遭遇“倒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征农业税后,尽管农民政策性负担减下来了,可一些隐性负担随之暴露。乡村债务成因复杂, 债务问题正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的技术、新的生活和新的传播方式正在改变旧有的社会结构,当新生代们开始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很多改变正在我们身边发生。2010年第4期《小康》杂志刊发社评说道,当前的中国,每年有1.5亿的农民涌入城市,有1亿人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甄月桥  钟承志 《学理论》2011,(25):65-67
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知上,一方面表现出对融入城市的期盼;另一方面,出现自我对身份认知迷茫、困惑,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认知失调及行为的选择性差异。其群体内部日趋显著的分化也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这种分化所产生的个体对身份认知的不同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个充满人情的社会,无论是日常生活领域还是工作领域,说话办事要讲人情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情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有效运转。然而"讲人情"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人情异化情况下,可能给领导造成极大的人情债风险,表现为人情盲从、人情屈从、人情交换和人情投资等四种情况。为此,应从淡化身份、建立原则、控制私欲及防微杜渐方面进行相应避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