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唐代传奇女性悲剧命运与法典礼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爱情传奇中,女主人公多是悲剧命运,这是男尊女卑、买办婚姻等封建法典礼制所造成的。唐爱情传奇是对封建礼法下妇女爱情悲剧的艺术再现。研究唐爱情传奇中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助于认识封建法礼的残酷性,清除其在妇女及婚姻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没有名字的身体》以温婉华丽的文笔与语调,记叙当代知识女性“我”不断追寻爱情与希望,又不断遭逢挫败与绝望的心之旅,重在揭示爱情所带给女主人公的悲剧性的思考——命运是不可理喻的,理想是永难实现的,爱情是可望不可及的,即“生活永远在别处”这一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那种超越生死的爱情悲剧给中外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对这场爱情悲剧根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凯瑟琳自私复杂的性格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希刺克厉夫则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属爱情悲剧,然而由于两部作品处于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它们在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朱丽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在她身上体现了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等思想;而祝英台则保守、内敛,她只是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很明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来源于两部悲剧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马丁·伊登与杰·盖茨比是不同的美国作家在不同时期创造出的主人公 ,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却有惊人的相似。本文从他们的美国梦之幻灭、个人主义思想、异化、爱情悲剧等多个共同点处着眼 ,试图说明他们悲剧的根源 ,并揭示物质主义对人的思想及灵活魂的侵蚀与毁灭。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塑造的裘德,追求爱情而与资本主义宗教信条下不可跨越的道德观念抗争,追求婚姻而与不公的资本主义婚姻制度抗争,追求个人学术理想而和教育体制抗争,最终成为不公现实的殉葬品。通过分析主人公由一个勇敢者沦为失败者的根源,揭示这一悲剧形象在个人背景和社会环境、个人信仰和社会宗教、灵与肉、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分裂之间表现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而凸显裘德的悲剧形象,加深了《无名的裘德》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是王实甫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女主人公刘月娥在剧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情婚姻理想:在婚姻选择中轻门第,重才学;追求婚姻过程中的自主与反抗;坚守中的忠贞与平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示了其爱情婚姻观的进步性。对于王实甫而言,《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应当是刘月娥和吕蒙正爱情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研究《破窑记》对研究王实甫的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从阿瑟·密勒的悲剧观角度,来探析小说《收藏家》中男主人公克莱格的悲剧根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等级差别是造成克莱格悲剧的外部根源,而其性格缺陷和男权思想,则成为其悲剧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10.
张曼菱早期的三部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云》、《星》,塑造了三个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感情色彩具有鲜明贯一性的女主人公.她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经遇中,在极度的精神磨难中,没有消沉颓废,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执着而坚韧的探索与追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的女主人公,在乡下傣家的生活中,诚心改造磨炼自我,于苦难中发现着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美丽.《云》中的女主人公郑一帆则是一个相当成熟、相当自信、相当孤傲的青年,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宏大的责任感,使她对生活和爱情不甘苟且偷安.《星》中的女主人公则在对动乱年代人生价值观念变幻不定的探索和思考中,严峻地审视着父辈的长处和局限,从而不断矫正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1.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大师田纳斯.威廉姆斯的代表作,它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剧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想要努力与生活抗争以获得幸福,却最终事与愿违。她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女性只有从思想及经济上真正获得独立,才能扭转自身命运,因此,深受男权社会影响的布兰奇所做的不彻底的反抗无济于事,她的命运注定了是场悲剧。  相似文献   

12.
作为深层次的悲剧观念——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的镜面时,闪耀出的光彩和色泽却大相径庭.这主要体现在中西悲剧主人公、冲突及结局的差异上.而造成种种不同的深层原因乃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潘金莲这个重合了受害者和害人者双重身份的女人成就了<水浒传>中一段颇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使其成为了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物.究其原因,社会环境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她的悲剧也成为了社会性的悲剧、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边城》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写了两个爱情悲剧:翠翠父母的悲剧和翠翠自己的悲剧。通过分析悲剧成因,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重构精神家园的努力,其"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尤其具有超前意识,具生态文学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所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带有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和自传性质,充满着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既出于佛教观念和情爱追求的矛盾纠缠,更是根源于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认定人生本苦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潘金莲的悲剧是《水浒传》中最为突出、最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是众多评论家争论较大的悲剧性人物。究其根本原因,是畸形的社会酿造了一个为追求爱情而无力抗争、随波逐流的畸形女性,潘金莲是一个害人者,也是一个受害者,是社会环境使她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德莱塞在其长篇巨著《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德这一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和悲剧过程的分析说明小说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18.
从尼采的悲剧学说解读盖茨比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尼采的悲剧学说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进行分析,旨在阐明盖茨比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于一体,是理智和激情的混合体,在社会悲剧大背景中注定他的个人遭遇是无法避免的,由此为人们理解其悲剧性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战后二十年的青年民众心态是西方文化入侵下,又于物质文明的极度膨胀对人性在空间的挤压、摧残和侵蚀,造成的人类原有理性价值体系的崩溃和人性的分裂,从而形成一种原有理性价值的背离和非理性化倾向的理念形成。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我”、直子、绿子、玲子间的荒诞爱情和人生悲剧,以及人物孤寂感、生死观的解析,探寻形成产生这种特定情况下的民众心态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并对人类自身和文明的演进变化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综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都以描写爱情为主要创作题材.在他的笔下,爱情都是以优美抒情的风景描写为背景,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感伤愿望,爱情虽然美好,但它带来的是痛苦、失望和死亡.在他有关爱情的主题中无一不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与他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