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在近代化起步之初,开国贸易思想相当活跃,对促进日本经济迅速迈入近代化之途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和研究日本近代化之初的开国贸易思想,对于增强我们的对外开放意识,加快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不无裨益的。 一、开国贸易思想的萌芽 (一)、“开国”概念的最初使用及其含义 在日本早在近代之前,“开国”一词已被使用。但当时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日本在宽永(1624—1643)锁国后,与外国的接触仅被限制在长崎一处。当时被称为“虾夷地”的北海道尚未开发。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幕府势力的增强,“虾夷地”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由于沙俄势力的东渐,当时的千岛、桦太等地已成为与沙俄接触的场所,更不得不引起日本朝野人士的关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幕府于天明五、六年(1785、1786年)开始对虾夷、千岛、桦太等地进行调查,并于7年之内将虾夷地所属诸藩全部收归幕府管辖之下。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东亚暨中日韩港口城市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一方面中日韩三国均遭受到"西学东渐"的冲击与影响,另一方面,三国又都倾力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明中晚期至清初的中国,政府严禁濒海居民"下海通藩",以此建立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政治体制;江户初期的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因而形成"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壬辰战争"后的朝鲜,"南北交困"的国际格局使朝鲜王朝陷入被动"锁国"的发展困境。因此,各种政治因素交互影响并促成了此一时期东亚三国的"锁国"局面,且在此背景之下形成了广州、长崎、釜山"一口通商"的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自十七世纪至明治维新前的二百余年间,日本德川幕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格禁止日本人驶往海外;同时还规定,除中国和荷兰船可前往长崎外,禁止外国船只驶进日本海域,是为日本历史上的锁国时代。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日本船员因海难事故漂流到中国。这些日本漂民是如何认识和看待中国的?他们的中国观又对锁国时代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而第一个要侵占的就是邻近的朝鲜半岛。腐败、落后的韩国封建王朝自19世纪后半期起,外部不断遭到欧、美帝国主义者的武力威胁、入侵和要求贸易、开放,内部出现主张实行锁国政策者和主张革新现状者之间的争论和变革,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处境。  相似文献   

5.
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落后的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利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自1997年以来的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发现日本1997年贸易政策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日本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明显,国际竞争力略有提高,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日本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1853年的佩里来航,给日本社会带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第二年,《日美和亲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持续了近两百年的锁国时代就此结束。从此,为了与西方列强保持平等的关系,建立一个近代国家,日本政府开始积极学习和效仿西方的「一国、一民、一语」原则,大力推行国语统一的政策。可以说,此次佩里来航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意识,为日后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曾以高速增长著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丧失魅力。在日本经济增长绩效率变迁过程中,政府干预的贸易政策,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特点日本战后贸易政策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推行的是贸易立国政策,即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2)从7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推行的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即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其中美国对日贸易和外交政策的根本性变化,是影响日本贸易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日本贸易政策的演变,虽然受到国家,尤其是美国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8.
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状况影响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主要选用1994—2003年的数据,运用一些指标对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发现: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在贸易方面的联系很紧密,尤其是日本在贸易方面对东盟的依赖程度较强,且日本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互补的贸易有所增加,但增长较慢;双方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对方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日本于1955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此,日本经济走向国际经济,管理贸易步入自由贸易。为适应这一转变,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发展,日本首先在关税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961年4月对大宗贸易商品实现了自由化,使自由化比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使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很快。 日本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996年至2002年7月,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出超持续,且基本上呈现出一年比一 年扩大的趋势。就农产品贸易而言,现状并不乐观,从2001年开始,双边农产品贸易出现停 滞;2002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下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12.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Parti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was held in Kyoto in December 1997. It ended successfully with the adoption of the Kyoto Protocol, which lays down internationally binding provisions for handling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ut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was extraordinarily difficult, due to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issue of global warming, and to the fact that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every nation were closely involved. As Japan's ambassador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affairs, Toshiaki Tanabe was chief negotiator for Japan, and gives here an insider's view of how that successful outcome w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 for Japan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6 percent is a heavy burden, he says, and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相似文献   

13.
陈冰冰 《当代韩国》2013,(1):109-117
朴趾源是朝鲜李朝后期实学派文人的代表,他的实学思想在其文学观、商业意识、农业改革及宇宙观方面都有体现。同时,朴趾源作为朝鲜"北学派"的代表,主张学习中国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发展工商业、改革农业等,其实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1999年后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内需而非投资主导的,但俄仍然是出口矿产资源、进口机器等工业制成品和食品的单一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受出口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和汇率变化的影响较大。无论从名义GDP还是从实际GDP来看,油气产业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很大。俄罗斯制造业的竞争力依然很低。因此,俄罗斯经济是一种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俄罗斯政府对国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实施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荷兰病"的进一步发展。来自油气产业的税收大幅增加使俄财政收入由赤字转为盈余。俄政府为此设立了稳定基金,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偿还了外债。从2008年起,俄在引入油气收支或油气外收支等概念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稳定基金因此转化为储备基金和下一代基金。俄经济的长远发展取决于如何减轻"荷兰病"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IT立国"战略是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在推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多重压力促动下,日本大力推进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社会建设为核心的IT立国战略,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战略框架。在实施IT立国战略过程中,日本注重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社会应用、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大力推进,并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社会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在发展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时,应当形成循序渐进的战略体系,实现创新单元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并注重将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其他战略,特别是标准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approximately 30,000 participants in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Forum on Women ‘95 did more than simply give voice and attention to often invisible and silenced women's issues. They journeyed to the forum from over 185 countries to Huairou, a resort town forty kilometers outside of Beij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network,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devise innovative and determined implementation of solutions to the world's most pressing problems. The NGO forum inspired commitment to action in many forms: renewing and forging solidarity on issues and strategies, lobbying government delegates during the overlapping (4–15 September 1995) official U.N. Four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 in Beijing, and sustaining and expanding day-to-day work in communities after participants returned home.  相似文献   

17.
18.
《East Asia》2006,23(1):93-94
  相似文献   

19.
《East Asia》2001,19(3):181-18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