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书慧 《前沿》2014,(7):46-48
“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又是每一个人的梦。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领头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着眼,阐述了“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求知梦,创业奋斗梦,价值奉献梦。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刻苦学习,增强学识和技能;应艰苦创业,为建设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践形态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理论归宿在于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内在诉求和价值旨归。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刘庆传 《群众》2013,(7):38-3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相辅相成,混然一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中国力量,团结带领汀苏各族人民,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一是建立科学的研究范式这一前提性问题。要在反思和检视目前主要研究范式得失基础之上,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范式的基本规定,给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科学的规范和方法。二是深化对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逻辑的人的主体根据意义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可以"还原"为人的价值观维度,人的价值观根本在于人本身,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价值观的人本身内涵恰当定位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得以真正融通。三是置于中国梦视阈之中。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也是世界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与中国梦有机融合、相互贯通和共同推进中,对内集聚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对外走向世界、占领价值观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史为磊 《新东方》2013,(2):51-55
中等收入阶层与中国梦具有深层次的内生逻辑:中国梦的重要目标是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为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提供发展平台;中等收入阶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依靠力量,是社会正面价值观及社会规范的创建者、引导者。实现中国梦与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具有共生的内在关系和一致的实现过程,二者同步共进统一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厘清中等收入阶层与中国梦之间内生逻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他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大学教育是培养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公安事业的希望和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的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各方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是人民之梦。中国梦体现了近代梦、现代梦与当代梦的统一,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统一,中国梦与中国世界梦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质上是实现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其奋斗目标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研究》2013,(4):22-22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精神。本刊特设“理论热点问题专论”栏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这一主题征文,研究内容包括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取向、实现条件、内在动力、外部环境,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色,中国梦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和重要意义。就内涵而言:"全面"是核心,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是发展问题,关键在建成;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总目标",突出"党的领导和宪法权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严"。就内在逻辑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就其意义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1)
抗战精神教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迫切需要。大学生中存在着对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认知度偏低、学习动力不足和知行分离等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抗战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内蕴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国精神的伟大旗帜。中国精神作为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的知、情、意的精神统一体,是推动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为当代青年提供正能量,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当代青年处在大有可为的时代,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广大青年要保持昂扬斗志,勇于把握时机,主动面对挑战,将自身打造成为本领过硬、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以个人梦助推中国梦,以中国梦带动个人梦。  相似文献   

13.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最高价值引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近年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不同的是: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传播,并且便捷高效成本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视角下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有助于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坚定,是培育理想信念的基石和支撑,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对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从而塑造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使大学生激发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深刻历史实践中攻克难关、砥砺前行的重要法宝。在举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侵袭的危难时刻,必须坚定弘扬、展现、凝聚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精神动力、增强解题能力、积蓄战斗实力。经历这场战“疫”之后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亦必将在历史与现实的考验、思想与实践的打磨下蜕变升华,以更强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资源能否在当代及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创造性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古文化形式包裹下的精神义理的合理诠释。这种诠释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考察,获得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内在的精神义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是心理与文化的辨证法。以此来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有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整体性的理解和内在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佟琳 《前沿》2006,(8):215-2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内在要求。创新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自主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动力。理论自主创新保证党的先进性,推动执政党对社会的意识形态整合。科技自主创新既是全面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二者都是推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明确路径在当下中国具备了丰富的价值基础.在价值观视域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概括有三: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第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相似文献   

20.
黄森曼 《传承》2014,(4):84-85
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可以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为最终实现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