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保护运动蓬勃兴起。在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它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是最“前卫”、最激烈的生态理论。它以它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其倡导和开展绿色生态运动的思想武器,从政治和文化层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生态危机问题的社会根源,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批判。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接连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与这些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以及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转向和探索紧密相连。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2.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以后,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但从60年代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逐步走向低潮。这主要表现在: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②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以至发生停滞;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政治动荡;④苏东国家改革出现严重失误。总之,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是这时已经大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但绝不是到了病入膏肓、无法医治的地步。而这些国家党和政府的某些领导人,却屈服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压力,对于在科学社会主义框架内,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丧失信心,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确实存在着能否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从1987年秋苏联的形势来看,由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已经偏转,苏联这艘巨大的航船是否会触礁沉没,这是身处北美的我们当时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认识三题信德初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许多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遭到巨大的挫折,我们国家也在这里走过一段弯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  相似文献   

5.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方位以历史唯物主义眼光审视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际、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并且还将向社会主义的世界大同 (共产主义 )方向迈进。如果我们对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作进一步分析,还可发现,社会主义发展有高潮、也有低潮,有辉煌、也有挫折,有跳跃、也有滞缓甚至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显然,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体现了社会主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特征一: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的前进性。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前进性作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运动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伟大而曲折的进程。上半世纪,欧亚一批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到世纪最后十年,其中大多数国家在这条道路上走不下去了,终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在中国,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丧失活力,相反却焕发出新的生机,仍然是人民坚定不移的选择。对于造成这一巨大反差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的现实依据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永伦 《思想战线》2002,28(3):81-8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是他对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深入分析 ,有感于这些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他认为“平均主义”和“节制资本”是克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的关键。对私人资本主义既要鼓励其发展但又要对其加以限制 ,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是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反映了孙中山企图通过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革命 ,通过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促进实业和经济的发展 ,并用国家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来实现大国世界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这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巨大挫折,陷入低潮,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严峻问题。这很容易使人想起百年前另一次世纪之交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低潮。1时代主题的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影响就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而言,这两次低潮都是在世界形势...  相似文献   

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中国和其他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种情况是不是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相违背呢?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帝国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新变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大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跨越国界,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使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体系。随着资本的输出,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落后国家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把落后国家的经济纳入了为资本主义服务的轨道。帝国主义国家依靠从经济落后国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建构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想。生态社会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论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根源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所带来的严重生态危机。这一社会思潮致力于将生态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的前途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充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容。生态社会主义强调建立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以人为本的生态政治和公平正义的生态社会等,这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也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欢 《新东方》2024,(1):83-88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3.
近日看到《理论月刊》发表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等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简称《不等于》)的文章,作者刘烈龙同志把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分开来,认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进人社会主义之前的一个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属于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阶段,作者还提出要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并“采取倒位或退位的方式”,“从社会主义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逆向运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也想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大厦的基石,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实现绿色社会变革的方案,其绿色社会变革观点对实现绿色社会变革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不足的一面:它为人们深刻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它的生态重建对绿色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还扩大了生态运动的影响。然而其实现绿色社会变革的道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使其最终陷入改良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20世纪以来,人类在征服、改造自然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酿成了一系列危害自身生存的严重危机与问题。生态危机无疑是其中之一。如何解决好生态问题,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当今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江泽民以政治家特有的政治远见和历史责任感,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全球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提出了许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乃至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的宝贵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精辟论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科学的社会理想,还是作为现实的社会实践,都与全球化或世界性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对于社会主义的成长、发展乃至最后胜利,全球化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同时,全球化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从文化上、政治上增强竞争力;加快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推动国际管理改革,为社会主义成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杨小军  周晓敏 《求索》2007,(3):136-13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国家制订具体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和探索。了解和研究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很有启示和借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要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划分阶段。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和发展阶段性的问题。他说: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设起来的。”他指出: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也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列宁还使用过“完全的社会主义”、“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彻底胜利和巩固了的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社会主义”等提法。到了本世纪30年代,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胜利,斯大林忽略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把实现共产主义看得简单化,提出了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论断,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思潮,主要强调生态平衡、社会主义、基层民主、非暴力等方面的意义;其斗争锋芒不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而只是反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某些弊害,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并把解决生态问题与社会主义前途结台起来,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添加了新的内容,给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问题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与制度规范的建构相比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全面实行改革驱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及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