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月6日《人民日报》消息: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认为,中国不必兴师动众到韩国学习“新村运动”。与他满脸的笑容相反,这句开场白简直就像迎面一盆冷水,让专门请李寿成谈“新村运动”经验的记者有些茫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的七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可以避免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本文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到1970年代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人均GNP十年翻了两番。但是,韩国在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时,忽视了…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一个重大的命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这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则让中国的高级智囊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可以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据权威人士透露,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专家们回来后形成了“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考察报告”和“关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两份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骏 《探索》2006,(3):79-84
从1970年开始,韩国开展了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新村运动,帮助韩国农民改造农村、摆脱贫穷,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韩国开展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借鉴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成功做法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金坛市委组织部近日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参加了韩国“新村运动”考察培训班。培训班学员韩国归来的感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前线》2007,(9)
"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说这句话的是韩国前总理、现任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理由是,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准备好了,农村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成熟,不必再学韩国。韩国"新村运动"的起  相似文献   

7.
从“官主导”到“民主导” 从1970年初开始的15年内,韩国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有7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城市居民。1980年以后,韩国农民的消费水平也超过了城市居民。现在韩国的农民减少到全国人口的6%左右,新村运动也升华为新国家运动。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2):121-121
韩语同汉语一样,“新村”是“新”和“村”两个词合成的一个词语。“新”意味着新的东西,也有光明的意思;“村”是地域基本单位,指韩国农民生活的共同体,也有公司的意思,包括农村和城市里很广阔的空间,即地域社会的一个单元。新村运动就是让这样的生活共同体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以来,农村问题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经验,为我国农村建设服务,成为大家的共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主要在梳理韩国新村运动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希冀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徐平华 《求实》2006,(10):81-82
韩国新村运动高潮期正是韩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快速推进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工业、服务业和城市转移,其绝对数量大幅度减少,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新村运动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全面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内涵,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范啸 《奋斗》2006,(5):23-23
日本和韩国同属东亚国家,农业、农村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40多年间,两国分别实行了“新村运动”和“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12.
韦廷柒  孙德江 《探索》2007,(5):152-154
韩国新农村运动(下称"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一项社会性运动,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城乡和工农关系密切的和谐社会".韩国"新村运动"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构建.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6,(2):14-15
据媒体透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在城市中集中大量流民、形成大量贫民窟的现象,显然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应汲取的教训,并设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蕴含着这样的意义。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则给中国的决策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韩国新村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以培养农民的伦理精神为着力点,通过唤醒广大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到新村运动中来。我们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与韩国相似,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村运动",在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传奇模式。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务实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山西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1970年开始,韩国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修建桥梁、改善道路设施;二是建造新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三是实施农村改水、改电、改气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推广高产水稻品种,促使农业增效;五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作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韩国新村运动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城乡经济实现同步发展.2004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0.94.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先后有130多个国家派出人员参观、学习.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17.
程华恩 《当代贵州》2009,(19):39-39
重视“三农”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韩国新村运动提供给我省新农村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建设新农村,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公认的发展农村的典范。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产生的背景、成效及成因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朴正熙政府的领导下,上世纪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中的作用,即政府是新村运动的发起者、引导者、支持者、推动者和监管者,最后总结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70年4月,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引导农民建设家乡。韩国新村运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韩国政府为全国所有农村免费提供水泥,用于村里的公共事业,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所、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房屋和村级公路等。政府根据各村的表现,将35000个村划分成自立、自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