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1943年10月新四军和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层发生的"黄花塘事件",虽是党史上并不起眼的插曲,但对当事人陈毅来说,用火中涅槃的党性锻炼来形容,当不为过;对调解者毛泽东来说,则是一次劝人察人的成功范例。一1943年6月新四军整风审干时,陈毅与饶漱石,一个是新四军代军长兼军分会主席,一个是华中局代书记、  相似文献   

2.
曾山同志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皖南事变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华中党内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要职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我采访了曾山同志的三子曾庆洋少将.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4.
1942年5月初,时任华中局代理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饶漱石带领工作组到淮南检查工作,他的职务由陈毅代理.陈毅尽心尽责,成绩斐然。1942年9月19日,饶漱石从淮南巡视工作归来。  相似文献   

5.
正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战时期华中新四军大部和抗战胜利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发展成的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来。编成山东、华中野战军,保卫山东、苏皖解放区1945年8月26日,为适应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变化,准备应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共中央调整各战略区部署,任命饶漱石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为华中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1943年深秋,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淮南盱胎县黄花圹,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整风学习运动,已转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阶段。按照华中局代书记和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的安排,10月26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华中局常委会上作自我批评。他以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极其坦率、诚恳地作自我批评式的检查。他首先谈了家庭出身,留学法国,接着谈  相似文献   

7.
风起青萍之末 1942年5月,整风运动开始由高级干部学习转入全党整风阶段.此时的华中、华东根据地正面临数万日本侵略军和几万伪军的"大扫荡".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被迫由苏北盐城转移到津浦路东黄花塘村.虽然战事非常激烈,但是有中央军委和华中局的正确领导,新四军边战斗边整风,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9月19日,饶漱石从淮南检查完工作后回到黄花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内部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1941年夏至1946年冬,邓子恢曾在洪泽湖畔度过了6个战斗的春秋。 整训部队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洪泽湖地区驻防。由于四师在豫皖苏3个月反摩擦斗争中连续战斗,损失较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五年饶漱石的问题为何升级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农 《党史文苑》2005,(6):35-38
中央处理饶漱石问题的最初打算是批判从严,处理留情 饶漱石原本为建国初期党内颇有前途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受过高等文化教育,从1923年起就参加城市学生运动和工人斗争,后在白区担任地下党领导,又被派到苏联工作过三年.回国后被分派到东南局主管白区工作,并参与新四军的领导,担任过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建国后饶漱石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1943年深秋,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淮南盯眙县黄花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整风学习运动,已转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按照华中局代书记和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的安排,10月26日下午,由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华中局常委会上作自我批评.陈毅以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坦率、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式的检查.他严于律己,不谈功绩,只着重检查自己20年革命生涯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和教训,主动承担责任.当晚,饶漱石以华中局、军部主要领导成员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罗列“陈毅十大错误”,要求中央派人来主持军事工作.陈毅亦致电中央,简单陈述黄花塘事件的经过,他情操高尚,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提出去延安学习.毛泽东认为陈、饶矛盾较深,一时难解,11月8日复电,“希望陈毅来延安参加七大.”2 1942年12月,一支由新四军数十名旅团级干部组成的教导队,从黄花塘出发,赴延安参加  相似文献   

11.
<正>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顺手牵羊地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  相似文献   

12.
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在敌人的疯狂“扫荡”面前,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  相似文献   

13.
刘志青 《党史博览》2013,(11):49-53
194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苏南、浙江省的新四军部队。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未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委托粟裕以华中局代表名义,全面领导苏一浙地区的党委工作,统一指挥。  相似文献   

14.
1943年11月,郑位三同志受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派遣来到鄂豫边区,加强对五师、边区的领导。在边区我们都尊称他为“位老”。位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地向中央和华中局反映以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为核心的边区党委以及新四军第五师的状况;正确领导了边区的整风与审干,保护了一批干部;终于消除了当时中央对五师、边区的某种误解,为五师和边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中央两次决定位老到鄂豫边区工作抗战爆发不久,位老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回鄂豫皖地区,先后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兼鄂豫皖特委(后改为鄂东特委)书记,领导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5.
1941年夏,日寇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并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一并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避其锋芒,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团马家庄。  相似文献   

16.
1943年冬,中共中央特派原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郑位三以中共中央华中局代表的身份,抵达鄂豫边区,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受到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领导同志的热情迎接。郑位三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是久负盛名的创建和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而且又是李先念的老上级。他的到来,李先念等打心眼里高兴。  相似文献   

17.
1942年5月初,时任华中局代理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饶漱石带领工作组到淮南检查工作,他的职务由陈毅代理。陈毅尽心尽责,成绩斐然。1942年9月19日,饶漱石从淮南巡视工作归来。有人便用这四个多月同饶漱石代理其前任刘少奇的那不到两个月作对比,许多飞短流长的话便出来了。饶漱石大为恼火,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在现在的位子上占不长。  相似文献   

18.
中央处理饶漱石问题的最初打算是批判从严,处理留情饶漱石原本为建国初期党内颇有前途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受过高等文化教育,从1923年起就参加城市学生运动和工人斗争,后在白区担任地下党领导,又被派到苏联工作过三年。回国后被分派到东南局主管白区工作,并参与新四军的领导,担任过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建国后饶漱石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军事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像他这样身兼全国五大局之一的华东局党政要职,在当时可说是独一无二的。1953年初,饶漱石调任中组部部长,成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新星…  相似文献   

19.
“黄老”是黄克诚大将军的尊称,因为他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同志们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小姚”即饶漱石,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党内的化名。1942年1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奉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决定由饶濑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职务。饶漱石为独揽华中党政军大权,采取很不正派的手段,不久就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排挤走了。陈毅离开华中后,饶濑石仍在各种会议上散布陈毅如何如何,以标榜自己的正确。黄克诚对他这种作风很看不惯,决心大胆为陈毅同志辩白。在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烧潮5又借机对陈毅同志进河流毁,正冒天秋的昆…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小长征”纪行何光国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年代,刘少奇患下了慢性肠胃炎等疾病。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健康十分关心。1941年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时任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回延安休养,并参与领导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0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