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思维创新的主要缘由从作案主体看,反侦查思维正在快速发展一是逃避型反侦查思维,是指犯罪分子采用逃跑拒供等消极的方式阻碍侦查活动的思维方式。它一般存在于犯罪结束阶段,主要是一些应对性的行为:逃跑或隐匿;自杀或自残;拒供、谎供;偷梁换柱(由他人替罪)。二是对抗型反侦查思维,是指犯罪  相似文献   

2.
作案手段、犯罪模式与“签名”特征都表征犯罪进行过程中某种形式样态,其内涵与外延均有差异:作案手段是指特定人或特定犯罪团伙所选择的犯罪的途径或方法;犯罪模式是以两个以上不特定的犯罪人或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段为基础而整理出的一套具有共通性的作案手段;“签名”特征是犯罪者因个人人格上的特质而强迫自己实施的一种“签名”式行为。明确区分三个概念的异同,有利于解决目前侦查实践中三者使用混淆的状态,准确把握三者各自的侦查价值,为侦查破案和犯罪预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走私武器弹药是一类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犯罪主体、作案渠道、行为手段、社会危害、侦查难点均存在着特殊性,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为有效打击走私武器弹药的犯罪行为,需要综合运用控制下交付、技术侦查、网络侦查、侦查协作等多种侦查手段。对此类犯罪的预防,需要从加强海关监管、市场监管、网络监管、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完善情报信息交流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现场分析在命案侦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犯刻画是现场分析内容之一,现场分析时如能刻画为熟人作案,无疑对确定侦查方向具有重要价值。以往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如何判断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各类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犯罪形式和作案手段也呈多样化改变,有些案件加害人的反侦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经验和判断指标在现有的案件中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正。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判断熟人作案进行重新梳理,以适应现场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贿赂犯罪由于作案主体关系特殊,作案手段隐蔽、作案形式复杂,致使侦查中面临发现、取证、认定等难题。如何在侦查过程中拓展思路,采取合法且灵活有效的谋略,关键在于施谋技巧的获得和谋略意识的形成,更在于侦查人员在实战经验不断积累的同时所做的自我反思和领悟。  相似文献   

6.
耿连海 《政法学刊》2005,22(4):97-99
在侦查破案的初始阶段,由于侦查主体对案件各方面因素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和不明确的,因此,侦查主体往往通过侦查想象,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形成侦查假设、预测犯罪情势,并且据以深入开展侦查活动。侦查想象能够帮助侦查人员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理出一些头绪,指出一定的侦查范围和排查重点,为进一步判明案情和开展侦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刑事犯罪活动日益朝着流窜作案、系列作案和有组织作案的方向发展,犯罪手段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作案工具更加先进,犯罪分子在作案后的反侦查能力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对侦查过程中进行调查取证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新的形势要求变革原有的侦查模式,把有限的警力、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犯罪作案方式更加智能化,高科技犯罪危害结果更具破坏性,大数据技术手段在侦查工作模式中的运用已经成了时代的要求,侦查模式转变路径可以从加快培植大数据理念、规范侦查活动模式、夯实大数据侦查技术人才基础、突破侦查工作固有的思维模式、发扬传统侦查思维的优势和强化大数据侦查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着手,有效实现大数据技术在侦查工作中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杨扬  刘海辉 《政法学刊》2009,26(4):83-85
通过现场勘查,就是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即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情况、作案动机和手段;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本人的特点和特征;发现和提取犯罪分子作案遗留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侦查人员依靠这些犯罪信息,“再现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进行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10.
贿赂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大多以秘密的方式作案,因而知情面小,不易暴露,并且,由于行贿、受贿双方又都是各自利益的获得者,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必然会在检察机关对其展开调查之际,互相勾结,精心策划,建立攻守同盟,编造种种谎言来狡辩和抵赖。从司法实践来看,他们作案惯用的手段是以借贷的名义实施行贿受贿犯罪。  以借贷名义实施行贿受贿犯罪,作为对付检察机关侦查的一种手段,确有其“高明”之处,它将贿赂犯罪的实质假以合法借贷之名,给案件的侦查以及案件的定性增加了相当难度,以至于许多案件因此而不了了之。贿赂犯罪分…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依法负责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工作,而讯问是侦查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务犯罪有其特殊性,一是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其拥有一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文化素养比较高、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二是一般无犯罪现场可供勘查,物证较少;三是系智能型犯罪,在犯罪的预谋和犯罪的手段,以及犯罪后反侦查的能力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智能性特点。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讯问工作在侦查中举足轻重。一般来说,讯问对象真实和全面的供述,是检察机关侦查部门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它对于侦破案件、了解案情全貌及作案细节,特别是收集获取其他证据的线索和…  相似文献   

12.
贿赂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一种职务犯罪,这一权钱交易的刑事犯罪活动,严重地损害了国家肌体的健康,历来是我国司法机关重点查处的犯罪之一。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贿赂双方一般都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权钱交易,现行证据规则以及在侦查环  相似文献   

13.
侦查活动是一种从已知探知未知,追根溯源地再现犯罪和犯罪活动的间接认识过程,而侦查思维则是这种认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其奇谋良策就是创新性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作为侦查工作的重要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侦查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本文试对创新性侦查思维在案件侦破中的运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军地互涉刑事案件管辖制度的原则 1.依据犯罪主体、犯罪地进行分工。一般来说,凡是军职人员的犯罪案件或在军队蓄区发生的案件(包括地方人员单独作案和军地双方人员共同作案),均由军队司法机关受理侦查或以军队司法机关为主组织侦查。反之,则由地方司法机关管辖或以地方司法机关为主进行侦查。这是划分军地司法机关在受理军地互涉刑事案件时各自管辖权限的总的原则。这一原则充分考虑到军地双方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利于及时受理案件,控制犯罪,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15.
论街面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社会型态逐渐由静态社会向动态社会转变。街头犯罪这一新的犯罪形态也呈现上升势头。街头犯罪的特点是:发案高、报案少、犯罪黑数高,作案人员以流动人口为主,作案过程短、逃离现场快、跨区域作案,人员流动性大、调查取证相对困难。安机关需要探索建立以街面犯罪情报信息为基础,由情报信息主导侦查,综合运用巡逻堵截、视频图像监控、便衣侦查、专案侦查、专项斗争、公开悬赏等侦查措施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侦查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及证据适用规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贿赂犯罪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尽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经济犯罪分子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贿赂犯罪活动受到一定遏制,但同时,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反侦查、反审讯的经验亦愈加丰富,加之犯罪分子收受财物过程中证据的“一对一”特点,致使这类犯罪呈现出立案难、查证难、定罪难的新态势。针对犯罪手段的新变化,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犯罪理论、保守的分析方法、落后的侦查手段,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以及消灭犯罪的目的。因此,探讨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研究和借…  相似文献   

17.
诱惑侦查是我国刑事侦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侦破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以及在特定区域发生作案手段类似的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警察圈套则是英美法系中的一种特殊的辩护事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二者间的区别出发研究了诱惑侦查向警察圈套转化的构成要件,旨在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来稿摘登     
江西省宜丰县人民检察院袁力峰、刘建、毛平安同志给本刊撰文指出,行贿受贿犯罪是一种智能型犯罪,作案手段狡猾、诡秘。他们为了掩盖犯罪,对抗侦查,逃避法律制裁,往往以“借”为名进行受贿犯罪活动,这使得民事借贷同以“借”为名的受贿犯罪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给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犯罪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孙瑛 《法制与社会》2014,(34):297-298
农村征地补偿是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基层检察机关积极查处此类犯罪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当地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职务犯罪主体反侦查能力的提高,作案手段越发隐蔽,侦破难度极大。本文从此类犯罪的特点出发,系统的提出了具体侦办方法,希望对案件查办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20.
侦查联想思维是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侦查人员根据公民举报材料及调查走访所得到的相关材料,结合长期积累的侦查经验、知识,运用联想思维,开拓职务犯罪侦查的思路,采取具体的侦查手段、措施,从而侦破犯罪。因此,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侦查人员应重视联想思维,加强侦查联想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